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精华摘要

第一部分:      感谢向红老师

    跟随向红老师的领读结束了第一轮的《认知觉醒》阅读,开心。

    本月的周一到周五都能跟随她的声音去开启阅读,是一种享受。

  在享受的状态下,逐渐发现自己阅读速度提高了很多,原来阅读是件很美的事情。

    再次感恩向红老师的默默陪伴和支持。

《认知觉醒》

封面解读:

    封面中的蓝色和红色,是本书的两种主题颜色,它们分别代表大脑的理性理解和感性力量,中间层的留白隐约构成了人的大脑。

  封面寓意是:一个人若是学会了用知识和智慧驱动理性和感性这两种力量,就可以获得认知觉醒。

  作者周岭希望本书能帮助人们走出混沌剑神通过思考获得清醒的认知、清楚的目标、清晰的路径和清爽的情绪。


第二部分:    摘录

    简单记录本书中触动自己最大的点以及自己可以去实践的地方。

    以前自己总是喜欢摘抄书中所有经典的内容,然后就认为整本书的精华自己已经掌握了,通过自己过往经历和阅读本书后,要彻底放弃这种“知识搬运工”的思维方式,将汲取适合自己的知识部分去引导自己刻意练习改变自己,推着自己不断前行!

    亲爱的,只要你心中还有希望,什么时候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请记住:“现在”永远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


第一章: 大脑——一切问题的根源

人类的三重大脑

    在我们的大脑里,由里到外至少有三重大脑:

<1>年代久远的本能脑(原始脑/基础脑/鳄鱼脑/蜥蜴脑)、

<2>相对古老的情绪脑(猴子脑)、

<3>非常年轻的理智脑(理性脑/思考脑)。

学习的发动机


三重大脑的年龄类比

类比

      (类比,正是连接未知事物和已知事物的桥梁。)

    只要遵循科学的方法持续练习你就能让自己的理智脑加速变强,因为大脑和肌肉一样的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

    需要提醒的是:让理智脑变强大并不意味着要抹杀本能脑和情绪脑,事实上也抹杀不了,它们三位一体,缺一不可。换一个角度看,也没有必要抹杀,因为本能脑山河策的运算能力和情绪脑强大的行动能力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只要去深入了解、循循善诱,就能为己所用了甚至这些力量还是成就我们的关键。

    理智脑不是直接干活的干活是本能脑13情绪的事情,因为它们得“力气”大;上天赋予理智脑智慧,是让它驱动本能和情绪而不是直接取代它们。

    就像我们大脑里的那位经理,他的职责既不是开除两位员工,也不是与他们对抗,更不是亲自上阵、包揽一切,而是学习知识,提升认知,运用策略,对两位老员工既尊重、包容又巧妙驱动,通过各种办法让他们开开心心地把活干了最终使大脑这个“公司”团结和谐,欣欣向荣。(类比)

  归结起来,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地愤怒。”

  我们已经知道人类的天生属性是趋易避难和急于求成,也就是说,在我们内心深处早就埋下了这样的种子: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趋易避难,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很多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之所以受人欢迎,是因为在欣赏影视剧的过程中满足了不用付出巨大努力就能过得超强能力的快感(即时满足)让人心驰神往。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无论读书、考试,还是工作、赚钱,要想表现出色都必须经受长时间的磨炼。可惜电视剧就是电视剧,故事就是故事现实就是现实中我们可以暂时沉浸在故事中,但终究要回到现实面对规则: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保持耐心,延迟满足。

复利曲线

    复利效应显示了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达到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这个“世界第八大奇迹”(爱因斯坦曾说复利威力巨大,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揭示的正是这种力量,要想获得这种力量:我们需要冷静面对前期缓慢的增长并坚持到拐点。

  对于没有任何资源的个体或群体来说,坚信并践行这个价值积累规律,早晚能有所成就。当然,前提是选择正确的方向并在积累的过程中遵循刻意练习的原则,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地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

舒适区边缘规律

    舒适区边缘是一个重要规律,它揭示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指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到未知、从熟悉到陌生的过渡区域)—困难区”的形式分步,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复利曲线和舒适区边缘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组合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在宏观上看到保持耐心的力量,而是这种力量适用于每个普通人。

    对于学习成长而言,成长权重对比是每个人都应该首先认识的,它揭示了“学习、思考、行动和改变”在成长过程中的关系:        改变量  > 行动量 > 行动量 > 思考量 > 学习量

成长权重对比

学习曲线

第二章  潜意识——生命留给我们的彩蛋

    提升思考能力的方法正是:不断明确核心困难和心得感悟,并专注于此。

    要想不受痛苦事件的困扰,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它进入潜意识的机会,不给它变模糊的机会;即使已经进入潜意识,也要想办法将它挖出来,所以,当你感到心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的感觉时,赶紧坐下来向自己提问:

<1>到底是什么让自己烦躁不安?

