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梦影》专题系列: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

                        day1


01

原文: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译文:冬天适宜读诵经书,因为在冬天可以集中思想在经书里驰骋;夏天适合读史,因为夏天白日时间长,时间比较充足;秋季适宜读诸子百家,因为秋天秋高气爽,人的韵致比较特殊,这时可以领会诸子精神的实质;春天适宜读诗词文章,因为春天可以体会出诗文的生机和春天散发出来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评析:一年中的春夏秋冬皆适宜读书。作者认为冬季天寒地冻,不适宜走动,此时人的精神比较集中,而经书简奥深邃,读经书需要心平气和,仔细寻味,所以读经书的最佳时机是冬季。夏天的白日漫长,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去细品,而史书记事,人物复杂,读史书需要仔细梳理思绪,所以夏季是读史的最佳季节。秋天云淡风起,秋高气爽,人的思绪较为宁静,而诸子百家的派别风格,思想迥然不同,读它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所以阅读诸子百家文最适宜的季节是秋季。春天生机勃勃,此时人们更容易敞开心扉,而诗词歌赋属于文学创作,读它需要心领神会,所以春天读诗词最为适宜。在不同的时间,读者对文章的解读会不同,因为心境不同。所以人需要选择在适宜的时间读恰当的书,这样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02

原文: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

译文:《诗》《书》《礼》《易》《春秋》等著作适合一个人静静地阅读,而历史著作适合与知己好友一起阅读。

评析:提高品行首先是个人的事,而读圣人经传可修身养性,所以要独自细读;况且经传虽简约但深奥,想要懂得其中精髓,需要仔细品读揣摩,所以必须独坐静读。而有时候读书是为了增长见闻,开阔心智,读史正能达到这个目的,但历史适宜与友人共读,可以避免由于个人阅历问题错误地解读繁杂的历史,彼此间相互启发与切磋,共进学问。

经书类别作品有着很高的文学造诣,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学著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细品当中的精髓,从中汲取有利的东西用于修身养性。因此,我们说经传类书籍适宜独自静坐时冥思品读。而读历史著作的重点则在于参悟圣人的道理,但史书的涉及范围甚广,不同的人自然会有不同的见解,想要挖掘文章中的精髓从而更深入了解作品的主旨,则更应该常与友人一同讨论研究。读书必须采用正确的方式,而不该只争取数量多,重要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此这般,才能使自己摄取更多的知识。

03

原文:无善无恶是圣人(如“帝力何有于我”、“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介不与,一介不取”之类);善多恶少是贤者(如颜子“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知”、子路“人告有过则喜”之类);善少恶多是庸人(其偶为善处,亦必有所为);有恶无善是小人;有善无恶是仙佛(其所为善,亦非吾儒之所谓善也)。

译文:没有做过善事也没有做过恶事的是具备极高品德的圣人;做善事多做恶事少的是品质好,才能高的人;做善事少做恶事多的人是最平常的庸俗之辈;只做恶事不做善事的是不知廉耻的小人;只知道做善事而没有做个恶事的是神仙和具有善根的佛家。

评析:以做善事和做恶事来评判一个人的好坏,这是判断一个人的标准。人们每天生活在人群之中,总是会出现某些不如人意的地方,这也许不是我们的目的,可是结果已经对别人造成好或是不好的影响,这就将事情分清了善和恶的不同。

在这则文字中,作者将做善事和恶事的人分成了不同的几种人。其实这一观点和现实中的许多例子是一致的。可是要成为圣人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情。所以在生活中不要每个人都是圣人,只要心存善念,不是为了一己私欲而损害其他人的利益的人就是好人。因为在这个尔虞我诈的社会,大多的人为了满足自己欲望,而不顾一切,甚至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只要我们能为别人着想,那么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现在社会上有好多人为了社会上的贫困现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是在做善事。

04

原文: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香草以灵均为知己;莼鲈以季鹰为知己;瓜以邵平为知己;鸡以宋宗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琵琶以明妃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若松之于秦始;鹤之于卫懿;正所谓不可与作缘者也。

译文:天下只要有一知己,就不会有遗憾了。不只人是这样,万物也是这样的。例如菊花把陶渊明视为知己,梅花把和靖视为知己,翠竹把子猷看做知己,杏树把董奉当作知己,莲花把濂溪视作知己,奇石将米颠当作知己,荔枝把杨贵妃视作知己,茶把卢仝、陆羽视作知己,香草把屈原视为知己,莼羹鲈脍把张翰视作知己,瓜把邵平视为知己,鸡把处宗视为知己,鹅把王羲之视为知己,芭蕉把王昭君视为知己。他们之间相互交定,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至于说像泰山松与秦始皇,春秋鹤与卫懿公那样就是彼此不能相交的缘故了。

评析: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所以他们常被作某人的知己。为了证实这个观点,文章列举了自然界中除了人之外许多有灵性的事物来阐释知己必须真心相惜这个道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知音的难得难觅。人世间从来都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满腹才气却因无人赏识而郁郁而终的人。

更令他们慨叹的是,连动物植物都可以得到赏识,而自己作为有志有才之人却无法觅得知己,只能无所作为地度过一生,空有满腹经纶而找不到识珠之人,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更是统治者的悲哀。人与人间的结缘在于知遇,而知遇的前提是彼此的了解与信任,所以想要得到知音就必须相互信任。

05

原文: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真是菩萨心肠。

译文:为明月担心被云彩遮住,为书本担心被蛀虫咬坏,为鲜花担心被风雨摧残损坏为才子佳人担心他们命运多舛,确实是大慈悲的菩萨心肠呀。

评析:月亮能不为云遮,长圆不缺;书本能不被虫蛀,历久弥新;花朵能不遭风雨摧残,四季留香;才子能施展雄才伟略,佳人能花荣长存,这些当然都是人人所愿的事情。但是月有阴晴圆缺,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过多的枉费心思去杞人忧天。不会使事情有任何改变。

想要将问题缩小,最实际的方法是先多学习经验再进行一些弥补的工作,而不是一味地忧心却不采取实际行动。如果仅是担心而不思考如何解决,就算被人称赞为菩萨心肠又有何用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幽梦影》专题系列: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