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知道自己有多渣的渣男终于在前女友口中得到答案 ---读《定位》后有感

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和副标题都会一脸懵逼,但我相信广告人一定能感同身受。倒不是说他们有多渣,而是几乎每个广告人都想搞清楚定位这个看似最简单,但又难上加难的课题。

广告的目的就是为定位服务

千万别小看定位这两个字,有的产品仅仅因为定位准确,身价过亿;而有的产品却因为定位不准,啥好干啥,常常也就赚得一时快钱,然后销声匿迹,有的甚至都没有赚过啥大钱(就比如我,要不然我也不会仔细读这本书。);

接下来我就从四个角度来谈谈这本《定位》所带给我的启发和不一样的感受,本人才疏学浅,如有说的不到位的地方,还希望各位大佬多多指正。话不多说,我们马上开始~~~

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

1. 定位(品类)

本书在一开始就用简单的几个关键词告诉大家什么是“定位”,“心智”,“第一”,“品类”是出现最高频的词汇。说实话我在第一次读《定位》的时候,多少有点儿逆反心理,认为这个观点其实有点儿多余(我发展不起来,火不了,吸引不了别人,赚不了钱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不是行业老大,如果我是行业老大,我还需要看什么书,我还发愁什么?)。

痛点就在于我不是行业内为所欲为的老大

但细细品读以后慢慢发现,其实特劳特的意思并不是我们简单看到的那样“你要成为消费者心智中的第一”。我们需要将他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你要成为消费者心智中的第一,要成为领导者。而如果你不是领导者,那你就需要创建一个全新的品类,在这个品类当中,你要确保自己的第一地位。”

这句话有两个最关键的点:一个是心智,一个是品类。心智说白了就是消费者内心地位,我们的定位归根结底就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开辟属于我们自己的专属地位,让他一想起某件东西就直接想到了我们的品牌或产品;而品类则是一种载体,我们借助什么品类定位,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相当于身份的确立。

定位关键在于依据心智创建品类

因此在《定位》理论中,我们要做的定位不是由内而外的宣传,而是由外而内的借鉴。我们要借鉴消费者心智中已有的认知来确立我们自己的定位,不能违背消费者的心智认知,因为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从小到大坚信的东西是错的。

很多人会觉得这点虚无缥缈,是在玩文字游戏,其实并不是。在现在的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很多产品虽然乍一看是属于同一种品类,但其定位却各有不同。王老吉之所以能做到现在这样身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没有走其他饮料品牌的定位老路,而是开辟了一条新的定位——凉茶;

瓜子二手车之所以有这样广泛的认知度,是因为明星在广告中宣传瓜子不同的定位——没有中间商的二手车交易平台;

还有今日头条,打破了其他信息新闻门户网站填鸭式的消息推送,转而确立了新的定位模式——你关注的,才是头条。将信息推送的筛选模式交由用户来决定;

又比如网易云音乐,之所以有现在如此强大的用户体量,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网易云音乐不仅提供歌曲,而且还提供全新的听歌体验——乐评。让用户在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的同时,打开评论可以看到更多人对这首歌赋予的附加情感价值,增强用户的听歌体验。

更别说抖音与快手,微信读书与其他手机阅读软件,花瓣网与其他图片网站等等的区别了。

我们手机中所有的APP几乎都有自己的定位

而他们定位的成功,并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在观察自己所属行业老大的定位以后,在结合消费者心智中对不同品类的需求而一步步总结,沉淀出来的。所以特劳特的“定位理论”是让我们明白定位一定是为了消费者而做,并不是为我们自己而做;

2. 态度

说道广告创作是的态度,这是一个十分微妙的东西。很多人感受不到,但其实当自己亲手在做的时候就已经慢慢凸显出来了。很多人以为我们在创作广告的时候是将我们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一步步拉近,好让他看清楚我们到底是谁,我们到底能帮助他解决什么样的难题。但其实恰恰相反,我们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将消费者推远,远到他们需要一层层掰开我们为其精心设计的创意面纱之后,才能似懂非懂的明白我们到底是谁。

有多少时间上无聊的人会去发现迷雾后面的海市蜃楼

但实践证明,消费者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耐心一层层结构我们为广告添加的创意,如果我们所做的广告都想广告大赛中的获奖作品那样创意满满,他可能在看到第四秒没有理解的时候就直接跳过了。

这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而这和我们在创作广告时的态度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让一个名牌大学广告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去做一个看上去傻白甜的广告,他可能不愿意,因为这既不需要他学了好多年的专业知识,也不需要那些他花了大价钱所学到的哗啦呼哨的电脑技巧,仅仅是几秒钟看似傻傻的广告,甚至都不需要仔细斟酌就能做出来。这样的广告他个人是看不上的,甚至不愿承认这是他做的。知道这条广告带来不菲的浏览量和转化率以后,他才可能开始改变自己的看法。

