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35】《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笔记4

把学习困难生转化为学生尖子生,有一个关键问题——“吃透”尖子生大脑中的知识结构与普通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要检查学困生大脑中是否具有足够的原有固定点知识,检查他们学习时候的情绪反应变量,还要检查他们大脑中知识的概括化程度(即上位化)如何。

比同等概括水平知识之间的同化不同,另一种不同等概括水平知识之间的同化称为上位知识与下位知识之间的同化。这两个相互作用的知识之间存在着包含关系。

当认知结构中有稳定而清晰的上位概念、原理或问题图式用于同化下位事实或问题情绪,人们对问题的认识就可以做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即由表及里。学生一旦找到了上位知识作为分析问题的原有固定点知识,接下来的思路就会变得宽阔起来。

早期教育中获得的词语知识,是以后学科学习的原有固定点知识,它同化后来的学科学习内容。听课困难的原因可以有:一、学生大脑中的原有词与老师和教材用的词差异较大,导致学习时同化困难;二、有些现象本来就在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词,是临时记住并勉强使用的,其意义表征和牢固程度都存在许多问题。

学生生活内容常识经验的缺乏,相应的语词发展障碍(该类表现为接受信息时大脑不能够自动地将语言符号表征为意义)。

以数学应用题为例,它首先是题目阐述的内容情境,学生受制于生活经验,其次是由语言表征的数量关系情境,它是某种意义上的结构图式,比如从“平均”“一共”字样构成的表征除法数量关系和加法数量关系的结构图式,到了中学,则是通过上下文表征题中的数量关系。学生对这种知识的表征差异很大,因而表现出来的解题能力差异也很大。这种题型结构图式可以通过概括认知策略的辅导而获得。

学科中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掌握差异

]第一、基础知识记忆不够牢固、不稳定、不清晰。

第二、对学科基础知识表征得不够正确、准确。特别是对同一类公式、定理等,缺乏必要的比较,对彼此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不是很清楚。

第三、在解题练习过程中,不注意在学科上位基础知识与下位的问题情境类型建立条件化联系。这种条件化联系应该是这样的:当学生一接触到试题、习题时,大脑就立刻自动地识别出其属于哪一类问题情境,然后根据这一问题情境立刻想到相应的公式、公理、概念等,这些知识涌进脑海,参加信息加工的思维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札记35】《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笔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