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之风

走马观花道德经(41)


41.道德经第四十一景点——上士之门

第四十一章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

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

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

质德若渝。

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

善贷且成。

(《道德经妙解》P96)

41.0 【布局谋篇】

本章谓上等根性(心灵品质)者至柔之风采。

可分两段。

开篇至“不足以为道”为第一段,谓三种层次之人听闻道后的作为;

余下为第二段,上等根性者的表现。

本段又可分四个层次:

“故建言有之”至“夷道若颣”为第一层,谓上士柔而慎——小心行道;

“上德若谷”至“质德若渝”为第二层,谓上士柔而下——谦卑处下;

“大方无隅”至“道隐无名”为第三层,谓上士柔而大——格局宏大;

余下为第四层,谓上士不忘初衷。

41.1【闻道三士】

大道难闻,原因有二。

一是道太简单太低贱,大家都想听高深的,太简单不愿听;树木花草就是道,大便小便也是道,太低贱、太粗俗,下里巴人,不值一闻。

二是道太奥妙太高贵,道乃万物之源、生命支撑,太高贵、太珍贵、太高深、太奥妙、太虚太玄,曲高和寡,听不分明。

故有三种根性的人存在。

第一类,“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听闻大道,十分高兴,如获至宝,坚信不疑,坚定不移,认真学习,身体力行。这是上等根性、上等心灵品质之人,这种人十分稀贵,闻道者中万人难遇一二。

第二类,“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若,好像。听闻大道,也还高兴,似遇珍宝,书请一大堆、硬盘好几个,但将信将疑,往往“新开茅厕三天香”,蜻蜓点水之后,渐渐丢到一边,任它灰尘满面。所谓“鞋子少,样子多”。你说他没学啵,他似乎又在学,逢人必说道德经,开口即是高心灵;你说他学了啵,好像江山依旧在、习气更猖狂。或者遇到所谓更好的宝贝,又见异思迁、追随而去。或者感觉还是原来所学的稳当,把真正的命根子又丢在一边。佛家有“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之说,大概讲的此类。此类人,闻道者中六到七成。

第三类,“下士闻道,大笑之。”

听到人家讲道,煞是好笑,道能当得饭吃吗?道能让我要什么就有什么吗?道能够让我不老不死吗?

如果告诉他道不能当饭吃,但饭菜都是道演化出来的,他会说你讲神话故事;告诉他学了道,真的可以心想事成、有求必应,他会说“我现在想要一杯酒、一桌菜或者一个美女,你变出来让我看看”;告诉他学道真地可以来到长生不老,他会说“你让我见个长生不老的神仙行不行,或者让我能腾云驾雾也行”;请他先接触一下《道德经妙解》试试,他会说他要学的太多、要做的更多,太忙太累没时间没精力;等等。此类人,闻道者中三到四成。

“不笑不足以为道。”

如果下等根性之人听闻道之后不嘲笑道,那道就没什么玄妙、就不值一谈了。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论语·雍也》)跟井底之蛙大谈井外的世界,难以产生共鸣,最多只能讲到井口那么大;同婴儿聊大人的事,等于对牛弹琴,不如唱首儿歌来劲;向下等根性之人讲道,纯属浪费口舌,不如感叹“天气真好”。

41.2 【小心行道】

“故建言有之。”

建言,古语。古之明道者,对上士(悟道行道者)的行止风采,作这样的形容。

“明道若昧。”

昧(mèi),头脑不清,愚昧。真正明道之人,与人无求,与世无争,好像是愚昧之人。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愚蠢。第十五章亦有“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之句,描写明道者“众人皆醒我独醉”之态。

“进道若退。”

精进修道之人,不断放下各种执着抓取,看起来好象在退步。人家是越学越厉害,而他似乎越学越差劲。

“夷道若颣。”

夷,平坦,第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颣(lèi),不平,崎岖。真正行道之人,行于坦途,本可一往无前,却小心翼翼,给人颠颠簸簸、坎坎坷坷之感。胆子越来越小,行动越来越慢,成绩越来越差。

