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里的世界22期:诺贝尔奖总数最多的10国,中国仅8次

一些关于诺贝尔奖的有趣的数据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没有诺奖之梦的科学家也不是好科学家。

 

1895年11月27日,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签署了他的最后一份遗嘱和遗嘱,将其财产中最大的一部分捐给了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的一系列奖项——诺贝尔奖。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又设立了瑞典中央银行经济科学奖。

 

从1901年到2020年,诺贝尔奖和经济科学奖共颁发了603次,共有934名获奖者和28个组织获得诺贝尔奖。其中,86人是经济科学奖获得者。少数个人和组织获得过一次以上的荣誉,这意味着共有930名个人和25个独特的组织获得过诺贝尔奖。

 

从1901年开始,有一些年份没有颁发诺贝尔奖。总共有49次。其中大部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期间。

 

那么,从1901年到2020年,哪些国家的诺奖得主总数最多呢?本期《数字里的世界》将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第10名:奥地利(22

 

在过去的20年中,奥地利为提高其作为研究国家的声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些努力似乎受到了《里斯本条约》的推动,该条约于2000年启动,目标之一是力争到2010年使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富竞争力和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最具有活力的经济体”。

 

奥地利不仅在增加研究经费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还进行了结构改革。除了该国的22所公立大学之外,还有最大的非大学研究机构奥地利技术学院(AIT)和最大的基础研究机构奥地利科学院。

 

奥地利一直致力于发展为研究国家,并采取了两种特殊方法将人才流失转变为人才获取:

 

首先,为在国外工作的奥地利研究人员提供在家乡做研究的机会,并支持他们搬回家乡。第二,大力支持研究与技术领域的女性,因为当时女性仅占奥地利研究人员的五分之一。

 


第9名:俄罗斯&苏联(26

 

自1904年以来,诺贝尔奖共颁发给俄罗斯&苏联人26次:3次生理学或医学奖,12次物理学奖,2次化学奖,2次经济科学奖,5次文学奖,2次和平奖。其中,仅有5次是苏联解体后获得的。

 

自苏联解体以来,灾难性的人才外流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数以百计的年轻科学家,特别是在需要昂贵实验的应用领域工作的科学家,离开了俄罗斯,选择到条件更好的国家继续进行科学工作。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曾遗憾地说道:“我们没有正常的制度来激励我们的年轻专家,让他们留在这个国家工作。”

 


第7名(并列):瑞士(28

 

自从红十字会的创始人亨利·杜南(Henry Dunant)于1901年获得和平奖时获得了瑞士诺贝尔奖以来,截至2020年,瑞士共获得了28次诺贝尔奖。热门阶段包括1945-1957年(9个奖项)和1986-1996年(5个奖项)。瑞士获诺奖次数较多的领域是生理学或医学,其次是化学和物理,和平和文学。

 

那么,小小的瑞士为什么能拿这么多诺贝尔奖呢?这与瑞士人聪不聪明没有关系。原因主要有二:

 

首先,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一直是中立国,因此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许多最有才华的人。第二,过去50年来,瑞士对人才的支持和环境一直非常好,良好的财务状况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最近主要来自美国)的优秀研究人员。要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是长期发展的成果。

 

瑞士最近被评为英国和北美以外唯一一个跻身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前20名的国家。联邦技术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排名第13位。

 


第7名(并列):加拿大(28

 

自1923年弗雷德里克-班廷因发现胰岛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来,加拿大人一共拿下了28个诺贝尔奖,与瑞士一起并列第七。

 

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共同得主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大学的副教授唐娜-斯特里克兰。她是第三位获得物理学奖的女性,第一位是1903年的玛丽-居里,第二位是1963年的玛丽亚-戈佩特-梅尔。

 


第6名:日本(29

 

在1901年至1999年之间,日本迅速地崛起为发达国家,却因为一件事倍受打击:在整个20世纪,只有8名日本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不过,自2000年以来,短短的20年间,就有多达21位日本人捧得诺贝尔奖。

 

那么,日本为何在短短20年内就能崛起成为诺贝尔奖大国呢?其实,这不一定意味着日本的研究环境在一夜之间得到了改善,因为许多获奖者的工作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完成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公共和私人R&D资金的确发挥了作用。

 


第5名:瑞典(31次)

 

作为诺贝尔奖的故乡,瑞典在诺奖获得数上并没有丢脸。这个仅有1000万人口的北欧国家,从1901年到2020年竟然拿到了惊人的31次诺奖!