<2>具体是什么让自己恐惧担忧?

<3>面对困境,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果做不到或搞砸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_→一层层挖下去,直到挖不动为止。坦然地承认和接纳那些那些难以启齿的想法,让情绪极度透明。恐惧,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货色,你躲避它,它就张牙舞爪;你正视它,它就原形毕露。一旦把它看得清清楚楚,情绪就会慢慢从潜意识中消散,你的生活将会舒畅无比。

    认知清晰,情绪平和,最终还要行动坚定!

    (1)凭感觉学习→_→熔断不读书法(成甲:在读书时一旦看到有启发的内容,就触发熔断点,立刻停止读书。)

    停止读书后,围绕这个触发点对自己提问:

<1>为什刚才这个点让我有启发?

<2>我能够把这个启发点用在3个不同的事情上吗?

<3>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

    同时,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凡是被某件事情击中,“动了感情”,就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追问原因。

    这就是高手学习的方法:先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文中的触动来自感性,而提问则来自理性,感性在前,理性在后,这背后的原理就是:通过捕捉潜意识发出的信号进行感知。

理性、感性、天性的选择倾向

    目标,是存放我们热情和精力的地方。

    小事听从你的脑,大事听从你的心。

(2)如何捕捉感性:

<1>“最”字法:关注那些最触动自己的点。

<2>“总”字法:平时脑子里总是不自觉地跳出某些重复念头,或者心里总是挥之不去的事,这些通常都是我们心中最放不下的事,是情绪波动的源头。

<3>无意识的第一反应:第一个念头,往往是来自潜意识的真实信息。

<4>梦境:梦境是潜意识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可能是内心真实想法的展示,也可能是灵感的启发。

<5>身体: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上的不适,都会通过身体如实反映出来,记得多关注这些反馈。

<6>直觉


第三章    人类的终极能力

元认知

    元认知能力,简单说就是我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反思能力。

    学会从被动到主动,这是一个转折点。当一个人能主动开启第三视角、开始持续反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时,就意味着他真正开始觉醒了,他有了快速成长的可能。

    当你开始反观自己的思考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你能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进而意识到这些想法是否明智,再进一步纠正那些不明智的想法,最终做出更好的选择。

元认知的维度

(1)过去:前人的智慧(书籍)+反思自身的经历

(2)未来视角——总是当前行动的指南针

理智脑战斗力的2个表现

    每当遇到需要选择的情况时,我们需要先停留几秒思考一下,做出最佳选择。

    阅读,就是和高层次的人聊天。

    成为“思维舵手”有3种方法:

(1)针对当下的时间,保持觉知,审视第一反应,产生明确的主张。

(2)针对全天的日程,保持清醒,时刻明确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3)针对长远的目标,保持思考,想清楚长远意义和内在动机。

    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就是这样:无论是当下的注意力、当天的日程安排,还是长期的人生目标,他们都力求想清楚意义、进行自我审视和主动控制,而不是随波逐流。

第四章      专注力——情绪和智慧的交叉地带

    身心合一(全身心感受行动,专注于当下,享受当下)的片段组成,就是幸福专注的高质量人生。

    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在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这个故事,可以多多去阅读领悟)

    《刻意练习》指出:所谓天才,其实并不神秘,其本质是“正确的方法”+“大量的练习”。“正确的方法”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目标定义越明确注意力的感知精度就会越高,精力越集中,技能越精进。如果目标太大,那就将它分解成小目标,这样做也是为了使目标更具体更精细。

(2)练习时极度专注。

    沉浸的关键在于做到“极度专注”,也就是说,在短时间内投入100%的精力比长时间投入70%的精力好,因为专注的真正动力并不是毅力和耐心,而是不断发现技巧上的微妙差异和持续存在的关注点,精力越集中感知越细微。极度专注,不仅是学习的关键,也是灵魂的来源。

    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李大钊)→_→说明界线分明的习惯对于人性情和能力的培养都很有好处。

(3)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想方设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反馈,是不断精进的重要条件。

(4)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刻意练习的四要素,看上去各自独立,实际上环环相扣、互连互通,而且它们最终都指向匹配。

刻意练习的四要素


心流通道

    难易适中的地带才是学习的心流通道。

     

第五章  学习力——学习不是一味地努力

学习和阅读的金字塔

  《暗时间》的作者刘未鹏说:“教”是最好的“学”,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讲清楚,十有八九你还没有完全理解。当然,教的最高境界是用最简洁的话让一个外行人明白你讲的东西。

