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一切都是星尘

新年假期最后一天刷了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于是这周对Queen一顿猛听,翻出1985 Live Aid经典现场,走姿的风骚,钢琴前娓娓道来的真诚,凝聚在Freddie Mercury身上别具魅力,歌剧式摇滚抓耳又令人震颤,无愧传奇。真心觉得,摇滚是迷人的狂想。

遇见Queen像沿途意外捡拾的宝石,固然欣喜,但同时发现喜欢的播客无限期停更了,某种层面来讲是又被拿掉了一颗宝石。生活本不是消消乐,不能简单地算作同等相抵。以前也有过播客遇整顿,突然停更,一等就是一年,但无限期未免有点残忍。

就这么小小的事值得纠结么,还纠结了两三天,因为记忆里的所有呈现没有开关,不能简单的“啪”,关掉,除却一路走来的陪伴还有无尽的联想。

也就是我不止一次强调的记忆里的画面感。读过收录在《今日宜远游》里姬霄的一篇随笔《你一定走了很远的路吧》,他的一段话更好地阐释了“画面感”的本质。

“我们时常追问,最令人心动的情感是什么?自然不是玫瑰花,不是钻戒,不是一打开后备箱,满眼飘散的气球。这些都只是表象,真正令人心动的是我们对此无尽的联想,就像穷人的慷慨,就像庸人的热血,就像年少者的担当,就像多情者的忠贞,还有那个坏人为你低声的祈祷。”

留恋、惋惜、记得的是那段时光里的情感触发。有时是忍不住的赞叹,有时是颠覆性地破碎,忍不住想用“高光时刻”来形容那个瞬间,即便从含义来讲并不恰当。

我理解的“高光时刻”不是所谓“华丽”,或是简单的“成功”与“出彩”。而是像电影里Freddie Mercury正视同性的事实,克服曲折的心路,用音乐绽放时极具感染力的瞬间我认为是“高光”;像歌德晚年爱慕一个年轻女子,结婚计划破灭后决然逃进创作,在巨大的痛苦中完成伟作《浮士德》,我认为是“高光”;像斯特里克兰德在生命的最后交代爱塔将满墙的原始巨画付之一炬,我认为是“高光”。

这些“高光”简直群星闪烁!那么你的一点点感触怎能与之相提并论?劳伦斯·M.克劳斯在《无中生有的宇宙》中说道:

“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你左手的原子和右手的原子或许来自不同的恒星,这实在是我所知道的物理学中最富有诗意的东西: 你的一切都是星尘。”

“你的一切都是星尘”,生命本身就够神奇了不是么?暂时忘掉所谓的伟大与渺小吧。回到开头提到的影片里,Freddie Mercury说的一个短语“touch the heaven”,适合用来形容“高光时刻”。而那种带有某种矛盾的对抗,悲剧意味的炸裂,同时又有深深感动与折服的感觉,于我便如“touch the heaven”,因此我也更确定一点,比起轻松快乐的喜剧,我更喜欢悲剧带来的复杂层次感。

诚然,就一个人的人生发展看,在纯理念与思考层面获得感觉上的“高光时刻”存在很多局限性,甚至有可能是没必要的胡思乱想,并且会反反复复出现很多次,而我隐隐相信,它在一个时间差里一定存在某种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一切都是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