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结构营第2课心得——种一棵属于自己的树

【我的认知收获】

一、回顾课前互动:

听过昨天的课,解答了课前互动中我的两个疑惑:一是喜欢囤课没有目标性;二是觉得自己的作品不成熟而不愿意分享。关于这部分,结合昨天的课程,以及群内同学的一些讨论分享,我产生了一点心得,整理一下,和大家分享。

1、关于囤课:自从线上知识付费兴起,线上课我报了不少,也学了不少,但真正精通的、内化的、应用的不多。我以前以为我就是这种“喜新厌旧”、“追求新鲜”的个性,现在才悟到原来是没有目标。我学这些从来没想过,我学了要干什么,是不是适合我,只是一冲动看大神们都很酷,觉得喜欢,就去学了。于是,昨天过后,我也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踏踏实实地做一个笔记达人,认真学习做笔记做分享,惠人惠己。

2、关于分享:以前不管学什么,看见大神们的作品,自己就羞于拿出自己的作品,总想着一定要做一个完美的作品,再拿给大家看。但是,哪有什么完美的作品,也哪有一开始就是大神的大神?大家都是通过不断地刻意练习、分享反馈,再不断精进的。其实,搞明白一个技能的逻辑以后,在每个模块上积累3-5种常用元素,马上就可以输出作品。比如知识卡片,总结3种常用版式、3种配色组合、3种形状及变体、5种常用结构,排列组合马上就能做出比一般人要好的作品,再通过分享、获得反馈,再调整、再积累。采铜老师说,边准备边上场,不需要等到完全准备好。所以,摒弃完美主义心理,开始做才是正道。

二、由互动游戏引发的思考:

小小sha老师通过“买衣服”这个例子启发我们关于学习的思考,让我惊讶于买衣服都选3的我,居然在学习上都选2。可见物质的断舍离技能并没有迁移到精神层面,克制、极致还停留在口头上。

下面通过自己对衣服的管理再梳理一下对学习的管理:

1、不适合的衣服不买(比如不适合自己的流行服饰)——对“想成为的自己”没有明显帮助的不学。

2、不常穿的衣服少买(比如晚礼服运动服)——不是围绕“想成为的自己”的领域,但在一定情境下有用的知识,有侧重点的学。

3、衣服分门别类收纳——把“衣服”(知识点)放入“抽屉”(领域),再收纳到“柜子”(体系)里。

三、课程中的收获

(一)学习输入树——学什么?

1、找到理想的自己,这才是一切学习的核心所在。

2、从显性(专业知识、办公技能)和隐形(心理素质、通用能力)四个方面确定学习的领域。

3、为每个领域增添“叶片”,每个“叶片”可以成为“知识输出树”的“树干”。

(二)知识输出树——怎么学?

1、输入:确定目标(what)、选择渠道(where)、选择教材(who)、确定方式(how)。我想也可以再加上时间安排(when)和使用工具(tool)。

2、内化:

(1)拆解(整体到局部的要素逻辑):看目录-看标题-看句子-看字词。

(2)理解(整体到局部的要素逻辑):看框架-看逻辑。

(3)记忆(流程逻辑):找核心-提文字-可视化-上包装。

(4)融合(流程逻辑):现象解释-知识联想-过往经历-未来行动。

(5)应用(要素逻辑):个人学习-知识服务-培训课件-知识管理资料。

3、输出:分享、实践、纠偏、原创、改变。

(三)问题解决树——如何解决问题?

1、定义问题。

2、找到拆解逻辑拆解问题(横向/纵向)。——这里还需要好好思考一下,提问是个技术活~

3、调用知识,搜索答案,萃取知识,形成行动。

【我的行动清单】

1、确定自己要发展的方向。

2、画出专业领域和兴趣领域的学习输入树和知识输出树。

3、给知识卡片和视觉笔记每个模块总结3-5个常用模板或元素。

4、开始做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逻辑结构营第2课心得——种一棵属于自己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