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比较阅读

                                                    《我与地坛》比较阅读

       原文: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改文:四百多年里,它的古殿檐头华丽的琉璃被剥蚀了,门壁上鲜艳的朱红淡褪了,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也散落了,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原句是以“它”来主动的做出这些行为,被改掉的句子是一个被动的句子,就是一方面用它来形容地坛,可以看出史铁生对地坛的情感是很浓厚也很复杂的。地坛去做这些事情,和他发生了这些事情,就是像“它剥蚀”“它淡褪”了一切,都像是地坛故意为之,好显出一种特殊的缘分,他故意这么做来等待史铁生的到来。

      原文“浮夸”和“炫耀”符合史铁生当时最狂妄的年龄这么一个特点的,就是地坛它“狂妄的过去”,变成了一个坍圮的现在。现在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残废了双腿,他们两个的境遇也有相似之处。他突然意识到地坛好像跟我有一种灵魂上共通的点,就在这个主动句式里面表现出来了。“地坛”的环境正适合“我”的心境。“琉璃剥蚀,朱红淡褪,高墙坍圮”等乃岁月使然,是一种自然规律。然而作者在语法上打破常规,赋予地坛主动性,让地坛发出“剥蚀、淡褪、坍圮、散落”等动作,仿佛是地坛自愿、主动的行为,给作者以“慰藉”,似在告诉史铁生,没有永远的繁华、不变的灿烂,繁华过后是衰落,灿烂之后是平淡。面对岁月的侵蚀和世事的变迁,应如老柏树“愈见苍幽”,如野草荒藤“茂盛得自在坦荡”。地坛在等待“我”来临的四百多年里除去了身上所有人工的雕琢,磨灭了身上的浮华与光芒,让生命显露出本真的模样(世事沧桑,时间无情),以便让“我”看到人生的真相(人生不可能没有磨难)。又在“我”入园的时候,让“我”看见那亘古不变的夕阳,让我在满园沉静中看到时间的浩渺,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自己的微不足道(不再狂妄)。

        联系下文还发现,地坛是荒芜的,但中间还有那些瓢虫,还有蚂蚁,还有阳光,还有孩子们的脚印。“我”进入到地坛时,发现这里的世界其实是二元的。一开始进来,地坛好像过时了、淡褪了、坍圮了、散落了,以为是个荒原。但沉静下来审视后,发现地坛另外一面却充满了生机,而且似乎是地坛故意把自己这些“浮夸”的、“炫耀”的一些不好的东西全部剥开来,把最终那个好像藏着什么生命密码的东西留下来。其实史铁生其他章节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说“我在这个园子里的时候,好像有一个园神在跟他说,他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也是你的福祉”。这个地坛里总是含着这样二元并存的密码。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地坛》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