明道、进道、夷道三句,是指在行道过程中,上士谨慎小心、战战兢兢,“豫兮若冬之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第十五章)。故在世俗人眼中,道者少了聪慧灵变,显得笨笨傻傻;少了积极进取,显得消极落后;少了勇往直前,显得畏畏缩缩。

世人未知,大智若愚不是真的愚笨,也不是装疯卖傻,而是明道之后自然的呈现;愚笨或智慧也只是世人的分别,世间的所谓智慧其实是真的愚蠢,世间所谓的愚蠢未必不是真正的智慧。

世人不察,所谓的退步未必不是真正的进步,所谓的进步未必不是真正的退步。道者净化自我、心灵成长、与世无争,好比插秧,看似不思进取、步步向后,其实积极向上、勇往直前,于己于人均有益处。而世间所谓的上进,本质是争名夺利,心灵渐暗,人性退化,不是进步;如行道上越走越黑,前景堪怜,如此进步何益?好比行走雷区、迈向悬崖,越往前走,越少活路。

世人无解,坦途何以颠簸、大道何以坎坷?坦途大道,一马平川,高速其上,难免意外;“小心驾得万年船”,颠簸几下保安全。或者,非是道者故作高深,而是大道本来无夷无纇、无直无曲,或者曲直同在、夷纇互存,不可不慎。故《诗经》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句,老子有“豫兮若冬之涉川”之说,谓明道者一者居安思危、二者心存敬畏,不敢造次擅为。

41.3 【谦卑处下】

“上德若谷。”

上等德行之人,没有丝毫傲慢,总是虚怀若谷。第三十八章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都是讲上德之人不认为自己有德、不认为自己有功,若谷若空,广大处下。

“大白若辱。”

心地洁白明亮如太阳,但不为人所理解,看似有许多毛病,还是会遭受许多辱骂。大白若辱,或可认为是“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第二十八章)的浓缩,彰显上士之谦德。

“广德若不足。”

德行广大,却显得有欠缺、不完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广德之人亦无例外。又因为世人往往以蠡测海、以管窥天,难睹道者海天之貌;一孔之见、一己之裁,难阅西施无暇之俏。还因为广德之人一怀谦虚,与世人心目中的完美相去甚远。

“建德若偷。”

建树德行之人,默默付出,为善惟恐人知,显得不甚积极、没做什么,像在偷懒一般。

“质德若渝。”

质,质朴;渝(yú),变化。坚持行道立德,良心当家,不拘泥一法,像是善变一般。

上德、大白、广德、建德、质德,是指上士德行之高上、纯净、广大、坚定,修道之精进、谨严。

但其呈现又是如何呢?

若谷、若辱、若不足、若偷、若渝,像山谷般低下,像不甚清净而遭辱骂,像缺点尚存而不甚完美,像在偷懒,像善变一般。这显现的皆是道谦卑处下的特性。

41.4 【格局宏大】

“大方无隅。”

大方(dà fāng),方正之极,或谓天地宇宙;隅(yú),角落,边际。上士胸怀宽广、方正无私,如天地宇宙一般,无边无际,没有界限。

“大器晚成。”

大器,人才。谓上士这类对国家、人类有伟大贡献的人,都要经过较长岁月的磨练。

“大音希声。”

希,稀少。上士们发出的能唤醒人类的伟大声音,在这世界很稀少。

“大象无形。”

上士像道一般无形无相、善行无辙迹。

上边用一组四个大字,来形容上士的宏大格局:如大道无形无相、善行无辙迹,如天地宇宙宽广方正、包容万有,发大音用生命唤醒生命,久经磨练而成经天纬地之才。

“道隐无名。”

隐(yǐn),隐藏、不显露。上士像道虽然极其伟大,但默默付出,像个无名小卒。

“夫唯道,善贷且成。”

贷,施予;成,动词,成就(他人)。谓上士如道一般,只是无我无私、无条件、无所求,默默奉献付出,成就众生。此为上士不变之初衷宏愿。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士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