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烧烤的人多是肉食的忠实粉丝,一口咬住,脖子一横,腰子、板筋、肉串落入口中,满口油香,再添一口啤酒,尽是情怀。
当人类眼前有火种窜起,就标志着茹毛饮血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一个崭新的饮食文明就此诞生。而烧烤就是时代更迭的标志性产物,从周口店猿人到马家滨文化,从马王堆汉墓到宋代《岁时杂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烧烤的挚爱从未改变。
对于中国人,烧烤更是数代人的记忆。中国社会剧烈的变革转型时期,有多少人没有进入体制,没有土地农耕,凭着一个烧烤摊,跟随着大国崛起,走入小康时代。
我的调调你不懂
烧烤满世界都是,东北地区可以说是烧烤重镇。炎热夏天,走在街上,四处烟熏雾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烧烤,在东北什么都能烤,什么调料都能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每个人吃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调调。
《人生一串》摄制组根据味道、食材、经营年头寻着了哈尔滨几家不错的烧烤摊,但没有烧烤摊愿意让摄制组采访拍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许多烧烤摊认为他们目的不纯。
虽然烧烤看似简单,它不像饭店大厨需要掌握各种复杂娴熟的手艺,每天所做的不过是将串放在火上烤,重复性劳动,但工艺虽然简单,可干的时间久了每家烧烤摊都有自己的金科玉律。这些手艺他们自然不愿意外传,因此在摄制组拍摄过程,很多人防范性很强。
后来导演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才得允许到一个老店拍摄,老板叫做房久田,是哈尔滨老太太烧烤的创始人。
每个老板都是“腥风血雨”过来的
《人生一串》摄制组根据味道、食材、经营年头寻着了几家不错的烧烤摊,但没有烧烤摊愿意让摄制组采访拍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许多烧烤摊认为他们目的不纯。
虽然烧烤看似简单,它不像饭店大厨需要掌握各种复杂娴熟的手艺,每天所做的不过是将串放在火上烤,重复性的劳动,但工艺虽然简单,可干的时间久了每家烧烤摊都有自己的金科玉律。这些手艺他们自然不愿意外传,因此在摄制组拍摄过程,很多人防范性很强。
后来导演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才得允许到一个老店拍摄,老板叫做房久田,是哈尔滨老太太烧烤的创始人。
烤摊老板的人情世故
烧烤摊的老板们热情好客,每一个都是久经沙场,生存下来的“大人物”。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些老板们最懂。只要你去个两三次,别看每天一批一批的人来来去去,总能记住你这张脸。你爱吃什么,忌口什么,要求什么,都一清二楚。在这里,你能体会到人情味。
炎炎夏日,当最后桌子上只剩下堆成山的签子和数不清的酒瓶子,就一个字“爽”。
烧烤虽然不是什么健康的食物,酒当然也不是,但这两样有时候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好处。在烧烤摊上,人们都自己的仪式感,有归属感,气氛热烈,每个人都能在这里真情流露一番,豪言壮语,每个人都像在谈上百万的买卖一样。
纪录片中一个皮肤黝黑的男人对拍摄组说:“老妹儿,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黑吗?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纪录片标记了一句“这就是中国的夜啊,苦辣酸甜,烟酒泪骂”。
“夹缝中求生存”
烧烤摊和城市化注定了对立,不论是滚滚浓烟,还是人走茶凉的一片狼藉,都算不上城市风景。有关部门没有一刀切,而是循序渐进,让烧烤摊移入饭店内。但是这么做,少了炎炎夏日的外景和清风,也少了觥筹交错的气氛。
当我们坐在饭店内,每个座位都隔开,人气劲没了,显得极为平淡。总结来讲,烧烤的味道不仅仅是食材之味,还有人气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