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侃红楼83:肝肠寸断,黛玉悲题葬花吟,伤心欲绝,宝玉痛哭埋香冢

副标题:薛宝钗被迎进怡红院,林黛玉却被关在门外,晴雯不开门有何深意?

贾宝玉遭五鬼魇后得癞头和尚救治,很快好了起来。这一天林黛玉傍晚去怡红院,眼看着薛宝钗进去了,她也去叫门,却被晴雯给拦在门外。

(第二十六回)谁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正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

晴雯这性格要说不出事也不可能。她一个奴才冲着主子生气发火,迟早要被收拾。

不过,晴雯“骂宝钗,拦黛玉”这件事,透露出很多信息。

一,晴雯与碧痕“正拌了嘴”。她是赖嬷嬷给贾母的丫头,贾府插班生,本就难以容入贾家人。得罪了碧痕,也就得罪了其他家生丫头。可怜她吵过闹过就算了,但人家可有小账本记着。

二,薛宝钗“有事没事跑来坐着”,是薛家图谋金玉良姻之心昭然若揭。怡红院的丫头们清楚,贾家人自然也清楚。别看面子上是亲戚,背后言三语四一定不好听。

三,薛宝钗是如此,林黛玉也是如此。脂批虽有“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一说。晴雯不喜欢薛宝钗来打搅,也未必就喜欢林黛玉常来往。

如今林黛玉被拒之门外,多少也代表了怡红院对她的看法。只是不敢提罢了。

四,晴雯拒黛玉是“无礼”行为,不合规矩。反衬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不合理不合规矩。而被迎进门的薛宝钗,又被欢笑着送出来,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合情合理合乎规矩。这是题外话。

林黛玉的敏感性格,哪里能够受得了被如此冷落。一时间万念俱灰,只觉自己寄人篱下,不知被贾府上下多么“轻贱”,如今即便想要父母做主也不能够……越想越伤心,就想到了宝玉身上:“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

这一伤心可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第二十六回)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

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黛玉痛哭伤悲,似乎整个世界随之悲泣。花儿为之垂首,鸟儿远走不忍听。而这不过是提前的气氛烘托,真正的大悲痛,还要在下文的《葬花吟》。

话说贾宝玉第二天去潇湘馆寻找林黛玉,他哪里知道昨儿夜里还有这么一出。不想林黛玉又不理他,自以为又犯了小性子,殊不知这次才是大伤心。

宝玉转了一圈后终究不放心,却寻林黛玉无着,又见落花残红遍地,也没人收拾,只好自己兜了满衣的落花,去到林黛玉的“葬花冢”。

(第二十七回)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是林黛玉此生“大悲痛”。比较起来《桃花行》似乎更见功夫。但《葬花吟》共着林黛玉昨夜今朝的一番烘托,确实将悲情推到了顶点。

《葬花吟》之痛,痛在无依无靠,没有未来也没有希望。林黛玉但凡有一点的希望,作不出《葬花吟》。

林黛玉有四难。一难在贾母虽可做主林黛玉姻缘。但人生并不止姻缘。

二难在林黛玉的身体,是她人生最大的不确定。

三难在就算与贾宝玉终成结果,王夫人不喜欢她,婆媳不和她又能如何?

四难在没有父母祝福、家族撑腰的婚姻,真的会幸福么?

一朝贾母死了,谁还能给她做主?林黛玉不喜欢旅陆游的诗,就在于她痛恨《钗头凤》中陆游迫于母亲压力,抛弃了发妻唐婉。那是林黛玉不可能接受,也不忍看到的人生惨剧!

《葬花吟》中,林黛玉借“花”,借女儿“葬花”,借“燕子”一去不归,抒发这心中的悲戚。

“花儿”娇艳却短暂,一如她那如花夭折的人生。

“葬花”虽美,却可悲。悲在“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记住林黛玉这句诗,是真正伏笔了她的归宿。林黛玉后来,终究不会留在贾家。就像晴雯、芳官被撵,她也被“撵”出了贾家。

元春省亲那一回,我们就说过元春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去掉的蓼汀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蓼汀”是大雁迁徙途中停驻繁衍的沙洲。

蓼汀就是贾府,去掉“蓼汀”就是不给林黛玉立足之地。林黛玉被迫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效仿昭君出塞故事,远嫁异国为王妃。王昭君外号就是“落雁”。而“花溆”出自唐代诗人崔辅国的《采莲》诗,林黛玉本是芙蓉,却遭采莲,注定被贾府牺牲。不提。

“燕子”的典是潇湘馆内的一只大燕子,燕子一去不归,不是“无情”,而是归不得。正是黛玉未来的归宿。

她说:“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是带着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藩篱束缚的反抗和无奈。

林黛玉不是个离经叛道的人,她追求精神自由,却大不自由。

判词图画中:“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都说玉带如上吊绳一般挂在树枝上,其实大错特错。玉带是像腰带那样,将代表林黛玉的“四株枯木”包围、圈进起来。哪里还有自由?

根据芙蓉花签伏笔,林黛玉到底还是走出了贾家,对她来说,此生虽再不可能如“红拂”那样“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与贾宝玉双宿双飞。到底也能自己“随花飞到天尽头”。至于她对最终的结局,《柳絮词》说得好:“嫁与东风春不管,随尔去,忍淹留。”

当然,林黛玉也有抱怨,她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所指即是昨夜被晴雯拒之门外,也有平时贾家人在人前背后的非议。寄人篱下如林黛玉,就算有贾母,她与贾家仍旧隔着“万水千山”。

《葬花吟》有很多解读,本人不班门弄斧,也不太懂诗,只说一下林黛玉在诗中的“情绪”,和《葬花吟》中的伏笔。

林黛玉不想她这一首诗,却唱哭了一个人。那么这又是谁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你可能感兴趣的:(趣侃红楼83:肝肠寸断,黛玉悲题葬花吟,伤心欲绝,宝玉痛哭埋香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