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买房像买白衬衣?——即学即用的投资思维

原创 Julie 纷呈学苑FortuneSchool

1

导语:缘起

欢迎参加Fortune School第四次直播,从骆婧夫妻聊亲密关系,Helen分享出国读研的决策成长,我谈房产投资平衡,Fortune School的直播围绕着我和自己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和财富的关系三个同心圆展开。上次直播讲的故事写在 《一处房产投资,一份情感传承》,大家还希望听更多干货,特别是刚开始投资的小伙伴如何买第一套房,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最近指导一位同事的事业发展,也让我看到这个话题的价值。他工作了七八年,家有全职太太和两个孩子,面临两个工作调动机会,一个平级,换个部门基本做同样的工作;另一个异地升迁,成长空间不错。但一算帐,搬家要换房,转手费用抵消房子增值,还可能亏空。我有些纳闷,当年我从这个城市搬回北京工作,特意没要公司的搬家支持,把房子留下来出租,借此积累了投资经验。问他是否考虑将房子出租,他说房子40多万美金,租金回报率太低。最后为了避免搬家亏本,他选择在当地工作。

俗话说安居乐业,在工作流动性强的时代,第一套房买不好就像背上蜗牛壳。上次直播谈到,买房要看当地市场中位线,低端房增值潜力小但租金回报高,高端房增值潜力大但租金回报低。房产投资周期在十年以上,而且转手成本较高。如果买房寄希望于增值,没有3-4年就转手多是亏的。这位同事买了超高端房自住,把将来转为出租房的机会堵死了。

在同一个城市买自住房,我庆幸是投资机会,而他限制了事业发展。上次直播我说懵懵懂懂买对了,真是这样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丰盈人生』第一课讲心智地图,谈到模因概念。模因是文化基因,思想深处的意识导向,是一种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价值选择。细想来,2001年我买自住房子时,有些意识导向已经存在,不过是埋得太深。我18岁开始学财务会计,硕士学位也是会计,然后在公司工作,解读数据,资产增值是天经地义的。例如成本收益概念,付出成本一定要有回报,而且收益率要达到市场水平,要不然就亏本了,做生意谁愿意亏本?第二个概念是货币计量,尽量把一切因素量化。买房时可以量化对家人的爱,住房子的舒适程度等。第三是持续经营,买房不光满足家庭今天的需要,还要考虑对长期生活发展的影响,自己在成长,市场也会变化。放在10年周期中,此刻会如何选择?

这些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在“懵懵懂懂”中做出现在看来正确的选择。那不从18岁学会计,就买不好第一套房吗?不是,学习什么时候都来得及,今天我们剥茧抽丝,列出公式,把工具一项项交给大家。Helen还会分享实例和感想。

希望大家听了这些干货,也不只是停留在表意识,学会工具就行,而是觉察自己潜意识。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在指导自己的生活?今天听到的概念和自己那些固有的理念打架?如果重新选择,自己会如何做决定?

2

投资者VS消费者

首先谈谈“消费者”和“投资者”两个角色。消费者考虑的是花了这笔钱,给我带来什么感受?投资者会考虑花了这笔钱,给我带来什么回报?结合前面的概念,投资者会问回报是多少?收益如何用货币计量?未来增长如何?这几个问题不难,但从消费者到投资者的理念转变却不容易。

很多时候我们把“消费者”和“投资者”角色是混淆的,卖家甚至故意让我们混淆。广告到处都是,买了这样那样,我更开心漂亮,似乎花钱就是为带来快感。“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让钻石成为婚姻永固的象征,新人们花大价钱买钻戒。但钻石就是一堆碳元素,和煤的成分一样,没听过谁结婚戴块煤炭。有些广告还让我们陷入“虚假回报”的误区,例如“你值得拥有”,仿佛买了这个化妆品,我们就获得青春永驻的回报,买个这套衣服或包包,我们的身价就会提升。这些“回报”无法量化,说白了买的还是快感。

我们多数时间沉浸在消费者的思想环境里,要拔出来很不容易。多数人上班后才开始挣钱,领工作一月一次。而花钱却是从小到大,每天都在进行,90%的时间在做消费者的决定,考虑花钱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感受,顶多有10%的时间做投资决定。买房可能是这一辈子最大的投资决定,需要使用投资者不一样的思考技能和方法。就像我们90%的时间在用右手,现在突然要用左手了,很不习惯,甚至右手会自然而然进来帮忙,把投资和消费混为一谈。

