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写作成长践行群伙伴第一周的作业总结复盘

年前经过近两周的测试之后,最近我的写作践行群伙伴们开始就某一个片段,进行为期五天、甚至七天的写作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去练习自己的理解力、思考力、学习力以及写作本身的能力,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自然需要特殊的写作方式,不可能是记流水账。

而我在学习并实践了笑来老师写作课的内容,并持续日更134天后,决定要帮助更多伙伴践行这一从写作本质出发练习写作这一并不那么复杂、但却需要不断坚持才可能有效果的方法。

同时,结合成年人学习的特点,我又把自己践行两年多赵周老师独创的拆书帮的RIA便签读书法与笑来老师的写作训练法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让我们在阅读一个片段后,通过五天的输出,不仅练习写作技能本身,还能把书中知识通过关联过往经验以及规划应用,来拆为己用,解决成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考力、理解力以及学习力。

从18日开营,到19日、20日两天的作业反馈来看,我觉得有一些问题还是需要跟小伙伴说明一下,也许下文读起来有些长,但相信我,读完你一定会有收获:

1.作业解析

作业一:

第一天我给了大家一个片段,很多小伙伴都反馈看了之后很有收获,说明书籍本身是有价值的,值得我们这样去精读。

第一天的作业其实就两个动作:动笔圈词和挑选出有用的抽象名词。

这里有伙伴不理解为什么是抽象名词?为什么要有用?

因为具体的名词大概率不需要去费劲描述和解释,能看到能摸到,比如苹果、桌子,当然拟人情况下的表达有时也会非常精彩,这点不是那么绝对。而一名作者能够运用各种修饰词语或成分,把一个抽象名词解释清楚,这说明他不仅能够感知到并且能够很好的驾驭文字表达出来,这不正是我们需要分析的标杆吗?

那再来说为什么是有用的抽象名词,这关系到文章的观点,比如这个片段中的未来、成本、成本线这些名词对于文章观点的阐述是更重要的,但生活、坏蛋这样的词是不是就全文观点的表达来看,没有那么重要,圈词的时候可以圈,但如果分析的时候找一个不那么重要的词语来分析,可能对于理解全文来说费力一些。当然如果时间允许,你完全可以把文中你想分析的名词都拿来分析一遍,但考虑到这种练习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才有用,所以我给大家每天的任务并不重,但老师说,动脑的任务其实还蛮重的。

接下来说圈词,圈词这个动作很关键,第一、它帮助我们逐字逐句、甚至重复折返的阅读,但这里有一个关键就是,千万不要把圈词与对文章的理解割裂开来,就是不要觉得我圈出名词、形容词就行了,甚至各种怀疑纠结自己圈的对不对,除非你的语文知识太薄弱了,那就私信我,我发你一个B站的视频,帮助你补一下汉语知识。

第二、我们要明白圈词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分析作者是如何应用这些词语,组合出了那样的句子,表达出了那样的观点,传递给了他想要让我们感知到的内容,就好比我们第一天在群里讨论的那些,我们是不是都觉得收获很大,而且每个人感知到的还不一样,大概我们平时读书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俗称脑高潮,对吧。

那现在我们既然已经明白了写作的本质是传递感知,我们就需要了解作者到底是怎样让我们产生昨晚那些感知的?并且找到作者的这些做法之后,我们还需要去评判一下他做的到底好不好,这里就需要一点批判性思维了。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在笑来老师的逻辑启蒙书《超越感觉》中有提到,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评价,如何评价呢?就是提问。

也就是说,我们要想实现圈词的目的,分析作者是怎么运用这些词性传递出他的感知时,我们需要学会对自己提问,那关键就是如何提问?

作业二:

所以,你能够看到在第二天的作业里我们提出好几个问题,那为什么这些问题就是好问题呢?这些问题就一定能帮助我们钻进作者的脑子里吗?或者这些问题能帮助我们实现批判性思考吗?我们先来看昨天的问题,我来讲一下我设计的逻辑:

“继续阅读昨天的片段,在你找出的抽象概念中,你认为哪个最重要或者让你有共鸣?作者用了哪些形容词或副词成分修饰这个名词?你觉得他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他做的好吗?好在哪里?如果是你会怎么做?(能回答几个问题就回答几个,输出300-500字)”

我们说了圈词的关键去分析作者怎么通过这些词语传递出他的感知,那我们就从你昨天圈的词里,拎出一个你自己最有共鸣和觉得重要的名词作分析,这也就是我的第一个问题的目的,那怎么分析呢?

