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途远,晚景凄凉——说说史上的那些“老皇帝”和“老太子”们

在先秦时期,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后”,或是单称“皇”、“帝”,比如三皇五帝,比如夏后启、周文王等。秦王政吞并六国、一统天下之后,自认“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所以自称为皇帝。从此,皇帝就成了帝制时代中国最高统治者的通用称号,但凡枭雄无不以此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和目标。

于是便有了一代人杰如刘邦、杨坚、李渊、赵匡胤、朱元璋等建国称帝、开一朝基业,也有刘彻、刘询、李世民、朱棣、玄烨等“名为守成,实乃开创”,终成一代明君。当然还有反面的例子,比如宇文化及、吴三桂这样“日暮途远,故倒行而逆施之”的家伙,临死前也得过把当皇帝的瘾,成为千古笑谈。

吴三桂自称的那个“皇帝”,后人们只当是个笑话

皇帝是如此“多娇”,当然会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所以就算到了花甲、古稀之年,能争取的还得争取一下。于是在历史上就有了不少胡子一大把、牙齿快掉光才当上皇帝的老家伙,也有了枯守几十年、到头来也没当上皇帝的“老太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让我们历数一下那些皇帝中的老家伙。

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一个名叫马殷的孩子诞生在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虽然他自称是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却也不能改变马殷身为工匠之后、只能以木匠为业勉强糊口的现实。如果他生在一个太平岁月,那么跟木头打一辈子交道就成了他必然的宿命,然而此时距离朱温篡唐只剩下不到60年的时光,大唐王朝早就成了一艘在狂风巨浪中随波逐流的破船,于是马殷的人生就有了无限的可能。

一个木匠,在人命贱如草的乱世能够苟活,还在古稀之年得以称王建元,也算是个奇迹

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33岁的马殷追随老乡秦宗权投靠了黄巢,做起了造反的买卖,并凭借着勇猛和不要命的劲头逐渐成名。到了43岁的时候,马殷随主将刘建锋接受唐昭宗的招安,官任武安军节度使麾下的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正式洗白了身份。

两年后,刘建锋被杀,马殷受众将推举就任武安军节度留后,又用了3年时间平定了湖南全境。

天复元年(公元901年),马殷正式被唐政府封为武安军节度使,并加同平章事衔,成为了唐末诸方藩镇之一。6年后,朱温篡唐代梁,为了平息众议、收买实力派,便加封马殷为侍中兼中书令、爵晋楚王,在事实上承认了他割据湖南合法性——此时,马殷已经55岁了。

马殷所建的南楚虽然不起眼,但在五代十国时期也颇有些分量

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唐庄宗李存勖灭后梁,马殷非常有眼力见的立刻遣使朝贡,并上缴后梁授予的印信;两年后,后唐灭前蜀,唇亡齿寒的马殷吓得上表请辞楚王、哀求致仕,结果未获批准。

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在北方麻烦缠身的唐明宗李亶(李嗣源)似乎暂时放弃了一统天下的想法,于是正式册封马殷为楚国王——此时马殷已经76岁了,这位南楚的开国君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纪最大的帝王。

又过了3年,马殷病逝,传位于次子马希声。

表中的老家伙们虽然有的名不见经传,但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人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王朝史上,受到普遍承认的“正经”帝王不到450位(不含死后追尊的),其中在史书上明确记载了生卒年份、能够确定寿命和即位时年龄的只有315位。在这其中,马殷是唯一的即位时年龄达到“70后”的帝王;相比较之下“60后”的人数就比较多了,比如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比如跟马殷同时代的王建、高季兴、孟知祥,再比如敕封马殷为楚国王的李亶等7人;“50后”就更多了,共有21人。

这些年纪一大把才爬上人生巅峰的老帝王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他们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开国之君。

名列上表之中的老家伙们,除了后唐明宗李亶以外全都有过开国奠基之伟业。即便是李亶,他与李克用—李存勖这一后唐嫡系正朔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还发兵造反弄死李存勖、夺去了皇帝宝座——除了没有改国号,说他“名为守成,实为开拓”也毫不过分。

