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忿

    修身第三条要“惩忿”,惩忿用我们现代话来说就是转怒为恕。怒这个字上面是一个奴隶的奴,下面是一个心,看到这个字就告诉我们什么叫怒啊,就是把自己的心变成了奴隶,你已经不能把持自己的情绪了,才会发火,你把右边的棱棱角角变得圆滑起来,就变成了恕这个字,而恕这个字上面是一个如,下面是一个心,意思就是如其心,什么叫如其心呢?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那你就能转怒为恕了,比如你看人不顺眼、不满意的时候,就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一个圣贤人,一个错误都不犯吗?我们自己也有这样那样的过失或习气,怎么能够要求别人一个错误都不犯呢?当别人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呢?我们就像我们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希望别人怎么对我,希望别人能理解我们的苦衷,给我们一个该过的机会,宽容我、个原谅我,所以当别人犯错的时候,也要给别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孔老夫子的一个学生曾经向他请教,问有没有一个字是可以一生奉行的,孔子说有啊,这个字就是恕,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弟子规》上所说的,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疾速已,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扪心自问,我希不希望别人用这样的行为方式来对待我,如果我不希望用这样的行为方式被对待,那么我们就不能这样去对待别人。这样一句话看似很简单,但是如果你时时处处事事都以这句话为标准,你就发现你的人际关系会有很大提升,你为人处事就知道应该怎么取舍。所以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之后呢才能真正做到转怒为恕。

    在《孔子家语》上有这样一句话,“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意思就是有领导你不能好好的恭敬、不能好好的尽职尽责的完成工作,有下属却希望他们恭敬你、尽心尽力的为你服务,这就不是恕道了;“有亲不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意思就是有父母亲不能够孝敬,有儿子希望他们能够回报你,那也不是恕道了;“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意思是有兄长自己不能够恭敬对待,为什么呢?可能因为自己权力地位财力比兄长高,兄长可能只是个农民,你可能对他说话就不客气,有弟弟妹妹有希望他们恭敬你,对你很顺从,这样就不是恕道了。所以你看我们一般的人都背着两个包袱,一个包袱上写着他人的过失,另一个包袱上写着自己的过失,但是我们往往在走人生之路的时候,把写着他人过失的这个包袱放在了胸前,一低头就能看到他们人的过失,挑剔别人、指责别人,把写着自己过失的包袱放在身后,怎么也看不到自己的过失。那么怎么办呢?我们就要把这两个包袱换一个个,这样才能看到自己的过失,“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能够宽容,看到他人的过失就去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过失。

    孔子在《论语》上有这样一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就是看到贤德的人、比我们做的好多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而不是想着嫉妒他、障碍他,看到做的不够好的人,不是去嘲笑他、讥讽他、挑剔他,而是马上反省自己,我们是不是有类似的过失,这就是善财童子的境界。你看你从早到晚遇到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善人、无论是恶人都是我们的老师,这个人这么善学,每一天的提升有多块啊。我们学了这些话要在生活中落实,很多人都说,是谁谁谁让我很生气,某某事让我很生气,其实这个都是不明理所导致的。从逻辑上来说,没有一个人能够走进你的内心,所以那个让你生气的人是谁啊?是我们自己修养不够,有一篇文章我很喜欢,叫《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一个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来掌管,比如一位女士抱怨说,我活得很不快乐,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了先生的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到了孩子的手中;还有一个年轻人从文具店里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不好,把我给气炸了,他把钥匙交给了文具店老板。这些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他自己的心情,而我们允许别人掌控我们的心情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现况无能为力,抱怨和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着这样一种讯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的情绪稳定,为自己负责,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压力。诸位朋友,你们的快乐的钥匙在哪里呢?是在别人的手中吗?那就赶快把它拿回来吧。这个文章写的非常好,经常读一读就提醒我们一定要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当然能够真正握住自己的快乐钥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是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惩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