那投资者的思维有什么不同?买自住房,要兼顾消费和投资的功能,做购房决定是识别自己身上的“消费者”,开始培养“投资者”的好机会。投资者首先会问:买这套房会带来什么回报?我们可以将回报分三大类:安全,成长,梦想。

买房希望安居,让自己和家人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考虑安全需要,看看街区的安保状况,卧室浴室的数目,基本设施功能等,交房时间也可以作安全考量,因为如果到时间不能入住,总不能睡在大街吧。

买房也有成长回报,我们考虑它是否能带来收益,现金流就是量化的回报。通勤时间也是成长因素,如果房子离工作地方近,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用于学习,锻炼身体,或陪伴家人,投资人成长。成长因素还可以是将来可能变现优势,例如学区等。

买房的梦想回报不难理解,很多人买房就是奔梦想去的。说实话,梦想就不要计算经济回报,因为此刻已经在享受了。家人情感,社区声誉,款式面积归入梦想类,未来增值是否该算成长类而非梦想呢?好好想想,将来房子真会增值吗?除了上帝谁都不知道,经济周期波动极不确定,我们只不过是根据过去市场做预测。增值只是一厢情愿的梦想。

按这三类一分,就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每看一套房时,问问满足了什么安全需求?成长需要?梦想需求?花了这笔钱买的是什么就眉目清晰。

每套房看清楚了,在多套中选最合适的也不容易。介绍一个工具——因果矩阵图。把刚才谈因素量化,比较一目了然。

先列出安全,成长,梦想中相应的因素,并按重要性打分:1分可有可无, 10分最重要。例如街区安全非常重要,打10分,而社区声誉,我不是非要住所谓的高尚社区与达官贵人为邻,就打2分。

量化了重要性,再来看这套房满足这个因素的程度:完全能满足9分,部分满足3分,有相关性1分,完全不满足0分。

最后算出重要性和满足度的乘积,总分最高的,就是首选。

3

如何计算现金流

到这里,我们谈谈如何计算现金流。即使现金流不是最看重的因素,大家都会认为正向现金流越多越好。计算现金流,先假设如果不买,而是租这套房,租金是多少。用租金减去每月按揭贷款还款额,再减掉房产保险,税金,物业费等,最后减掉首付款利息。首付在美国是房价的10%左右,在中国可能是20%,如果这笔钱不买房,可做其它投资也会带来经济回报。这是资金的机会成本。

如果买房的现金流是正数,恭喜恭喜。意味着这套房既满足生活需要,还能每月节省开支,是值得做的投资。如果现金流是负数,此房子也不是不能买。只要进一步思考,我是否愿意为梦想买单?负的现金流,就意味着不能变现的因素,如未来增值, 家人情感,社区声誉等,我每个月要多花钱去买。拷问自己,把潜意识的因素放到表意识来,做一个周全的决定。

回到同事的例子,我们都在同一城市买过房。我看重通勤距离和房间数目,在离办公室15分钟车程的小区,13万美金买到了满足需要的房子,这个价位在市场中位偏下,当地老百姓都住得起,5年后工作调动出租很容易,17年后转卖也很抢手。而同事刚工作几年就买了40万美金的房子,用现金流公式一算,肯定是个负数。住房其它因素不好比,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他就得用工资补贴每月的负现金流。那工资对他就至关重要,在工作机会面前,他会趋于保守,也避免转手房产。

4

主创Helen实践分享

下面我请Helen分享一下她运用这些工具的经验。Fortune Shchool强调实践,我们讲的理念,主创先活出来。Helen没有科班财务金融背景,通过『丰盈人生』和『丰硕人生』的学习,使用这些工具同样得心应手。

Helen

大家好,我是Helen,Fortune School的主创之一。这两个月刚好经历了一次关于买房的决策过程,用上了Julie刚才介绍的思路和工具。

我先生刚刚因为工作调动来了美国,我们一开始的想法是一定要买独栋别墅,因为大概只需要25万美元,和国内一线城市的房子相比简直就是白菜价,另外我心中也一直有一个住上小洋楼的梦想,觉得住在独栋别墅里的生活一定是非常惬意舒心的。于是我们通过中介选定了地域,也获得了多套房子的信息,开始进行甄选。

虽然买房这件事情很激动人心,但是真正要静下心来做研究,其实是一件相当枯燥的事情。而且我发现,的确没有十全十美的房子:离公司近的,房子太老;刚建好的房子,很难找到合适的户型;有了好的户型,又发现周边环境一般……