    逼自己获取高质量的知识以及深度缝接新知识再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教授他人是为深度学习之道。

    深度学习的3个步骤:

(1)获取高质量的知识——尽量多读原著

(2)深度缝接新知识

(3)输出成果去教授

    《这样读书就够了》(赵周)提出了读书的三个步骤:

<1>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即找到触动自己的信息点。

<2>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即关联生活中的其他知识。

<3>我的应用,即转化为行动,让自己切实改变。

    这既是有效阅读的三个步骤也是深度学习的三个层次:

<1>知道信息点

<2>关联信息点

<3>行动和改变

    不管这个新知识让人多警醒、使人多震撼若是无法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足够的关联,它存活不了多久。

关联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孤立的知识就像沙粒,只有关联才能将其聚沙成塔,形成稳固的知识晶体,最终构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但凡获得一个感悟、了解一个观点或者学到一个知识,只要触动了自己,就要想办法让它效率最大化,而效率最大化的办法就是主动关联到别处并让自己的行动发生改变。

    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它才是你的知识。

    个人的成长目的已经不是“知道和理解”,而是“判断和选择”。正如万维钢所言,真正的知识不是你知道了它,而是能运用它帮助自己做出正确地判断和选择,解决实际问题。(个人知识体系)→_→在个人成长领域,没有最优、最确定、最权威的认知体系,只有最适合我们当前状态的认知体系。换句话说,知识不一定能给我们带来认知能力,而认知能力必然包含有效的知识。这部分有效的知识是能够帮助我们判断、选择、行动、改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只学让自己触动的

  “触动碎片”能够与自身紧密结合,慢慢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最终织出一张属于自己的认知网络。

    体系的本质就是:用独特的视角将一些零散的、孤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整合为应对这个世界的方法和技巧。

有效关联新知识的三个方面

高效学习

  学霸们学习时,从不过度消耗自己,只要感到精力不足就停下来主动休息,这反而使他们精力桶的水位得到快速回升。

    “极度专注+主动休息”的模式,让自己尽力保持短时间的极度专注,到有些累的时候就主动停下来,这是更加明智的生活和学习策略。

始终在拉伸区

    番茄工作法(先极其专注地工作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如此循环往复。这种工作方法有点类似于高强度间歇性训练。)→_→25分钟只是一个参考标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耐力来设定工作时段,只要达到了自己的疲劳边缘,就可以主动停下来。

    刻苦,是一种宏观态度;轻松,是一种微观智慧。


第六章    行动力——没有行动,世界只是个概念

注意力增强回路

    注意力的增强回路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最初的选择。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在增强回路的起点,做出有利选择,所耗费的自制力是最小的;如果等负的增强回路形成,再想改变就难了。

    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初始阶段,强迫自己先做最重要的事情,一旦进入正向的增强回路你便能拥有强大的行动力——这正是增强自制力提升行动力的秘密。这个秘密适用于所有人。

行动量需要突破阈值

    我们要专注、要持续行动,直到突破阈值,才能看到更高层次的风景。

    现实和道理都告诉我们: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道理都是“空头支票”,改变才是“真金白银”。


第七章    情绪力——情绪是多角度看问题的智慧

    心智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它支撑着人的认知力、行动力和自控力。有了富足的心智带宽,我们就能在任何环境中拥有支撑自己的远见、耐心、行动力和自控力在变化的环境中解救自己。(保持自我觉知→_→坚持反思,必然会关注身体、情绪和思维三个层面,进而不断优化和改进自己。越是好的反思着眼点往往越细微。反思的最终目的是改变!)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物、任何一件事都是多维立体的,我们需要拥有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自我决定论

    事情本身并不重要,我们只是在通过它获取另外一种乐趣,顺便把这件事情给做了。(为自己而做——通常好为了应对外部的压力和要求;可以解放情绪。

为玩而做——是为了应对重复、枯燥的事情;可以解放注意力)


                《享受就瘦》

                        ——承谦

    有人散步想瘦,有人跑步想寿,

    而我跑步享受,享受享瘦享寿。

                  (动机转移心理学)

睡眠节点

和行业专家交流

    读书,就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得最高级的成长策略,这是所有人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几乎所有书籍都是智者看待事物、做选择、决策的过程。

    从权重上看,阅读量 < 思考量 < 行动量 < 改变量。阅读,仅仅是最表层的行为,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思考和行动改变自己。

费曼和费曼技巧

  所谓费曼技巧,就是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大道至简)

    运动更大的意义,不在于健身,而在于健脑。它不仅能使人更加乐观,还能使头脑更加灵活,最终使健康水平和认知水平实现双重提升。

    四肢发达,头脑更发达。认知越清晰行动越坚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觉醒》精华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