雨一直在下,天要完全黑下来的时候。
我忘记了带雨具,因此只能坐在办公室等待雨小一点,再走。
周围安静下来,没了嘈杂的声音,寂静中隐隐感觉到低低的耳鸣声,越是细听,耳鸣的声响还真的就在耳边越是挥之不去。
我清楚地感觉到,左耳要严重一些。
我从心理里是排斥这种鸣响声的,我直接认为这就是我的身体某些功能出现障碍所引起的,或许将会伴随生命不会消退,这种担忧这两年就开始有了,不太好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或许就是因为环境的特别静,大家共有的一种生理属性,我但愿如此。
可一时也解释不清楚的生理现象,正在发生着。
要么,真是该看医生了。
雨无次序的滴在窗台下的彩钢瓦上,“嗒嗒”作响,认真听雨的时候,耳鸣的事情便是忘到了一边。
挺有一番夜色听雨的味道。
这么说,有雨相伴的夜里,总是能给人一种很有生活意境的韵味,即使阴云密布、雨下的有点儿多,可觉得也不是那么的讨厌人了。
前一天中午万里无云,上学的路上,元子问我,天上的云都去哪里了?
我含含糊糊的解释不清楚。
天上一点点儿的云也看不到,究竟是为什么,我还真是解释不清楚。
接送元子上下学多半时间是骑电动车,一路无话说的时候,我就会喊元子抬头看天,秋天,蓝蓝的天上的片片雪白的云还是挺耐看的,我能看懂的云,或者元子能看懂的云,都会是我们一路交谈的话题的一部分。
比如,瓦片云晒死人。可以看到的云片,但是解释起瓦片时,瓦片倒是抽象起来,怎么也说不明白。满大街的宏伟建筑,没能再看到我小时候最常见到的瓦片了。
元子的课文也会有这方面的天气谚语,至于他的理解和想象,我就不能知道了,但是元子随口能说出很多相类似的和天气有关的谚语来,我当然是打心眼里高兴。
媳妇给我说,元子啥都知道,他说爸爸跑步打球,姐姐也在跑步,他呢在轮滑,只有妈妈没有运动项目。
我说,家长最清楚自己的孩子,孩子对家长也一样了如指掌。这个智能互联时代,孩子们接触到的信息,不一定比我们家长少,只是领域不太相同而已。
何况,像我这个年纪,已经在做选择性的被动接受信息,在依靠固有的经验屏蔽掉我们自己认为无效的信息。
其实,信息没有好坏,只是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或者接受,特别新生事面前表现的反差更大,比如微信,再比如抖音。
如果说抛开所谓的经验,我们家长和孩子比较起来,也不一定能胜过孩子。
道理很简单,人是越老越固执。
你的所做所想,孩子心里很清楚;孩子的一举一动,在你的心里一样明镜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欺骗自己,或者美其名曰,善意的谎言,没有彼此交心的谈话,结果是孩子在猜测家长,家长一二再,再二三的误会孩子,传统的定义就是叛逆,从而愈陷愈深。
这是我和邻家小妹的一次谈话所感悟到的。
事情是这样的,疫情期间在家上学的日子,同样让她家的孩子充分接触都电子产品,特别对手游有了依赖,愈陷愈深。
学习本身是反人性的,然而游戏的关节设置,恰恰是顺着人性,加上孩子自制力不行,在网络世界很容易成为问题少年了。
很幸运的是,孩子顺利考入重点高中、该是松一口气的时候,可王者荣耀的魅力和新环境学习的压力,迫使孩子从心理上产生了厌学的苗头。
她很担心孩子成绩的下滑,甚至有时候气急了会说些不该说的话,让孩子从心理上有了叛逆。
我说,没有什么不该讲的话,而是在不适合的时候,不合适的地点,讲了那些作为家长应该说的话。
她说,没有一点办法,孩子以后咋办?心里着急。
我说,这些话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时候,说出来才能让孩子听进去。可能的话,建议带着孩子到外面吃一顿饭,不是为了吃饭,是借吃饭的名义,在气氛缓和的环境里,把该说的话讲给孩子听。
她说,孩子非常聪明,就是不知道进入高中之后,为什么每次星期天接回家中,就不愿意返校,多次和老师沟通也没有找到原因所在。
我说,顺其自然,这个时候着急也不是办法。
顺其自然也不是说放弃,是慢慢矫正、慢慢解决。
我觉得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是永恒不变的。
只是:妈妈的爱过于流露于外,孩子长大了,很不情愿或者不领情直接拿过来妈妈的爱。
这样一点也不费劲儿得到的爱,反倒是成为孩子的一种过载的负担,直截了当的把妈妈的爱变现为,烦。
孩子爱妈妈呢?恰恰相反。藏在内心深处很难让妈妈直接感触的,可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爱。
妈妈接受途径的困难,也许正是代沟所导致,结果妈妈此刻反作用于孩子的情绪,就是,烦。
哪个妈妈不是深爱自己的孩子?!
昨天城西一小区发生的那个不好的事件,到现在还让我内心耿耿于怀。
用力过猛。
我身边也有同学和朋友经常抱怨,孩子学习让她们操碎了心,可还是没有办法扭转那个自己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什么局面?
