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唐诗小江湖,四明狂客任意行

金庸大侠的江湖里有位周伯通,既痴又狂,人送绰号“老顽童”。

这家伙说话颠三倒四荒诞不经,行事既狂且癫不分男女老幼,却是金庸系列小说里最受欢迎的人物。

在唐朝诗人的江湖里,闯出名头的“大侠”也很多,我们在接触这些“大侠”时,当然不光想知道他们诗,更有他们人——就像钱钟书那句幽默的比喻“吃了一个好蛋,还想知道下这蛋的老母鸡”,没办法,爱屋及乌,人之常情。

读其文,识其人,文与人或掩映生辉令人景仰,或“人”“文”分裂让人唏嘘……

这大概就是文化的本意所在吧,“以文化人”,千古文章滋育的不仅仅是文章,更是生命,让不同的生命拥有不同的灵魂。

好了,读者诸君先看看下面的名头吧,看你能否把“名头”和“人”对上号,也算自我测试一下属于唐诗的哪级粉。

1、诗仙、诗圣和诗佛分别是谁?

这算入门级,因为他们名头实在太大,稍微读过唐诗的朋友都知道。

2、诗鬼、诗魔、诗豪和诗家天子分别是谁?

有点难度了,能回答出这一级的大概就有点铁粉的意味。

3、诗骨、诗狂和诗杰又分别是谁?

能完成这一级的大概就不再是青铜而成为了王者!

今天我要谈的是“诗狂”。既狂且癫,然而这个个性张扬的家伙,不光一辈子为官一帆风顺,还不小心活成了唐朝最长寿的诗人!

他就是贺知章,自称“四明狂客”,人称“诗狂”!

1、

我不大明白为什么称他“诗狂”。

是诗风狂放雄豪,还是沉迷于写诗而癫狂不能自拔?如果是诗风狂放,那个自称“楚狂客”的李白曾被他的“小迷弟”杜甫说“天子呼来不下船,自号臣是酒中仙”,够狂了吧?可李白被称为“诗仙”,尚没和狂沾边,那贺知章的诗又得狂放到何地步?至于说沉迷写诗癫狂不能自拔更是不值一提,贺知章真正让人熟悉到妇孺皆知的大约也就两首诗,一首《咏柳》,一首《回乡偶书》。收录到全唐诗存世的也不过十几首,这和那些动辄几百上千首诗流传的相比,哪有一点“狂”的影子?

那极可能落在“人”身上。

贺知章能写诗,善为官,有清誉,个性豪放张扬且能落下好人缘,一生平顺得善终,也算生命之花开得狂。

贺知章为官50余年,前后侍奉四个皇帝,一直到84岁主动辞官功德圆满,临走时不光百官相送,连当朝皇帝都送行甚至还专门为他编辑了送行的诗集,试问中华官场几千年,诗坛上能得此荣耀者有几?

2、

千万不要以为贺知章浪得虚名,只会八面玲珑做一个不倒翁。

还真不是。

贺知章虽然中进士那年已经36岁,但他“少以文才知名”,就算无法染指“天才”与“神童”,可武则天当朝录取的第一位状元便是此人,他也是浙江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

没有真才实学万万得不到如此荣耀。

他的诗虽然不多,普通大众耳熟能详的大概只有《咏柳》和《回乡偶书》。但就是这两首诗几乎问世以来成了历朝历代开蒙教化的童子功课,试问读到此文的朋友又有哪一个没在小学或者初中被老师耳提面命背诵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画面美不美,鲜活不鲜活?

意境美不美,稍微一想会不会心旷神怡?

更妙的是语言呀,妙用比喻却又平白如口语,朗朗上口入心即化,让每一个朗读者从汗毛眼儿一直熨贴到骨子里……

还有《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金庸《神雕侠侣》说“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老子说“大道无形,大音希声”,而现代著名作家巴金也说过一句名言:“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艺术。”修为到这种境界的当然是高人,历尽繁华才有资格说什么归为平淡,而贺知章的这两首诗大概就已经臻于此境了。

3、

狂人大多都有狂的资本,最起码在他内心里自认为有狂的资本。

李白不消说了,杜甫更只是偶尔疯狂。单说这贺知章,他不只善写诗,还非常善书法,唐《才子传》说他“善草隶”,与以“狂草”名世的张旭惺惺相惜,“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成为“吴中四友”——这四友可不光喝酒吃肉,随便拉出哪个来都是大神!

据传当有人向他求字,贺知章常随口问人家“有多少纸张”,人家答毕则随兴命笔,非得把纸张全部写完才罢休!——这倒不像人家求他墨宝,反而有点借着人家纸张而尽自己的“兴之所至”!性情如此,这份“狂”的真率赤诚谁能不喜?

那个张旭更不用说了,字狂而人癫,行事多少有些凡俗人无法理解的乖张古怪。贺知章与张旭经常叫仆人背着酒壶,两个人四处浪游,见到好墙壁,也不管是富商达贾还是平民草根,只要好墙壁让他哥儿俩看见,那必然得写字,写到满墙为止。一颠一狂,对着人家墙壁挥毫题诗,也不管人家主人愿意不愿意,脑补画面,是不是有几分好笑?笑恼由你,他们才不管呢,哥儿俩只管对着墙壁挥毫泼墨,这作为和那些愚痴顽童何其相似!