名词的描述离不开形容词,可能还有其他定语、状语、补语成分的修饰,我们不用弄的很懂,简单讲,就是找出你觉得文中与这个抽象名词有关联的形容词或者其他成分,我看很多伙伴选了成本,并写了生活有成本、学习技能有成本等等文中的描述,这就是回答了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找到了你所圈的抽象名词以及与它有关联的词汇。

还记得我开始说的不要因为圈词割裂对文章的理解吗?这样寻找文中与你想分析的名词有关联的词性就是在把这些孤立的词语做个联系,好尽量理解作者对于同一个抽象名词有多少种不同的感知,甚至有些感知还是截然相反的。

那我们接下来自然就要问,他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修饰呢?那他用的好吗?好在哪里?后面这些问题就是自然会出现的问题。

所以,我的提问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我让大家寻找一个名词,以及与它有关联的其他词语,从而打开了你进入作者脑子里分析的开关,要不然,我们可能不知道圈完这些词语之后怎么才能钻进作者脑子里分析了,可能写了很多感知出来,但这些感知不一定是从作者的用词角度出发的,也可能很难看到作者的五感是什么样的,或者仅仅看到他脑子里想的,而忽略了他眼睛里看到的。

所以,我们要从我们圈的那些词去入手,寻找他们的关联,并问自己作者为什么这么关联,进而轻松钻入作者的脑子里。

接下来,结合大家的问题和我的思考,我们来看几组概念,可能有助于你们理解我们的作业。


2.什么是感知?

狭义上理解就是五感,广义上你传递出来的信息、观点都算感知。比如,你感觉到风凉,你的皮肤感觉到,这是狭义上的感知,当你用文字描述:刺骨的寒风,这样的表述让即使生活在南方,炎炎夏日的人也能感觉到一股冷意,这就是你通过文字传递出来的感知,这是广义的感知。        


从使用文字的本质上看,一切创作都是传递感知,包括你们写的每次作业不都是传递你自己感知到的东西吗?至于你感知的时候用的是脑子、还是鼻子、还是眼睛、还是耳朵,那我不知道,我只能透过你的文字去分析(这就是我们圈词以及思考那些问题,努力钻入作者脑子的原因),透过这四种词性,去思考还原你脑子中可能发生的感知过程。                   


这里就涉及了两个部分,你的五感以及你透过文字传递出的感知这二者有什么关系?


3.感知与五感的关系?

我们通过五感来感知到之后再用文字表达传递给他人的过程,就好比知道和做到之间隔着万水千山,你的五感感知到和你能够用文字表达出来,也隔着万水千山,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即使写十年日记,也不可能写出《芳华》那样的小说,也不可能写出李笑来这样的文章,先不说我们的知识积累、认知水平,单纯感知能力就千差万别,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来看《围城》里的一小段描述,我们按照我们第二天的作业,假设来看太阳这个名词?是用什么修饰的(不饶人的、迟落早起的、侵占去大部分夜的) ,         


 而如果是我来写呢,估计也就是常用的那些词。但是这样几乎从来没开过五感的我,在圈词分析之后,竟然写出了如下这段文字: 

“人的兴致,还没给太阳晒萎、烘懒”。

                                                ——《围城》

花儿、草儿被晒得久了,缺水,可能会枯萎耷拉下脑袋,但浇水之后还能恢复,这是一个被消磨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兴致也如此,文中的情境是被太阳晒,也可能被冷风吹,或者被寒冷冻……由此,倒也可以衍生出如下几个句子:

“人的兴致,还没给秋风吹黄、刮落”,

“人的兴致,还没被冰雪冻僵、凝固”

“人的兴致,还没被春日吹绿、融化”

果然,这个名词——形容词游戏是可以帮助自己钻进作者的脑袋里,并且学以致用。

 当然,以上我写的这些是我们第三天的任务,运用五感的方式输出。                                  

所以说,你明白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知名作家的作品,然后圈词,分析感知,之后再自己输出感知了吧?                                                           

因为你会发现,这样的圈词以及透过文字去摸索作者的五感,然后我们再输出感知,这整个闭环下来,你会发现即使0基础的人,如果愿意动脑思考、联想,也可以瞬间写出很不错的句子、段落。

为什么呢?因为对标的力量、模仿的力量。     

4.这样练习对我有什么好处?                          