 

诚然,在某些方面,瑞典是有着先天优势的。比如瑞典的高校学生有很多机会去一系列诺贝尔奖相关的活动,还能去现场聆听诺奖获得者的讲座,可以说,他们赢在了起跑线上。另一方面,瑞典的高等教育体系研发创新氛围浓厚,斯德哥尔摩大学、哥德堡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是有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摇篮。

 


第4名:法国(70

 

从1901年到2020年,法国共获得了70次诺贝尔奖。法国每年在研究上的花费将近480亿欧元,相当于其GDP的2.24%. 这使法国能够吸引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有才华的研究人员。在法国,研究不分国界、不分国籍:法国博士学位学校的入学率中有41%是外国人,而法国科学出版物的54%是国际合作的结果。

 

法国研究界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教授、研究人员、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支持人员在内,超过41.7万人。他们分布在大学、学院、公共机构和大型公司。在法国公司中,有将近26.7万名研究总监、教授、讲师、和研究人员。他们中有26%是女性。其中40%在公共部门工作,60%在私营部门工作。他们的工作发表在最著名的国际科学期刊上,其影响力指数位居世界第四。

 


第3名:德国(111

 

从1901年到2020年,德国共获得了111次诺贝尔奖。德国的科学技术领先全球,研发工作已成为德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国的科研原始产值一直位居世界前茅。在2020年彭博创新指数中,德国被宣布为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国家。德国一直是各种科学学科中最杰出的研究人员的故乡,特别是物理学、数学、化学和工程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在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比任何其他国家都要多,并且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佼佼者。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语一直是西方科学的通用语言。战后,由于纳粹德国或纳粹化进程终结了许多科学研究人员和教师的职业,德国、德国科学和德语作为科学语言都在科学界失去了领导地位。

 


第2名:英国(134

英国的科学技术历史悠久,在该领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人物和发展。从世界老大的位置上退居二线后,英国继续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技术领域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和制药工业。

 

英国在诺贝尔奖一致性方面脱颖而出,除了在1985年至2005年之间连续20年下滑外,自1900年以来,它一直保持着每1亿居民约0.9次诺贝尔奖的比例。

 

另外,英国还是流动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受欢迎的目的地,即曾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出国学习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留学英国的占38%,留学美国占28%.

 


第1名:美国(393

 

在过去的120年中,美国共有393名个人获奖者(占930名个人获奖者的42.3%),这几乎是排名第2的英国的三倍,比第2名到第6名五个国家(英国、德国、法国、瑞典和日本)的总和(375个)还多!

 

美国之所以能在诺奖方面遥遥领先,除了其强大的经济能力和科技水平外,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1950年成立了国家科学基金会。简而言之,就是政府通过大学大力发展基础研究。战后,这种资助科学的方法深深扎根,同时也造就了美国高校在全球首屈一指的影响力和令人发指的数量。

 

其次,美国一直贯彻吸引优质人才移民的政策,这也是一直以来美国的立国之本。截至2019年,美国物理学、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的诺贝尔获奖者中,38%是移民。

 


后记

 

从1901年到2020年,中国仅获得了8次诺贝尔奖。对此,我不想多加评论。

 

好啦,这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是不是还有点意犹未尽呢?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我的个人主页查看《数字里的世界》《人类工程的奇迹》《下一站地球》系列文章,文章列表我已经帮你们列在下面了。对了,别忘记关注“张三叨”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字里的世界22期:诺贝尔奖总数最多的10国,中国仅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