是家长自己一厢情愿给孩子规划的路。
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妈妈无怨言的一味的为目标而不惜一切,结果出现了南辕北辙,连自己也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用我的表述方式就叫用力过猛。
这个时候,自己总在埋怨自己,还归结于对孩子过于娇惯或者迁就太多了,而导致失控。
这一点,我也一样的同感,只是需要不断努力的在纠正自己,第一、做好自己,让自己点赞自己。第二、放手,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环境就足够了。
这两点至今我还在一直努力着,我认为我应该、也是必须这样做的。
其实呢,在我们周围充满着向下的力量,毕竟,向上是反人性的。
我也总在担心自己,突然会因为一件小事、一句话足够颓废自己的,何况我们的孩子,在没有很多经历和磨难,哪能天天做到向上而不颓废呢?!
颓废也是一种生活正常态。
我们家长能做些什么?
不能放弃!
当下就是不放弃,努力拉着孩子的手一起向前走,也许这是唯一的一个办法。
这不是娇生惯养,这也不是放养。
有一点要明白,作为一个普通家庭,我们是不具备放养的条件,孩子的现阶段,一切也只有做到学习优先。
媳妇的教育理念相对传统一点,我试着引导她,我们不能总是家长的姿态教育孩子,我们要和孩子站到一起的。这不是我们没有资格教育孩子,是我们除了一些不值得一提的经验之外,真的没有太多的东西去对孩子指手划脚。
媳妇说,不像是别人家的孩子,整天不管不问的,还说风凉话。
媳妇继续维持着家长制的尊严,遇到一点事情,总能把元子管教的一愣一愣的。
我说,也好!
吃午饭的时候,媳妇又在规范孩子的习惯,我并不赞成她的做法,元子的日常有他自己的习惯,我们做好自己,他自然而然会跟着效仿,不应该把话一遍又一遍的反复,久而久之孩子的抵触情绪就会不断升级。
媳妇不这样理解,反倒是埋怨我不配合她,唱对台戏,我也无语。
这时候元子跑到书房,拿过来他的课外书,非要给我分享他看到的一个成语故事,下里巴人,这个成语当然是我第一次知道,还是从孩子的嘴中知道从下里巴人到阳阿、篚露再到阳春、白雪,是文中宋玉狡辩从低俗到高雅对比他自己的为人。
元子读完,他在妈妈面前很含蓄的表达了爸爸可以是阳春白雪。
哈哈,这倒把我乐坏了,那边的媳妇也给逗乐了,媳妇说,你是在贬低妈妈,还有这是张冠李戴的错误理解。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个体,一生都有很长的路要走,成长的轨迹更是没有相同之处。
我在思考,妈妈是一个圆圈,孩子是一个圆圈,圈套圈就是同心圆,每一对妈妈和孩子都是从同心圆开始,可在慢慢成长中会出现偏离,离心力的强度大小,就可以决定孩子什么时间偏离妈妈的圆心。
某个时候,在我们没能掌控好的时机情况下,两个圆心出现了偏离,也许这个阶段,正是孩子读书优先的时候。
我们家长最敏感,一下子变得慌乱、焦虑和担忧。
找回同心圆,是需要心与心的再一次重叠,这是一个难题。
但是,我觉得相信孩子自己一定能够度过,就连孩子自己都不愿意接受的这个局面。
家长只要有耐心的和孩子站在一起,鼓励孩子不要放弃学习,总有一天孩子会回报你灿烂的微笑。
这些话,我没能在邻家小妹的面前讲出来。
在这样的问题面前,这是需要勇气,是一种自我挑战,甚至是自我的一次意识深层的革命。
我们谁也不能确定自己的前景该是如何平坦,但是,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自己不同的使命,或者说替孩子把握好每个不同成长阶段的节奏,是家长的使命所在。在我们能够为孩子创造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别无所能、也别无所求。
其余要做的,就只能是做优秀的自己,每天给自己加分,慢慢变得好起来。
晨跑,脚步的节奏也是这样的,初跑2km步伐混乱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有气无力。
不过,一旦适应自己的节奏,跑步也就变得轻松自在起来。
甚至很容易找到跑步的妙处,比如全身筋骨仿佛一次次得到了按摩,五脏六腑也是同样的待遇,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当你的第一颗汗珠子顺着发丝,落到面颊上,又汇聚起来淌过脖颈的时候,真的很高兴自己爱上跑步了。
一二一,就是可以听到自己脚步声音的节拍。
一旦有了自己的节奏,你就可以尽情感触生活的唯美。
跑步的前方,是一眼看不到头的碧绿,时值中秋,这种绿的厚重,总是那么抢眼、耐看。
我的理解,这应该是人们感觉最舒服、也是最寻常的颜色。
最舒服最寻常的颜色还有一种,是这个季节的天蓝色。
其实,绿色+蓝色就是大自然的本色,
还有,天空的蔚蓝,树叶的碧绿,一直在为白云和红花做着陪衬。
那么,我在想,真是很奇妙,白云要散去的,红花要凋谢的,然而只有蓝和绿,仿佛永恒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是那么的和谐。
顺其自然,我们去融入,就有和谐的生活。
……温馨提示:本文有偿阅读……
用日记的方法,记述“我”的生活日常。
文章非纪实,“我”不是我,她不是她,故事多虚构,勿对号!
微信号wx843cfb47e098c9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