几乎用尽一辈子努力才爬上皇帝宝座的老家伙们,显然是那些养于深宫妇人的二世祖们没法比的

甚至在这个“即位年龄最老”的帝王大排行中,前22位都被开国之君霸占,而“年仅”53岁的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则成了即位年纪最大的守成之君。

其次,这些老家伙大都因为生于乱世,才得此“殊荣”。

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两大分裂乱世,这些得以高龄即位的老帝王们,也大多是因为生在乱世,才得以一享帝王的荣光。比如生于魏晋南北朝的慕容德、刘备、慕容垂、刘裕,五代十国的马殷、高季兴、王建、孟知祥、李亶,唯独武则天是个例外。

只有在只认实力不认出身的乱世,这些普遍出身不高的老家伙们才有机会觊觎下皇位

最后,老家伙们称帝虽然不能说是“过把瘾就死”,却也都命不久矣。

由于技术与卫生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古代的人均寿命普遍低得吓人。能活到六、七十岁,尤其是在人命贱如野草的乱世活到这个岁数,还能称王称帝一回,简直是一件幸事,不能要求再多了。

所以61岁的孟知祥在称帝的当年就一命呜呼,其实没什么可奇怪的;58岁的刘裕称帝后又挺了两年、76岁的马殷和60岁的刘备在位仅3年就驾崩也属正常。事实上即位年龄最大的10位帝王的平均在位时间仅6.6年,还得感谢高寿的女皇姐姐武则天(在位16年)以一己之力拉高了这根平均线。

那些看似无所不能的皇帝,实际上的寿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长

一个王朝的命运和最终所能达到的高度,大多是由开国之君一手奠定的,那些多数生于深宫、养于妇人的“二世祖”们,则平庸不堪者居多。所以这些匆匆过把帝王瘾就很快挂掉的老家伙们所创建的王朝,也大都没什么出息,二世、三世而亡的情况司空见惯。


那些一大把年纪才当上皇帝的守成之君们,下场也都不太好。

司马昱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最小的儿子。太兴元年(公元318年)司马睿称帝建元、打算册立太子时,司马昱还没出生,所以司马睿的长子司马绍顺理成章的当上了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晋明帝。

晋简文帝司马昱是史上少有的被迫当上皇帝的家伙

司马绍死后传位于长子司马衍、也就是后来的晋成帝;司马衍挂掉后因为儿子年幼,就传位给了弟弟司马岳,是为晋康帝;之后帝位又传给了晋穆帝司马聃、晋哀帝司马丕、晋废帝司马奕……反正东晋的帝位一口气传承了7代,辈分已经高得一塌糊涂的司马昱在其中却始终扮演吃瓜群众的角色,反正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可是突然间,已经51岁“高龄”的司马昱却接了侄孙、晋废帝司马奕的班,成了东晋的第八任皇帝。

这种看似无厘头的操作,很容易让人产生司马昱老谋深算啦、阴谋夺权啦之类的联想,事实上并非如此——司马昱历经元、明、成、康、穆、哀、废帝七朝,爵封琅琊王、会稽王,在穆帝朝与名臣何充共同辅政,在废帝朝进位丞相、录尚书事,总领朝政。他看似位高权重,却从未有过非分之想和僭越之举,相反却一直在试图对抗手握重兵的权臣桓温,以保晋室大统不失。

即便没有桓温、刘裕这样手握重兵的权臣,东晋也轮不到姓司马的说了算

然而东晋的事情从来都不是姓司马的能够说了算的。桓温早有篡逆之心,曾试图通过北伐建立声威进而夺权,可在三次北伐统统失败以后,他终于耗尽了耐心,又打算通过妄行废立事重建威权、恐吓群臣。

