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像是失去了拼搏精神,忘了曾经的孤注一掷和相互鼓励。当进入到大学后,前所未拥有过的自由让我们迷失了方向。没有老师时刻的督促,没有繁多的作业,没有曾经刷理综卷子的紧张与痛苦了,然后面对着这些自由的时间,我们不知道怎么才可以打发时间。
但事实上,大学的课程比中学时的课程要复杂得多。老师每次课会上大量的内容,他不会揪着一个地方讲很多次,如果不这样,那么就不能保证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每次当他讲完了,或许就有一些不懂的地方,通常是从某个地方开始不懂然后越来越不懂,然后感觉上完课后脑袋一片浆糊。这种感觉在当时学有机化学时尤为明显。
学期末了,要考试了,要记要背的东西很多,每天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图书馆,三天考四门,复习的速度甚至跟不上考试的进度。记得当时马原里的论述题要从18道大题里面选两道来考,我就每天背3道然后花六天时间背完。选择题几乎都在习题册里面出我就把习题册的选择题翻过来倒过去一遍一遍看。当时药理学的考试也是在马原后过一天要考,药理学的老师平时会强调某些重要的地方,这些地方就是考试重点,她不会再额外强调重点,所以说如果你平时没听讲的话,书几乎都是白的,你大概不会"get"到她的重点了。当时药理学的考试几乎是最让我心累的一门了,从图书馆借了两本资料,一本看知识总结,一本刷选择题,然后一边记忆书上自己的笔记,把书过一遍,一边看班里印发的资料。我这人喜欢背书出声,个人觉得这样记忆效果好些,后来就是那时候嗓子哑了。
在这之前的统计学考试,差不多的方法,同样借了两本资料,两本资料各有特点,我对照着两本书看,因为教材太厚知识太复杂超过了本科生接受范围,所以就没怎么看教材,然后自己总结知识点和公式。到了生理学考试,依照其他班发的材料,我把习题册和答案地复印本买回来,开启"记题"模式,个人觉得生理学学起来是有些困难的,在我看来,它可能比生化还要难搞定一些,感觉生理学和各个学科都联系紧密,如果没有"重点"的话,就这样没有任何"副本"存在的情况下,我估计对我而言及格或许是个问题。但是在有"参照物"的情况下,我们已经可以手握一些筹码了,虽然里面有些题真的是难以理解而且也不好记忆,但是为了通过考试必须逼自己看进去。最终在全寝室挑灯夜战和互相协助的复习下,大家都过了。当晚还附带了一则新闻,说的是浙江中医药一名大二医学生猝死,不知道这名大学生是不是熬夜复习压力过大导致猝死的。但是第二天在要考生化前的那个早晨,在食堂里,我听到坐我旁边的一个女生对她的伙伴说希望自己能猝死。这听起来虽然有些夸张但是我想这大概是反映了大家对考试心里比较真实的一种感觉吧!
等到了生化考试,没有重点,当时我们在三天内要考四门,我在元旦时就开始过书上的内容,大概看了书本内容的三分之一,但是这三分之一只是最简单的部分,我们有一本题很多的生化习题册。由于学校禁止老师给重点,所有的老师们只是会给学生们发一张题型与分值分布表,我们会根据这个这个来猜测出题的范围,更精确的,哪个知识点一定会考。那时我一次次地看着题型与分值分布表,对照着书本知识点和习题册,推断出题人可能会出什么题。在我们所学的十多章内容中,有的章节每节有一百五十多道选择题,二十多道问答题与思考题,几十道填空题,题量巨大,但你无法完全确定他会考哪道,生化的知识点比较细。中间有几个章节比较难比如说糖代谢,脂代谢之类的。我那时候很努力地看书去理解里有些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是很尽力地去理解,但是有的化学反应我还是很有些难理解。我把那些化学过程简略地写在A4上,把反应的关键地方写下来,就这样,我感觉慢慢下来好像还理解了不少地方。一边自己总结,一边自己看习题册。
上学期的期末考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学年末考试,当时复习的时间有限,压力很大,几乎把每天的复习时间延长到了最长,这种强撑的意志大概在考试时是最强烈的把!可惜或许昙花一现吧!