即使是靠创意吃饭,也要紧紧围绕钱来做文章

是的,我们很多时候看不上眼的广告在实际的宣传中有很强的人群穿透力,而这些广告可能在我们开始创作的一瞬间就放弃了,因为我们觉得他们平庸无奇,没有新意,没有创意甚至低俗可笑,难等大雅之堂。但数据显示告诉我们正是这样的广告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新增和日活。因此在创作的时候我们要改变自己傲慢的态度,放弃广告人那种所谓的“自尊”——即“唯创意论”,无广告不创意的小学生思维。广告不等同于创意,创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正如特劳特在《定位》中所说:在做广告时,自尊与骄傲都会导致毁灭,狂傲自大者必将一败涂地;

3. 创意

这个其实和第二个是一个意思,但又略显不同。如果经过第二点的洗礼,你承认了傻白甜广告的威力,而彻底放弃自己内心对创意广告的追求的话,其实也是错误的。创意可以有,但他是为内容,为产品,为卖点而服务的。

创意是手段,不是目的

我们所需要的创意是那种简洁直接的,能吸引用户眼球,能调动他们的情绪,不需要他们多思考什么,仅仅通过感性认知就可以做出购买欲望的点子。这样的创意才是真正服务于广告的创意,带着这样的眼光你在看广告大赛中的作品,这样你可能会更能体会为什么那些行业大佬要那么做广告了。但千万注意,他们那么做很大一方面是为了炫技,如果放在真正的UGC投放起到,不一定能起到作用。而我们所做的,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实实在在的转化。

创意给产品带来的尴尬用特劳特的话来说就是:传播的最大悲剧之一,就是看着一家企业一步步精心策划出战略方案,然后交给”创意人“执行,结果,创意人在执行中运用了他们的创意技巧后,把战略掩盖在一片迷雾之中,再也无法辨认。

创意本身毫无价值,只有当创意是为了戏剧化呈现定位时才能有所贡献;


把复杂的内容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创意

没错,戏剧性的呈现定位,仅此而已。甚至你完全可以看看你的竞争对手正在做什么,然后把他们广告中阻碍信息进入心智的诗意或创意去掉,换成精炼和简化的信息用在自己的广告中,就能打入潜在顾客的心智;

有价值的创造才是创造

这样做虽然有悖于我们课本上对职业广告人的“定位”,但却是让我们的广告被大多数人肯定的最佳方法。所以换一种思路吧,创意没有那么重要,而创意又十分有效,改变一下你对创意的理解,不要为了追求创意而却冒险创新,一定要从产品定位触发,借用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也就是用他们熟悉的语言说他们熟悉的话,这样他们才能理解。

没有被消费者认可的创意,简单来说,和好看的垃圾没有什么区别。

4. 价格

产品如何定价格相信有很多专业人士比我要熟悉的多,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有太多的定价理论为各大产品服务了。在这里我只说一下《定位》带给我不同的定价观念。

特劳特认为如果定位工作做得好,那么顾客在商店里就不会对价格干到意外,真正应该做的,是要把你的品牌清晰定位在某个价位段上;因此我们的价格要配得上产品的定位,价格的高度一定层面上可反映出产品价值高度,要从定位出发来衡量产品的价值,而产品的价值是由其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所决定的,这些所有的隐形财富最终都将在价格上有所体现。

价格是价值的标签

所以如果你的定位让消费者觉得你的产品价值大于价格,他们会欣然掏出钞票为你买单,如果价格体现不出产品的价值,往往是定位出了问题。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产品就是卖不出去,而稍微动动价格就有可能大卖一空。因为有的时候你定位不准,不明白自己的消费者心智中的定位,而碰巧价格的变动达到了消费者内心对产品价值的定位,因此大家纷纷来抢购,而此时的你还只是傻傻的开心终于赚了一笔快钱。

物超所值

如果想以后继续这样瞎猫碰上死耗子,就需要让自己的定位更精准,搞清楚产品的价值,这样才能少走冤枉路。

总结:

1. 定位的第一法则是,要想赢得心智之战。千万弄清楚你在消费者心智中到底是什么东西,不能与消费者以有的认知作对,那样适得其反;

2. 在做广告时,自尊与骄傲都会导致毁灭,狂傲自大者必将一败涂地;

3. 创意本身毫无价值,只有当创意是为了戏剧化呈现定位时才能有所贡献;

4. 如果定位工作做得好,那么顾客在商店里就不会对价格干到意外,真正应该做的,是要把你的品牌清晰定位在某个价位段上;

纯属分享而已

好啦,这是我在读完《定位》之后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支持,初次分享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还希望大家能多多帮助。谢谢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不知道自己有多渣的渣男终于在前女友口中得到答案 ---读《定位》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