太和六年(公元272年),桓温以皇帝司马奕不能生育为由,强行将其废为东海王,改立司马昱为帝,是为晋简文帝。

桓温之所以选择司马昱,是因为他废立皇帝不过是为自己篡晋自立作铺垫而已,所以才找了个岁数一大把、随时一命呜呼也不会让人感到太奇怪的老家伙当傀儡。

司马昱的皇帝果然当得郁闷无比:

“帝虽处尊位,拱默守道而已,常惧废黜。”(《晋书·卷九·帝纪第九》)

仅仅8个月以后,司马昱便抑郁而终,终年53岁。当然桓温的阴谋也没有得逞——毕竟他的年纪比司马昱还大,一年之后也呜呼哀哉了。

桓温篡晋明明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却被他搞得复杂无比,所以最终失败一点不值得惋惜

而那些年纪一大把才熬成帝王的守成之君们,情况大体上跟司马昱差不多,要么命运坎坷,要么就是帝位得来的不怎么“正统”。比如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这哥俩,不幸摊上了武则天这么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强势老娘,不但都曾有过两次称帝、一次被废的遭遇,而且一辈子活得战战兢兢、随时有性命之忧。李显最后死于妻女的联合谋杀,李旦也是在经历了无数骨肉相残的悲剧之后,心灰意懒的禅位于儿子李隆基。

比如50岁才当上皇帝的后唐末主李从珂。后唐的帝系传承就是一笔乱账,开国皇帝李存勖被义兄弟李嗣源造了反,老李家的血脉仅传一代就跑偏了;而李嗣源(应称其为李亶)死后刚把帝位传给儿子李从厚,结果他的养子李从珂又造反弄死了李从厚自立为帝,这下后唐的帝系彻底乱了套——从李克用到李从厚,后唐一直是个沙陀人建立的政权,而李从珂则是个如假包换的汉人。

这些年纪很大的“守成之君”,其实帝位没几个是守出来的,大多是倒霉“催”出来的

再比如一直安安分分的当着宗室的完颜珣,突然间皇帝被杀掉了,他就莫名其妙的被推上了帝位(金宣宗);再比如李遵顼正美滋滋的当着他的忠武王世子,突然间老爹就发动了叛乱,最后却把他推上了皇位当出头鸟(夏神宗);再比如李班本是成汉开国皇帝李雄的侄子,因为能力出众受到叔叔的青睐,被立为太子。结果他刚刚即位,便被妒火中烧的堂兄李越(李雄长子)所杀。

史上按照父死子继的正常伦常顺序即位的年纪最大的太子,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明仁宗朱高炽。话说因为政见不同以及健康问题,朱高炽不为其父朱棣所喜,还受到了其弟朱高煦、朱高燧的疯狂围攻,最后虽然在以解缙、杨士奇为首的文官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保住了太子之位,但登基时已经是47岁“高龄”,加上身体不好,在位不到一年即告驾崩。

朱高炽才是父死子继顺序下即位年龄最大的太子

相比之下,唐肃宗李亨虽然当太子的年头和即位时的年龄都比朱高炽少一年(岁),但因为他是在跟老爹李隆基逃亡途中自立为帝的,所以一直被鱼朝恩、李辅国、程元振等宦官所制。李亨虽然勉强当了8年的皇帝,却使得唐朝的国势和帝位传承变得更加混乱。


一旦摊上个能力强又高寿的皇帝老子,那些“老太子”们凑在一起就是一场“比惨大会”。

爱新觉罗·胤礽是康熙皇帝玄烨的嫡次子(嫡长子承祜早夭),为缅怀在生产胤礽时难产而亡的皇后赫舍里氏,悲痛之下的玄烨于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册立胤礽为太子。

作为史上“坚守岗位”时间最久的太子,胤礽最终被废的原因小半在己,大半在爹

话说康熙皇帝可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61年零10个月),这也就意味着即便胤礽能把老爹熬死后顺利即位,也已经49岁了,需要当足足48年的太子。

