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12.31冬至十一日//七律·西安的老巷子之安居巷//冬至·冬景·冬意(十一)

 

      题记:安居巷——由钱局巷演变而来,是西安城东南城区里一条南北巷道。它北临东木头市,与骡马市隔街相望,南抵城墙脚下顺城南路,长近四百米。

  明代设钱局于此,称钱局巷。现碑林门外铜狮就系这里所铸,狮身附贴铜币千余枚。巷东故城河沟内解放前后尚有铸造业者,后联为东方红铁厂。后来,“钱局”迁走,巷名逐渐雅化为安居巷,被寄予安居乐业的美好寓意。如今,巷子里有树,两侧是一个挨一个的平房院子,基本都是住家户,没有商铺。在老住户心里,就是这样的看似毫无特色,反倒形成了小巷的味道,一种安宁舒适的生活味道。

七律·西安安居巷怀古

万家灯火安居巷,显赫当年铸造城。

北面通临木头市,南方闻见马骡声。

碑林门外铜狮塑,河道墙边铁币名。

勋业曾经繁盛地,平凡院落育雄英。

西安的安居巷的前世今生———

      安居巷地处闹市,是西安城东南城区里一条南北巷道。它北临东木头市,与骡马市隔街相望,南抵城墙脚下顺城南路,和书院门、三学街相交,长近四百米。

历史沿革———

      安居巷,不起眼的名字,常让不熟悉的人以为它不会有什么悠久历史。其实不然,它不仅是明清时期留下的老巷,还因为明朝在此设立过铸造钱币的宝泉局,而有过张扬的名字——钱局巷。后来,“钱局”迁走,巷名逐渐雅化为安居巷,被寄予安居乐业的美好寓意。

      不过早在唐王朝时,今安居巷一带既没有商业,也不是居民区,这里位于分布百官衙署的皇城之内,设置于此的是太庙和掌管百工技巧事务的中央机构少府监。唐末,韩建以皇城改筑新城后,这里成为东南城区的一处市井坊巷,距离当时的东城墙(在今开通巷一线)和南城墙(即今南城墙处)很近,住进百姓。

      除了居住百姓,在之后的朝代中,这里也有过一些官府机构。如从《元奉元城图》中可知,元代时,今安居巷一带设有杂造提举司,为国家造过兵器。如果要说对这里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明代所设的陕西宝泉局。

      据《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介绍,明代时,这里设有钱局,叫做钱局巷。西安地名专家葛慧老先生说,钱局即宝泉局,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前在应天府(今南京)设立了宝源局,掌管铸钱事宜,铸造铜币“大中通宝”。明朝立国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又在各省设宝泉局,铸造钱币,在铸造出的铜币背面,还有各省局的名称。而最初陕西宝泉局正是设立在今安居巷内,小巷并因此得名钱局巷。

    后来,陕西省宝泉局迁往了今北大街路西的曹家巷附近。由于“钱局”不再,原本听上去有些张扬的巷名叫上去似乎没了底气,到清中期时,便由谐音雅化成了安居巷,寄予着安居乐业的美好寓意。小巷的名称从张扬到低调。葛慧老人说,解放前后,安居巷往南还有铸造业者,后来建过铁厂。1966年,安居巷改名为文革巷,1972年恢复安居巷一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木头市中段南侧。南至三学街西口。明代设钱局于此,称钱局巷,后演化为今名。现碑林门外铜狮就系这里所铸,狮身附贴铜币千余枚。巷东故城河沟内解放前后尚有铸造业者,后联为东方红铁厂。 位于东大街中段南侧。

      安居巷地处闹市,是西安城东南城区里一条南北巷道。它北临东木头市,与骡马市隔街相望,南抵城墙脚下顺城南路,和书院门、三学街相交,长近四百米。

代表意义———

      尽管安居巷只是条不足四百米长的小巷,但它与众多巷道交会,交通四通八达。从这里,可以通过东木头市到南大街、柏树林,可以穿骡马市走上东大街眺望钟楼,也可以经书院门、顺城南路去往南门参观,还可以取道长安学巷或者三学街到碑林博物馆一游。

      安居巷,巷如其名。长久以来,安居巷都显得很低调,算上时宽时窄的人行道,不过八九米的宽度,两旁多是些低矮的民房,普遍两三层高。《西安老街巷》里说,安居巷曾经有97个门牌号,多数是住几户人家的大杂院。南段路西设有碑林区经济委员会。路东,13号院曾有一处抗日战争前修建的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据说是八路军办事处购置的院子,西安事变前叶剑英还在那里住过。

      在旁人眼里,安居巷远没有骡马市、东木头市的繁华、喧嚣,也比不过书院门、三学街浓郁的书墨气息,就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居民区。然而,在老住户心里,就是这样的看似毫无特色,反倒形成了小巷的味道,一种安宁舒适的生活味道,正如它的名字“安居”,表达着中国人骨子里所追求的最传统愿望。

                2021.12.31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勇//12.31冬至十一日//七律·西安的老巷子之安居巷//冬至·冬景·冬意(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