在医学生的考试中,有"生理生化必有一挂"的说法,可见这两门课程是有些难度的。说到这里,你也看到了,或许只有到期末才是我把整本书学的比较透彻一些的时候,毫无疑问的,我确实很努力地对待每一次考试,平时我也尽力认真听讲。但平时的或许更多只是像流水线般地任务一般地过去了,并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没有学会在平时的课堂里学会思考,就像因为马原老师要求大家用本子做笔记而且还要检查,于是大家慌忙地抄写着她提到的地方和ppt上的一些内容,从来没自己思考过,慌乱地跟着老师上课的节奏,等到了考试,马原在我们的眼里仍然是一门"高深"的学科,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虽然会应付考试但是学的并不好,就像我越发地得去接受我系解其实学的很差的事实。
不知为什么,最近经常会有一种紧张感,时不时地会觉得有些慌张。大概是因为我知道这是自己在学校的最后一个学期了吧!
但我并不是大三大四的学生,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大三一整年整个班的同学都会搬到爱尔那边见习,然后大四或许工作的工作,考研的考研吧!所以说我觉得实际上真正在学校呆的时间就只有这最后一个学期了。
时间的流逝促使我不时"伤感伤怀"一下,有时候走在路上越看学校越觉得舍不得。春天来到,学校的很多花儿都开了,你走着走着总会看到一些你像是从没见过的花儿,它们在某个不为人所熟知的角落盛开着,等着你悄悄来探寻它,当你遇到它的那一刹那,或许它就是你眼里最美的存在了吧。(下次可以我会拍张照片,确实还挺漂亮的。)
快两年过去了,感觉有些东西好像已经司空见惯,有些却与我们渐行渐远了。大二这一年的课程不是很多,比大一少。我们专业相比医学院里的其它专业要轻松一些,没有规定的早晚自习,医学课程的要求也比临床要低一些。
一开始大家会埋怨临床的能考执医,学很多医学课程,埋怨自己的专业只是一个四年的理学学士,看到学校会吐槽各种等等。然后在好奇与略带一丝遗憾中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接着一天一天的,大家从踊跃地坐在前排变成了恨不得永远躲在后面玩手机,从兴致盎然地去接触各种课程变成了带着侥幸心理的去逃课。当然我们班在这方面还比较好,班里人少大家也还比较听话。但普遍的是,上课了,如果是专业课那就认真听一下吧,如果是公共课的话就觉得没啥听的必要了,反正老师也会给一点重点,不会轻易让我们挂科。
对我们而言,或许本该是要学好的基础东西,不知不觉中我们一再地对它降低要求,慢慢地将就着,心里不免想着反正达到多少我就可以及格了,我就努力那么一丢丢就可以了。
然后将就成习惯了,就变成了一种依赖,以前有人问我怎样可以不挂科,我说如果你平时学的不认真,在考试复习那段时间一定要拿出全力来,如果你要考试时还不去看书,永远怀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念头,那你就危险了,等到就要考试了再有一点后悔的情绪,那还有啥用呢?
初进大学的我们,怀着高中残留的一丝斗志,面对着这个自己或许觉得不太满意的学校。慢慢的,或许从前还留着的那一点愤慨已经悄悄被自己埋葬了吧!作为一所二本院校,学校在教学条件各方面确实和好一些的大学有差距,可是这不是停止脚步的理由。当我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得过且过"的生活时,或许我们没意识到,和当初的自己对比,自己的现状或许已经"配不上"学校了。这样说也许有些过分,但是真的希望大家都能打起精神来,不要在生活中"封闭"了自己,将自己局限在了这个某个你自认为那就是边界的地方。
其实我还有很多想说的,真的,我有段时间没在上发表关于对大学生活的思考的文章了。从我平时看到的一些文章中可以感觉到大家作为大学生都有着相似的烦恼与经历,何不一起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现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