堪称史上最倒霉太子的胤礽显然没有这么长的耐心,再加上他的老爹不但超级能生(康熙共有35子,其中养成20个),而且他的兄弟们不但能力出众者众,还个个野心勃勃……这终于导致胤礽心态失衡、举止失当,所以才被康熙皇帝两立两废,最终受幽禁而终。

即便胤礽的太子当得虎头蛇尾,但是他当了37年太子的超长履历,也使得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在职”时间最长的太子。

而紧随胤礽身后、也堪称“超长待机”的太子则是另一位强势皇帝、汉武帝刘彻的嫡长子刘据。

相比康熙皇帝,汉武帝刘彻对于太子刘据的人生悲剧责任更大

刘据生于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此时他的老爹刘彻才35岁,还将继续统治西汉帝国36年之久,也就意味着即便刘据能熬死老爹登上帝位,也已经42岁“高龄”,需要当太子的年头一点都不比胤礽短……

无论是刘彻还是康熙皇帝玄烨,都是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明君雄主。这样的皇帝固然雄图大略、英明神武,但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却统统都是权力欲极强、猜忌心极重,在权势面前六亲不认。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像刘据、胤礽这样年纪较大、实力很强的太子的最重要的身份,根本就不是他们的亲生儿子和皇位继承人,而是觊觎他们手中权力最大和最危险的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讲什么父子亲情就搞笑了,为了保住权力他们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皇帝是种迥异于普通人类的生物,不能以人之常情论之

所以胤礽、刘据摊上这样的皇帝爹,就注定了他们的人生只能是一幕幕的悲剧,哪怕他们再小心谨慎也没用。事实上,无论是胤礽还是刘据,他们就算犯过什么不可饶恕的大错,也是被不讲理的老子逼的。可是在那个子不言父过的时代,他们即便死后也要蒙受骂名,而他们的皇帝老子则永远正确:

“西戎校尉司马阎缵舆棺诣阙上书,以为:‘汉戾太子称兵拒命,言者犹曰罪当笞耳。今遹受罪之日,不敢失道,犹为轻于戾太子。宜重选师傅,先加严诲,若不悛改,弃之未晚也。’”(《资治通鉴·卷八十三·晋纪第五》)

还有命运比胤礽和刘据还惨的“老太子”,比如刘邵和李瑛。

这些动辄当了20多年太子的“预备役皇帝”们,大多下场凄惨

刘邵是南北朝时宋文帝刘义隆的嫡长子,所以6岁时就被册立为太子。与胤礽和刘据的悲惨遭遇不同的是,哪怕刘劭当了20多年的太子,刘义隆仍与其关系融洽。可是自从刘劭的生母袁皇后因刘义隆宠爱潘淑妃而怨恨成疾死去后,刘劭就恨上了自己的老爹,阴使巫女严道育行巫蛊之术诅咒刘义隆。

后来巫蛊之事被告发,刘义隆震怒之下决定废黜刘劭的太子之位,走投无路的刘劭决定铤而走险——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已经当了25年太子的刘劭发动宫廷政变,弑父自立,改元太初。

刘劭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公然弑父夺位的皇帝,在那个崇尚孝悌伦常的时代自然是不可饶恕的罪行。所以他很快就众叛亲离,在位不到3个月就被弟弟刘骏讨伐下兵败被杀。

太子当得时间长了,能不变态的都不是一般人

刘劭弑父固然事出有因,但大多数人当了这么长时间的太子,都难免心理变态。即便是有人心志坚定,就是不肯变态,也有人帮他变态。

比如唐玄宗李隆基的次子李瑛。李瑛的生母赵丽妃出身卑贱(倡伎,即以卖艺为生的人,与娼妓是有区别的),但深受李隆基宠爱,所以在即位为帝不久(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就册立李瑛为太子。

李瑛这个太子一当就是23年,而且他侍父甚孝、兄友弟恭,也没什么野心,堪称老好人一个,让人即便想挑他的毛病都无从下手。如果一切顺利,等李隆基挂掉以后,李瑛即位为帝就是众望所归的事情。