4、

文人多好色,多爱酒,多外表懦弱骨子里狂放。

狂放的贺知章也极爱酒,“醉”和“狂”似乎天生就是兄弟,至少也算表兄弟。

贺知章嗜酒如命,李白是醉酒诗百篇,贺知章是喝醉了连花儿都陪他一块醉:“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再想李太白喝酒啥德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个是招呼明月来饮酒,一个是让那些花儿陪他一块醉,真真是“臭味相投”,也许正是这原因,年龄相差四十年的两个家伙结成了忘年交,老不像老,小不像小,端起酒杯来吆三喝五俨然亲兄弟!

如果说贺知章与李白都太另类,那位教科书里生就一幅“忧国忧民”脸的杜甫应该稳重吧?杜甫比李白还小十多岁,更比贺知章小了半个多世纪。可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里调侃起贺知章来直呼其名,说他喝醉酒“知章骑马如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喝醉酒的贺知章骑马的样子东倒西歪,可不就像船行水上一起一伏么?

看来这“诗圣”也不是啥子好东西,黑起朋友来一丝底裤也不给留,毒舌,黑心那一类。

这杜甫比贺知章小了五十多岁,按照正常辈份,李白杜甫可都是晚辈,李白大约应该叫贺知章一声“大爷”,而杜甫叫声“爷爷”都不委屈!可贺知章和他们交往起来不分彼此,诙谐幽默哪有什么长幼尊卑?

不拘“俗礼”,蔑视“规矩”。这样的行为狂不狂?

如果再按世俗的官职论,那更不得了。杜甫一生只做过极小的官,大半生涯流离;李太白虽然也有长安伴君的高光时刻,可那分高光据说还是因为贺知章的举荐。如果不是真性情,就算文明到今天,又有几个人能像贺知道如此洒脱放下架子,又有几个人敢像李杜那样如此造次?

说起李白与贺知章的结识,很有意思。

两个人可能早就“神交已久”,可真相遇相识的时候,贺知章已经83岁,李白41。

据八卦传言83岁的贺知章和41岁的李白属于偶遇,“王八看绿豆——对上了眼”,李白更是恭敬地从怀里抽出诗来让贺知章赏评。

贺知章打开诗篇一读,兜头便看到了《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气势劈天而来,一下子把贺知章惊在那里,脱口而赞:“这哪是人写的?分明是天上贬到人间的神仙!”

贺知章激动得老手直哆嗦,不停地拍着李白肩膀:“走,走走,咱们喝酒去!”

两个人一头扎进街旁小酒馆,喝得昏天黑地,烂醉如泥。

就这样相差四十多岁的两个人成了兄弟,一辈子。

话说有一次两人喝酒,临到买单才发现兜里无钱,尴尬吧,总不能吃“霸王餐”让人饱打一顿。贺知章随手解下腰间佩带的金龟饰品当酒钱。这李白看来还没醉到完全不懂人事,大呼了不得,这可是朝廷按官员品级赏赐的宝贝,随意当酒钱那可是犯罪!

管他什么劳什子罪不罪,喝了再说!这就是贺知章,这份“狂”天底下能有几个人及其万一?

更笑人的还有一次,贺知章闲游突然发现了一处庭院甚是可喜,他也不管和人家主人熟不熟认识不认识,便走了进去一坐就是半天,还担心人家怕自己付不起酒钱,留诗一首。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要是你遇到这样的家伙,又有什么法子?会心一笑吧,由他去。

6、

人生如戏,贺知章如何落幕?

他一生侍奉过四位皇帝,武则天钦点的第一位状元。玄宗与他相处最久,感情简直没法说,于公是君臣,于私是朋友。作人臣的活到这地步,谁敢说他不通世情?大多狂放者不为人喜,然而贺知章的狂却是君不嫌,僚不忌,上下通吃,这老贺头显然有几把刷子。

84岁那年,贺知章当官腻歪了,也可能人老思乡,于是上书请求辞职,回故里学“道”颐养天年。玄宗相当不舍,但终于还是答应了他,不光答应了他把京城里的府邸捐给道教的请求,还亲赐名为“千秋观”——在封建王朝,除了万,大概就是千了吧?千秋者,除了隐喻千秋万代大唐之基业,大概还隐含着对贺知章老臣子长寿的祝福吧?

玄宗亲率文武百官设宴为贺知章送行——那场面!有皇帝坐镇,百官自然乐凑热闹,真也罢,虚也罢,诗文唱和,甚是感人!

更厉害的是这场送行竟然还编成了专门的诗集,唐玄宗竟然还为诗集写了诗和序!

君为臣送行,为一位老臣离去赐诗写序,无意间倒也促成了一桩文学盛事,此等雅事似乎只有王羲之为“修褉”而书《兰亭集序》差可比拟。

贺知章去世后,登上皇位的肃宗感念老师的恩惠,追封他为礼部尚书。

生前恩宠,身后追荣。

千古文臣,似乎贺知章占了独一份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贺知章:唐诗小江湖,四明狂客任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