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最着急的人,肯定是父母了。他们不断地试着想跟孩子说说心里话,理解孩子,但往往进行了干预之后,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却变得更加的对立。
孩子整日在家中一句话都不跟父母说,就自顾自的看手机,打网游。
父母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顾不上工作了,着急上火地想拯救孩子。
有些父母实在没招了,带孩子去医院。做了诊断。医生开出了抑郁药物,但父母又不敢让孩子持续服药,因为担心药物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副作用。
但目前的几个对比实验表明,对于抑郁症,干预效果最快的依然是:药物治疗。
所以这个问题,对于父母来说很头疼,也很难应对和处理。
那么为什么原本应该跟孩子是最亲近的父母,却跟孩子说不上话了呢?
主要问题在于:父母与孩子的问题思考方式与情绪感受的不同。
【父母的需求与侧重点】
在父母看来,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毕业后的就业和今后的人生发展。
父母的需求点1: 孩子将来有出息,能够面上有光,自己年老体迈之后也能得到子女良好的照顾。
电视剧《都挺好》里,苏大强生了三个孩子,当了一辈子的小职员。年老了之后,大儿子留美工作;小女儿是公司大区总监。苏大强在妻子离世后,打算去美国投奔大儿子养老。在饭局上跟着老领导、老同事、老邻居一顿炫耀,吐出了金句:“人老了,比什么?就是比子女。你看看他们,每一个子女有出息的。我,苏大强,赢了!”
父母的需求点2:孩子将来即使没那么出人头地,至少也能养活自己,不会成为啃老族,拖累自己一辈子。让父母也能看到自己不用再负担、操心孩子的那一天。
日本有位前农林水产省事务次官熊泽英昭,亲手杀死了自己44岁的儿子。原因是儿子从初中开始就在家中施暴,多次对母亲出手,导致母亲骨折。大学退学后,即使父母帮他托关系找到了工作,但儿子也不珍惜,与上司闹矛盾,还威胁着要杀死上司。
为了劝阻儿子,家人只能让儿子呆在家中,这一呆就呆到了44岁。所有的生活起居,都由父母来照顾。但儿子不感恩,一直对父母实施暴力。熊泽英昭忍无可忍,只能把这个啃老啃到骨头里的逆子给杀了。
【孩子的需求和侧重点】
孩子有可能面临很多现实性的困难,例如学业困难、人际交往困难。
这些在父母看来都是小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每当孩子向父母求助时,父母是否能分辨出孩子的求助点。
大多数父母分不清孩子是在求助,还是在为自己找借口,所以父母反而会变本加厉地给予孩子过度教育,让孩子感到双重压力。其后,孩子就不爱再跟父母进行交流了。因为,孩子需要父母的是提供帮助,而父母给到的却是压力。
面临这些困难的父母大多有相同的疑问,我的孩子是怎么了?是青春期让我的孩子变成难以理解的陌生人吗?
并且,当家庭中有一个人出现了抑郁的症状,其他成员往往会产生共病效应。
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父母需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安全的倾诉工具,例如:手账本。
我们能够发现青少年很容易对一件事情着迷,而这件事情一定是具有娱乐性、吸引力以及可分享的。
记手帐就具备以上三种特点。
记手帐不单是简单的做个备忘录,它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以欣赏地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
《把小日子收进手帐里》这本书,由五位热爱生活的手账人共同编写,分别从:日程管理、时间管理、日常心事记录、旅行手记、观影笔记、灵感收集等多角度来分析、指导如何通过手帐来提升我们感知自我生活幸福度的方法。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出现了不爱说话,更多时间是将自己封闭在内心世界中的话,比较建议让孩子先从日常生活记录开始写手帐。
我们可以看到手账本的设计,图形是很有创意,丰富的颜色能够活跃我们的视觉神经,让我们的大脑醒醒神。
在大脑活跃了之后,手帐作为个人化的心事记录本,能够提起孩子的兴趣。一旦孩子用文字表达出堵在心里的事之后,就是他内心松动的开始。这个时候,老师或家长再介入开展帮助工作,就要容易得多。
但有一点切记:不要在未经孩子同意的前提下,去偷偷翻看孩子的手帐,这会造成你们之间的信任危机。
当孩子走出了低迷的情绪后,用手帐做观影记录、或灵感收集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两项,都能够锻炼到孩子的观察力、联想力。
如果把手帐应用的好的话,还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留下彼此之间相处的珍贵记忆。那就是旅行手帐。
然,为了增加孩子记手帐的兴趣,可以在送给孩子一些色彩缤纷的手帐工具,提升孩子的兴趣。
用工具代替说教,用巧妙的心思去发现自己身边美好的事物,以此来提振自己的精神状态。幸福感就在这本手帐中,把小日子过得更舒心。
成为自己生活的编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