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教师的几点建议(2019)

这些年聆听了很多新入职教师的经验交流,有一些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与大家共勉。

第一,说一说师生关系,新教师如何与学生相处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看没看到最近很火的一个视频,一个网名叫钟美美的初中小男孩,在网上发布了很多他模仿老师上课时各种语气和表情的视频,引起很大反响。最后当地教育局与这位学生沟通,把这些视频都下架了。之所以提这件事,就是希望我们的新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与学生相处的时候不要太随便,既要学生尊敬你,又要学生喜欢你。要做到什么程度呢?我国古代先贤子夏说过一句话:“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望之俨然”是说我们在教育和管理学生上,让学生看到你就感觉很严肃。“即之也温”是生活上要关心学生,学生和你接触以后会感觉你很温和。“听其言也厉”是不与学生没大没小,与学生说话要自律,让学生看你不是那么随便的人。做到这三点,也就差不多了。

第二,说一说教什么的问题:

这些年国家一直提倡课程改革,前些年提出“三维目标”,这几年又提出“核心素养”,那么这个三维目标或者核心素养,到底需要我们教孩子们什么呢?或者说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我就这个问题简单的说一下自己的认识。

我们知道,孩子接受教育主要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我们暂且不讨论,在校期间,孩子们主要通过老师和课本来获得知识,回到家主要是通过网络获得信息。但是我们要想一想,知识和信息是教育吗?学生们能从书本上看到的,能从网络上查到的,这是教育吗?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国家教育改革中提到的“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最终落实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来。“核心素养”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要素,仔细分析一下,其实这些都是关于人性的教育。所以说,老师传授知识和帮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只是教育的一小部分,教育的本质还是要去帮助人培养品性,开启智慧,锻炼意志。我们常常说言传身教,言是传、身是教,如果你去查一查这个“教”字,它的解读是:身体力行是教,以身作则是教,正身明法是教,上行下效是教。我们常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自身做到言行端正,然后用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孩子的言行,使他们也能言行端正,并且把这些良好的品性长期保持下去,也就行了。

关于教什么,我引用一下梁启超先生曾说过的一段话:“人类心理,有智、情、意三部份,这三部份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智、仁、勇。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智育(智慧)、情育(情感)、意育(意志)三方面。 现在讲的智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智育要教导人不惑,情育要教导人不忧,意育要教导人不惧。教育家教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第三,说一说新教师的自我提升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最应该注重的就是提升自我,那么应该提升哪些方面呢?刚才提到梁启超先生说过的话:“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也就是智、仁、勇这三件。智包括学识,仁包括品性,勇包括意志。

新教师参加工作之初,多是向老教师学习,从他们身上学习如何上课,学习如何管理班级。有时候,你会发现有些老教师,他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十分严厉,无论如何打骂学生,学生都不生气。如果你也学习他的这种管理方式,那么方向就错了。你只看到了他当面的管教,却不了解他背后所付出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要知道教师的品性和能力,会在学生之间一届一届的传下去,上一届的学生会告诉下一届的新生,某某老师对我们可好了,某某老师可有本事了,就是这种学生口头之间的描述,使学生内心充满了对这位老师的敬重,所以老教师管理学生的模式,新教师是学不来的。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这句话被后人解读歪了,认为君子要庄重,要严肃,否则就没有威严,学习也不会牢固。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当上领导之后,总是板着脸,装出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显得自己很有威严,这是受到了这句话的影响。如果我们认真的思考一下,真的是这样吗?被我们尊为圣人的孔子,会这样教育我们吗?实际上,这里的“重”指的是人的品性要敦厚庄重,“威”并不是容貌威严,而是敬服、尊敬之意。这句话是告诫我们:君子要有敦厚庄重的品行,否则就不会让人敬服。作为教师来说,就是要有良好的师德,发自真心地关爱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敬重你。

后一句“学则不固”的“固”字,是固陋之意,指见识浅薄,见闻不广。是告诫我们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固陋,不会见识浅薄。所以作为老师要多读书,多学习,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才会随心所欲的掌控课堂,教师有真本事,学生才会佩服你。如果你得到了学生的佩服和尊重,班风会不好吗?学生会不好吗?

就说这么多吧,关于其它方面,比如:教师如何面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等等,这些还是要靠自己去学习领悟才行。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礼记·中庸》上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之”是要我们多读书、多学习;“审问之”是要我们多请教、多交流;“慎思之”是要我们在学习和交流中学会多思考。做到了博学、审问、慎思,才能开启智慧,明辨是非。(智有小智,有大智。小聪明不算有智慧,能明辨是非才是智。黄石公云:“贤人君子明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理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时至而行,顺机而动。”能够通晓为人之本,明白人与禽兽之别,做到明辨是非,通达事理,这样才算有智慧。)然而大道至简,知易行难,明白一个道理很容易,做到却很困难。最后的“笃行之”就是要求我们要践行自己所学,做到知行合一。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让孩子们做到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那么我们培养的学生即使不能成为一名君子,也不会成为一个小人。当然,前提是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这五点。孔子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不去做那只懂得拿工资、混日子的小人儒,都能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君子儒。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新教师的几点建议(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