脑中一团乱麻的时候,Julie介绍的比较工具就派上了用场。我和先生仔细谈了谈各自对于房子的期望,工具中列出来的各项考量因素让我们的谈话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这个房子是未来整个家庭一个重要的场所,所以大家的需求都要顾及到。我当时就拿着这张表问先生什么对他最重要?他很快地就给了答案:通勤时间。但对我来说学区和未来升值反而更重要。同时我们也发现彼此之间的相似之处:都希望房龄新一些,因为我们俩都不太擅长动手,希望把房子维修保养的难度控制得尽可能低。最后我们通过这张表给若干套房子打出分数,选出了尽可能兼顾整个家庭需求的房子。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来估算几套房子带来的现金流,看看从财务方面,怎样的选择最好。用第二张表一算,我才发现,原来美国买房子的成本远远高于我的预期。房子本身的价格依然是主要部分,但交易费用、贷款申请费也很高。更让我吃惊的是,美国的房子每年的房产税相当高,还有物业费也不低,再加上我们贷款需要交纳利息,每个月都有相当可观的开销。

一笔笔算下来,我们很快意识到,要重新审视最初的判断:买房是不是最经济的方式。于是我们找到当地租房的价格,和买房的选择两相比较,最终发现,租房反倒是更经济的方式,买房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美好,因为它会导致我们每月的现金流更差。虽然美国的房子不算贵,但这既然是一个投资决定,我们就应当锱铢必究地去看这到底是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最终,我们决定租房。两张表的计算和基于事实的夫妻谈话帮助我们捋清了思路,看到了通过房子,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买房,具体买哪套房,或者还是租房更符合我们未来的规划。整个过程中,我们都非常理性客观,而不是头脑一热就匆忙决定,也没有出现任何争执,即便有分歧的时候,一起回到基础数据,用客观的数字帮助我们解决分歧。

谢谢Helen!夫妻能以数据为基础,客观思考买房决定,的确让生活更清醒和谐。Fortune Shchool学员中还有很多好例子,一位同学曾纠结是买大房子住着舒服,还是买小房子省出钱投资。当她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财富梦想,发现让幸福的要素不是大房子能提供的,她决定买一套小房子自住,再买一套小房子出租。租金带来的收入,让她“投资者”的信心大增。

5

结语:每人身上都有一个投资者

最后回到直播主题“买房像买白衬衣”,不是让大家都成为亿万富豪,买房像逛菜市场。而是在每一次交易中,培养投资者心态。这非常关键,因为当我们90%的时间和金钱都花在消费者状态,要做好投资决定,自然没有能力和意识。甚至潜在的消费者意识,会产生错误的导向。

其实每人身上都有一个投资者,不用18岁学会计财务,也不必通过买十多套房来锻炼。每次购买,哪怕是件白衬衣,都是锻炼“投资者”的机会。找工作面试的经历,相信大家都有,我大学毕业时,国家还包分配,我被分到政府机关,但心不甘,想到人才市场上练练。去了个招聘会,在北京工人文化宫,乌央乌央人头攒动。记得我穿了件白衬衣,穷学生没几块钱,白衬衣是成本最小,又显得最职业的打扮。我就想获得面试经验,不值得投资几百块钱买套西装什么的,干干净净的白衬衣,干练地扎在长裤里就行了。招聘会的确让我体验到外企的高效率,面谈,考试,发offer,谈薪资福利,半小时就完成。后来我虽然服从分配到机关呆了几年,但这段人才市场的经历,让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而为获得这段经历,我付出的金钱成本就是件白衬衣。以最经济的成本,获得预期的回报,是投资者的基本功。经济规律面前人人平等,巩俐在戛纳穿白衬衣的照片大家都看过,网上搜索 “巩俐 戛纳”这照片点击率最高,胜过诸多价格昂贵的龙袍华服,这项投资划算了。

大家买得起白衬衣,就有机会锻炼自己身上“投资者”,甚至买菜、买煎饼,都可以换个心态思考,花这笔钱满足了我什么样的安全需求?成长需求?梦想需求?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满足需求?

通过每笔花销认识自己,认识经济规律,我们身上的“投资者”慢慢就培养出来。当我们真正面临重大投资决定,就像我2001年买房,自然是“懵懵懂懂”买对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转载#买房像买白衬衣?——即学即用的投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