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选择还是努力?做到更重要!

“选择与努力谁更重要?”这个命题,千百年来都有各种讨论,有说选择重要的,有说努力重要的,有说都重要的。

在做知了研习社之前,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长的时间,朋友们总是喜欢拿我的职业生涯史来证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是我想说,做到更重要。

世界上本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而是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把所有的选择尽可能的变成正确而已。

从事培训工作近十年以来,跟大多数培训人一样,我总是热衷于不停寻找一个新的管理理念、一个新的学习技术,经常设计一些庞大的培训项目,让学员都经历一遍所有流程,然后再寻找下一个新的培训理念,为了判断自己的培训工作是否有效,每次培训结束后,我都会让参与者对培训进行一次态度评价,我们每次都能达到99.99%的满意度,但实践证明,很多企业把员工的“学习能力”纳入绩效管理体系中,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人力来对员工进行培训,但,员工的行为却没有任何改善!那这么做,到底是值还是不值?而员工自己也意识到,持续不断地学习不仅是提高工作绩效,获得晋升的条件,而且是一种主要的工作方式,但,每次结束之后都会难以将所学知识较好的运用。

我慢慢意识到,我们的集中培训似乎并没有对学员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虽然说我们之前开了很多的培训班,传播过很多领域的知识,但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将老师讲到的理念付诸实践,没有把他持之以恒地应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

我觉得很挫败,有的时候你真的很难通过一次直播、一次讲话改变一个人的信念,让他们按照好的方向去做,我们没有办法只凭一句话就让人们看到、感觉到,或者去做某件事。虽然说意识的觉醒本身就是种进步,我仍觉得真正的学习是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的。

一位朋友曾告诉我,可能是我思路不对,因为我只是尝试从外部改变人们的行为。但是,一个人行为的改变总是先从内心的想法转变开始,然后才逐渐由内而外变化的。

听了这话,我立刻感到他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么多年来,我的关注点一直集中在方法和行为本身上,却始终没有考虑过人们的大脑到底在想些什么。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确需要想出办法来解决学员知与行之间的鸿沟,从而找到一种能够在关注人们外部行为的、同时改变他们内心活动的方法。

今年疫情背景下,大批量的免费学习资源铺面而来,很多人沉浸在各种各样的学习中,进行撒网式的广泛涉猎,最大限度地吸取与工作相关的各种知识,以此来慰藉自己那颗空虚寂寞而孤独的心灵,缓解自己的知识焦虑症,花了大量时间去获取新的知识,于是,我想,怎么才能让大家把直播、培训、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于是,我们开始探究,人们没能学以致用的原因,我们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由三个原因:

第一是信息过滤。

互联网时代,大家接收到的信息太多了,这其实是一个很容易掉进去的陷阱,因为如今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去读一本新书、看一段新视频,或是参加一个研讨班。知识来得非常容易,因为容易,所以我们总是在不断获取更多知识,而不是采取实际的行动去应用他们。

我们总是在接触新知识,却没有停下来去整合他们,并将其付诸实践,接触了大量新的知识后,我们的大脑就会堵塞,所以,要想掌握一样东西或者是产生持久性的变化,你必须不断地被重复,不是不间断的重复,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过后之后再重复。所以,知了研习社从一开始就定位于训练营产品,像结构化思维21天训练营、职场人际关系21天训练营,我们要做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培训、一个简单的课程,而是让学员能够完全沉浸其中培训体验,通过不断的训练,直到完全吸收。

有趣的是,在训练营过程中,我们发现呈现6次似乎是间隔性重复的秘诀。

人们第一次接触到新信息时,他们会立刻拒绝,因为这个想法跟他们之前的想法有些冲突第二次接触时,他们会抵制,因为他们仍然无法接受这个想法,第三次接触时,他们会部分接触,但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仍然会有所保留,第四次接触时,他们会完全接受,因为他们感觉这个想法跟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完全一致,第五次接触时他们会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会部分吸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想法,等到第六次接触,他们才会完全吸收,并将其传播给其他人。

第二是消极过滤。

人类的信息处理系统其实相当混乱,他们有一种发臭思维症,对那些积极的、哪怕是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半信半疑,或者干脆拒之门外,这种消极的态度总是让他们止步不前,我们本来可以100%地听到自己身边的人在说些什么,结果最终只有10%的信息能够进入我们的潜意识。

那么怎么让自己多留住一些东西呢?关键在于带着开放、积极的心态去聆听,变成一个可能性的思考者,一方面可以多使用绿灯思维,所谓绿灯就是接受或者放行。当有不一样观点出现的时候,绿灯思维的第一反应是“哇塞,这个想法太赞了,他对我一定有帮助或者启发”。在面对任何新知识的时候,先刻意用绿灯思维,不要还没试就先自己把路给堵死,激发“啊哈”的学习状态,这样就可以学到比想象的多得多的知识。

第三是缺少跟进。

要想让人们实际应用自己所学到的东西,首先要让他们作出改变,而改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原来的认知习惯已经深深植入他们的生活中了,改变习惯或行为都需要他们付出真正切实的努力。但大多数都知道该如何采取切实的行动去改掉自己的习惯,改变自己的行为。

想像一下,我们在接触新事物之后,没有制定一个跟进计划,结果会是怎样的?没错,很快就又回到了旧的行为!好的跟进计划必须要具备3个元素,指导、支持和问责。当这三个元素同时具备的时候,你才能制定一份出色的跟进计划!大致分为四大步:

1.Explain 向我说明。(大致解释怎么做)

2.Show 向我展示。(具体操作给我看)

3.Try. 让我尝试。(引导我自己动手)

4.Support or correct 做的好给与鼓励和肯定,做的不好先肯定后纠正,再重复上述步骤。

当你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制定了跟进计划之后,剩下的很清晰了,不断的重复,在强化的过程中慢慢将新东西变成自己的。再次提醒一下大家,你只有走好前两步,先集中几件事,克服消积思维之后,这套跟进系统才有效!

最后,人们知道的往往是道理,而要真正做到却需要方法,所以掌握如何做比知道应该做什么更重更要。我们知道,真正有效的减肥食谱只有一个,那就是能让你持之以恒的那个食谱;同样,我们相信,只要能够让人持之以恒,哪怕是一些最简单的工具,也可以帮助你真正改变自己的生活,把你所掌握的知识变为实际行动。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知道怎么做的人,不一定是人才,只有能做到的人才是人才。

知了愿你成为真正的人才!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功是选择还是努力?做到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