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了不起的咖啡》- 在咖啡里遇见自己

《了不起的咖啡》木小偶主编

每一杯咖啡其实是一种平行的世界,每个人在咖啡里见到自己。所以某种意义上,所谓了不起的咖啡,就是每一个安静泡好一杯加啡的人,在对待咖啡时的每一瞬间,每一个细节都抱有谨慎、认真、建设的态度,每个瞬间都毫无保留地投入,当你对得起那杯咖啡的每一个环节,在每一个细节,你都只是你自己,你已经拥有一杯了不起的咖啡了。 ——《了不起的咖啡》

咖啡从爱好开始,2017年烘焙学校与北京的咖啡培训机构开设了一天的咖啡鉴赏课,喝了这么多年咖啡,还不太懂咖啡,出于好奇我报了名。说实话,一天的课程600元学费,我觉得是有点贵的。

听完鉴赏课以后,只是有了一些大体的了解,也不能说有多懂,印象最深的就是要“多喝”。
学生:“老师,什么样的咖啡算是好咖啡?”
老师:“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你喜欢,就是好咖啡。所以你要多喝。”
学生:“老师,你说的风味我们怎么尝不出来?”
老师:“你要多喝呀。”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多喝咖啡,入了一套手冲壶。

2018年8月,努力地喝了半年咖啡的我,报名上了SCA认证课程:咖啡师一级/二级(Barista Skills Intermediate),主要是用半自动意式咖啡机萃取浓缩及奶咖,更多的是像咖啡店里店员操作的那样,考试时有一个环节,尝一口自己萃取的咖啡,说出三种以上的风味,当时完全靠懵,除了咖啡味还是咖啡味,再有就是这个酸一点、那个苦一点,至于风味真的分辨不出来。

但不能说课程是白学的,对咖啡豆的状态有了新的认识。也是从这时候起,喝咖啡变得矫情起来,粉磨的粗细、水温的高低、手速的快慢开始越来越讲究,每喝一口都在脑海里与风味轮努力地比对;也是从这时候起,开始嫌弃连锁咖啡店里咖啡师粗糙的动作,以及烘得过深的豆子。

我觉得每一只咖啡豆都有自己的灵魂,它集取了咖啡农、烘豆师的智慧,并通过咖啡师表现出来。我比较喜欢非洲和中美洲的豆子,有比较明亮的酸,那种久久停留在口腔里的花香和果香让人心情愉悦,但让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何人们偏偏不能接受咖啡中的酸,反而觉得像曼特宁这样的苦才是正常的咖啡味,咖啡明明是一种果子啊。

2019年8月底,进阶SCA高级咖啡师课程(Barista Skills Professional), 课程更好玩了,用几个产区的代表性豆子做拼配,各种豆子摆一桌,按自己对豆子风味的理解,尝试不同的拼配比例获取自己理想中的咖啡风味。至此,第一次同时将这么多种咖啡放在一起做比较,考验的是咖啡师的思想与灵魂,玩咖啡玩出了实验室的感觉。11月,进阶感官与烘焙课程(Sensory Skills Intermediate & Roasting Intermediate)。

两年多来的点点学习可能是一个咖啡职人的必经之路,虽然目前我还只是一个爱好者,但它确实帮助我理解了“什么是咖啡”。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杯不一样的咖啡,也许是有着厚厚奶泡的卡布,也许是小清新的手冲,也许是渗着Whisky的浓缩,浓烈且微醺,但不变的是匠人的执着,无论是种植、处理、烘焙、萃取,抱着认真、谨慎、专心的态度,将手中的咖啡呈现到及至,这也是我极其享受的一点,每当我萃取和享用咖啡时,抛开脑中的一切,此刻,我的眼里只有你——咖啡,以及它所带来的迷人香气。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1《了不起的咖啡》- 在咖啡里遇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