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月6日,贵阳的尚先生发现13岁的儿子小江近期沉迷于玩手机游戏,便没收了手机,儿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邻居说儿子曾经回来拿过衣服,于是他留信在家中希望儿子看到后能早日回家。截止目前,他仍未收到儿子的讯息。
那么,看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
小江选择离家出走的原因,就是因为爸爸没收了他的手机,不让他玩游戏,一时气愤之下做出了离家出走的举动。
手机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方便了我们日常的办公,社交,娱乐等需求。也有家长为了放心工作,或者是休息之余为了刷一刷“抖音”小视频,玩一玩“王者荣耀”不被打扰,常往孩子手里塞一部手机,就把孩子给轻易打发走,躲开陪伴孩子的责任。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取代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代替了爸爸妈妈的身份,成为了孩子新的依赖对象。
2.
《少年说》里面有一期节目,5年级4班的叶子健站在勇气台上大声喊出了自己的心声。
“手机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
“有时候我还会想,手机才是我的爸爸妈妈。”
他的父母在问他,你觉得“王者荣耀”和“吃鸡”游戏好玩吗的时候,叶子健带着哭腔说:“在你们没有陪伴我的时候,我觉得它是我唯一的陪伴者。”
现在是一个科技的时代,科技在我们的生活中提供了众多好处,但也出现了许多弊端。
手机占用了家长亲子的时间,占用了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时间。
孩子想和家长说说话,家长在玩手机,挥挥手说一会儿,过一会儿后再说:“我现在很累,让我休息一会儿。”
孩子想让家长带自己出去玩,家长在玩手机,挥挥手说自己在忙,没时间带你玩。
一次次哀求无果,孩子能怎么办?最亲近的人都无法陪伴自己,孩子只能把感情寄托于手机。
孩子沉迷手机,沉迷游戏的时候,请父母好好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有责任?
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自己是不是也沉迷手机,而对孩子满是敷衍?
有错的不是孩子沉迷手机玩游戏,而是父母缺乏的陪伴和各种敷衍。
有时候,孩子只是单纯的想让爸爸妈妈陪着一起玩游戏,逛公园,看电视,甚至是聊天说话。
可父母不知道的是,他们每一次拒绝的表情,敷衍的语气,不耐烦的态度,对年龄尚小的孩子所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3.
最近美国官方一项科学研究发现,只要每天看手机时间超过2小时,孩子的思考和语言学习能力就会比同龄人低。
而大多数人,从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戴上了厚厚的近视眼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报告,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已高居世界第一。
其中,小学生近视率为38%,初中生70%,高中生85%,大学生95%。
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终端,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利弊大家都十分清楚,家长需要关注的是如何让孩子把手机从打发时间的“玩具”变成成长学习的“工具”。人为控制好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和空间,绝不能让手机一直‘长伴’在孩子手边,随时随地地任意使用。同时,家长有义务也有责任让孩子正确认识手机、提升自控能力,让手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家长不能只给孩子配手机,而忽视对孩子的引导,甚至有时自己忙,便用手机下载动画、游戏打发孩子,这是导致未成年学生沉迷游戏,产生行为偏差的重要原因。
其实归根结底,孩子沉迷手机最大的责任在于父母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孩子缺乏的关心,陪伴。
一方面,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孩子都喜欢模仿,父母在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在家在孩子面前总是手机不离手,那么孩子就会对手机产生很大的好奇,并且也希望从手机中去获得一些什么来满足自己的好奇。
做父母的要正确对待孩子玩手机。在孩子玩手机的时候,要会引导孩子,而不是一棍子打死似的就持否定的意见。要注意一下孩子在手机上都玩的是什么,关心孩子的兴趣,孩子在手机上学习知识的时候要给予一些鼓励的同时,还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引导他去书本里学习全面的知识。
要知道,孩子最缺乏的是父母无微的陪伴和爱,在发现孩子沉迷手机,没收孩子手机之前请先考虑一下,是什么原因造就的孩子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手机只是一个工具,不要让工具支配我们的家庭,支配孩子的未来。
手机不是父母的孩子,也不能成为孩子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