前两天,有位写手伙伴把他写的故事发给我看,我第一反应是我啥时候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同样的汉语,同样的词语,为什么人家搭配之后,可以出那样的故事画面,因为人家能感知到,换句话说,他看到一个苹果,脑子里可能出现一副,一个空荡荡的屋子里只剩最后一个苹果,两个骨瘦如柴的人盯着那个苹果,而在我眼里也就是个苹果。


所以作家的感知是非常丰富的。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修炼感知能力。我们是从写作的本质出发来修炼的,这个过程很抽象,你这样练了之后的变化也很难说出来,谁也不知道你会变成什么样,但你就是慢慢能感觉到自己的变化。

可能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看一个苹果时都能产生丰富感知。

或许你会觉得我不需要修炼出这样的能力来,我也没想成为一名作家。


你还记得得到讲产品思维课的梁宁吗?为什么她总能讲出独到的观点?震撼人心,她说过自己也曾经自命不凡,成功过很多,也失败过很多,最终是坚持写作让她变成了如今的样子。

如果你还是觉得自己不想成为作家就不需要这样修炼写作技能,也觉得不一定对自己的成长有用,那就接着看下面这个故事。


5.我为什么一定要拽着你们这样练习写作呢?

在《精进》这本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假设你路过一家玩具店,看到一只会说话的小黄鸭会有什么感觉?  

在孩子眼中会很开心,觉得小鸭子会说话,可能是在讲故事或者唱歌,他关注的是这个产品外显出来的特征;

如果是孩子的妈妈,她首先会定性这是个玩具,然后想到我要不要买我的孩子,会不会不安全                                     ,孩子会不会喜欢,也就是产品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是一名设计师,他可能会想这个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他会思考这小黄鸭每个功能都是怎么设计实现的,包括它的电路结构及声光系统,工程师关注的是结构和实现。


我们把以上三种反应称为解码的三种层次,经常用第三种层次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更有助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教父》里那句经典台词xiang xin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那再回过头看我们的写作练习方式,是不是在用第三种方式思考。可以说我们看到的这篇短文就是那只小黄鸭,你做感知训练的过程是不是在像作者一样读书,在像设计者一样读书。

那么你做RIA训练的过程呢?你在思考怎么把文中知识关联生活,拆为己用,这样的过程是不是第二个层次,也就是像那位妈妈对待小黄鸭,关注的是意义和价值。

有句话说一个人走的很快,一群人走的很远,一个人不停的换一群人可以走的又快又远。你想想看,你以后再读书,可不是看看而已,也不是写写而已,你是像一个玩具设计师一样,在像作者一样读书。甚至于你写作的时候你都会想,我的感知传递的准吗?这样写对方能看懂吗?你是在像一名读者一样写字,这样学习的你,如果长久的坚持下去,是不是会甩掉很多人,也就是不断换圈子。


现在再回忆一下,你这两天写作业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有点难,是不是经常很努力的思考,不仅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还要努力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后续你还会思考更多,这样一个不断阅读、不断思考、不断输出的人,难道不会加速成长吗?

除非你坚持不下去,而为了保证你的坚持,我甚至已经使用了底线思维,每天300字,这样的数字,即使每天再累再忙应该也能完成吧,完成比完美重要,定投这个事,拼的就是谁做的更久。


7.学习力的重要性

我这一番论述,有没有引发你思考一个问题?学习力是不是很重要?同样读书五年、十年的人,为什么有千差万别,看问题的深度也差距很多?因为有些虽然每天学习,但由于他对于“学习”本身不了解,导致他们的方法可能用错了,也就是低水平的勤奋。

而我们的年龄决定了我们在学习这件事上没法有那么多经验,虽然我们可能上学学习了很多年,但学生时代的学习方式与进入职场社会千差万别,基于这样缺乏经验的对学习的认知,很可能让我们即使努力学习,但却会走错路,走弯路,甚至努力了很久也没感觉到有多少成长的改变,那怎么办呢?            