可问题是李隆基是个老色鬼,哪怕这时还没迷恋上他那个著名的儿媳妇,但身边从来就没缺少过各式各样的美人。像李瑛的母亲赵丽妃早就色衰爱驰,在杨贵妃之前李隆基最宠爱的美人是武惠妃——这位武则天的侄孙女也是个野心勃勃之辈,欲“母凭子贵”,便将太子李瑛视为眼中钉。期间武惠妃数次吹枕头风诋毁李瑛,但在张九龄等大臣的劝阻下,李隆基才没有废掉李瑛。

武惠妃这个武则天的侄孙女,毁掉了大唐朝的一个优秀的皇位继承人

武惠妃一计不成,干脆图穷匕见——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武惠妃以宫中进了盗贼为名,召唤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兄弟以及薛锈(李瑛的大舅哥)披甲入宫。同时武惠妃又找到李隆基诬陷太子宫变、已经杀入宫中。早已不再英明神武的李隆基闻言大怒,下诏立斩薛锈,并将李瑛兄弟三人废为庶人后赐死。

要说比刘劭、李瑛还惨的,恐怕就是苻宏和刘璿了。

像南北朝时的南梁太子萧统,因为摊上了个中国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的老爹梁武帝萧衍(活到86岁,还是因为侯景之乱被活活饿死的),所以熬不过自家老爷子早早挂掉,也没什么好说的;像唐顺宗李诵,虽然活生生的当了27年太子,但起码也过了8个月的皇帝瘾。而苻宏和刘璿蹲在太子位上望穿秋水、直到把自家江山都熬没了,还是没有等来“转正”的机会。

苻宏是前秦宣昭皇帝、一代大帝苻坚的嫡长子,刚满1岁就被册立为太子。苻坚有着波澜壮阔的一生——诛暴君符生、开创五胡十六国时期唯一的治世、一统北方、夺取巴蜀,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之势。同时他还是魏晋南北朝那个延续近400年的乱世中屈指可数的仁慈的君主,在他的治下,百姓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

苻坚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少见的明君,可惜毁于淝水之战

直到一场淝水之战,使得大有吞并天下、再建一统的前秦灰飞烟灭,也使得当了29年太子的苻宏的人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苻坚兵败后,曾被他击败后予以善待的那些亡国君主们(尤其是姓慕容的)纷纷叛乱,前秦分崩离析。建元二十一年(公元385年),苻坚也被他的前部下、后来的后秦武昭帝姚苌所杀害,走投无路的苻宏只得投奔昔日的冤家对头东晋,被晋孝武帝司马曜安置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官至辅国将军,成为权臣桓温之子桓玄的部下。

后来苻宏追随桓玄发动叛乱,待事败后被晋将檀祗所擒。结果昔日的前秦太子为一介叛贼桓玄守节、拒不投降,终被杀害,时年50岁。

而刘璿则是三国时蜀汉开国之君刘备之孙、后主刘禅之子。延熙元年(公元238年),15岁的刘璿被刘禅册立为太子,然后他这个太子一当就是27年。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曹魏五路伐蜀、邓艾偷渡阴平,蜀汉后主刘禅投降,刘璿这个太子自然彻底断绝了转正的希望,还将随父亲一起被迁至魏都洛阳,寄人篱下。

刘禅还能乐不思蜀,可怜他的太子儿子刘璿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

谁知即便刘璿想苟且偷生、像他父亲一样“乐不思蜀”都成了一种奢望——次年姜维与钟会合谋诈降复国,谁知消息泄露引来一场杀戮,刘璿不幸死于乱兵之中。

而史上能够当太子超过20个年头、最后还能较长时间坐稳皇位的,也只有那个因“何不食肉糜”而闻名的傻子皇帝司马衷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暮途远,晚景凄凉——说说史上的那些“老皇帝”和“老太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