 咱们就向有经验的人学呗,如果他们在一件事情上有十年以上的经验,并且有结果,那么我们就可以按照他说的方法作,这就是定投,甚至于是盲目的定投,因为你其实并不十分懂这件事,诚实的讲,你也必须不懂,除非你自以为自己很懂,因为你没有那么多年做到之后积累的经验呀,那么定投就避免了我们因为不懂而错失机会甚至频繁更换赛道,最后一事无成。     


你看一般人投资时,可能费劲心力选了一个股票或基金,涨了开心,跌的狠了就想换一个,那么学习时呢?某种方法用的顺时坚持的很好,发现没有进步或者遇到挫折时,很快就想放弃了,而定投的投资者选定标的之后不管涨还是跌反正就是一直买,假设这位定投者十年前买了腾讯的股票,一直拿到今天,他是不是财富时间都自由了。假设你十年前开始读书写作,现在的你是啥样呢?是不是没准已经突破成本线,陡然上升了。


然而,十年前那个买腾讯股票的人,可能不一定懂股票或者腾讯,甚至可能就是听了某位牛人的话就听话照做,认认真真完成了他布置的作业,一写就是十年,每天买,每天买,买到今天,并且持有到今天。


那学习也是一样,我们听的课其实蛮多的,但有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完全听懂,即使我们以为自己懂了,因为我们其实并没有讲者相关的经验,我们缺乏必须做了很久才可能有的经验,于是我们做的决定很可能是不准确的,于是我们没有坚持到底,几年之后后悔没有坚持,甚至到人生尽头才反应过来,这个时候我们有了经验了,这个经验是这么多年没有做到之后悔悟之后得来的经验,而此时,可惜的是我们可能无法回到几年前,重新做决定,去老老实实定投一件事了,常见的话就是:我当时怎么就没有做......


这跟李笑来老师的很多朋友说,你当初买比特币那么便宜,怎么不告诉我呢,李笑来委屈的说,我全都写出来发表了,你们也没买呀。


其实,这些也是这个社群存在的价值之一,当你觉得困难了,坚持不下去了,大家互相拽一把,或者帮助分析问题可能出在哪里,就是让我们即使不那么确定写到未来自己会怎么样,但就是认认真真定投下去,我们每天这样阅读、思考、写作就好比每天在买腾讯的股票,你觉得自己未来能涨多少倍?


所以,我们都是小白,我们的年龄决定我们还缺乏很多行动之后才可以获得的经验,那采取定投策略就几乎不会输,因为我们可以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悟道,做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而且做的还会相当久,避免了换来换去出错的概率,因为换的越多,就有更多个50%相乘,最终成功的概率就越低。。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人们总是知道去做但总是做不到背后的另一个解释:


知道时做的决定往往是缺乏后续做到之后才能收获的经验的,于是总是明明知道却做不到。


所以,我们就认认真真抄牛人的作业,学会定投,甚至把这种策略运用到生活的其他事情中,比如定投健身、定投育儿...定投一切我们可能不太懂,但就是盲目相信自己坚持做下去一定会有收获的事情。


 8、时刻想着怎么教给孩子

最后,我想告诉所有有孩子的伙伴,你们还要想着一件事,就是你会了之后觉得非常重要,甚至需要修炼很久才能形成能力的技能,要怎么教给孩子,比如写作这件事,你在训练的过程中,你明白了开五感的重要性,那么是不是可以在与孩子平时的沟通中,引发他多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抽象名词或是具体名词,甚至引导他,你如果用眼睛看到幸福?听到幸福,类似的话语,去让孩子开他的五感。孩子不会写可以引导她说出来。

今天在给孩子讲绘本的时候,讲完之后,我让女儿试着用自己的话去描述一下这个故事,再提几个小问题,并且设置一个小游戏,这些都是在帮助女儿思考、感知。


好了,一篇六千多字的长文,送给大家,主要是担心大家在听完直播后还是不太理解或者记不住,所以整理出了这篇文章,希望你们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可以经常拿出来看看,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练习,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从而能够坚持做下去。

关注公众号猫小杜在写作,发送关键字“直播”即可预约直播。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写作成长践行群伙伴第一周的作业总结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