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茶席》:品茶,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01

好的东西,需要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其中的妙处。

比如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最开始是看女主明兰如何在大家庭里披荆斩棘、斗智斗勇。后来二刷、三刷,发现这竟是一个学习宋代文化的宝藏好剧,剧里对于宋代流行的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等风雅韵事都有所涉及,而且场景和道具也是尽可能还原当时特征,可以说是一部良心剧了。



02

虽然我总说自己是文艺青年,但细细想来,这插画、焚香、挂画、点茶,估计也就“茶”能和我有点交集了,而且,仅限于喝茶,对于如何喝茶,哪种茶好,我其实是一窍不通的。

但没吃过猪肉,咱也见过猪跑不是。作为一个文艺青年,对于“品茶”这种高端风雅上档次的事,我内心其实是非常向往的。陆羽的《茶经》早早被我收入书架,奈何是古文写的,看的我云里雾里,没过多久就在书架角落吃灰了。

然而缘分就是这么神奇,也许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又遇到了一本“茶”书,重新燃起了我对“品茶”无限高涨的热情。

书的名字也很风雅——《如是茶席》,作者李韬。


李韬,“清意味”茶流派创始人。热爱行走,寄情美食与茶,既爱品尝随缘遇见的好茶,也爱布置方寸之间的茶席,已经出版了多本品茶相关的书籍,通俗点说,是一个很懂品茶的人。



03

何为茶席?

在日本,茶席指“举办茶会的房间”,在中国,茶席有时指茶事装置,有时指茶事空间。我在本书中讨论的茶席,指的是“以茶为表现主体,以人文思想为主题,使用多种艺术形式,经由茶具,由视觉联结味觉,进一步强化综合感受的整体。”说白了,就是以桌面为茶具摆放主体,来更好展现所泡的茶。

翻阅的过程中,我总是被莫名感动,为作者,也为古人。

下面就以“品茶小白”的视角来说说这本书吧。

(1)这本书真的美爆了

书中插图随处可见,而且每一幅都像艺术品。除了夸它“美”,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种感觉。即使只是静静地看着,也能感觉到美好的存在。


不仅插图,有些文字还采用了仿古的竖版排列,充满浓浓的古典气息,也为这本书无形中增加了一点文化的味道。


(2)各式各样的茶席,无疑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美育课

如果说视觉的美是肤浅的,那么在各式茶席的排列组合中所体现出来的美,更是一种有内涵的文化美。


我最喜欢的,莫过于作者根据不同时节打造出来的不同茶席,那些古老的、新潮的玩意儿,经过妙手组合,搭配出适合当时、当地的一方茶席。你也许会忘了当时喝的是多么名贵的茶,但一定不会忘了当时喝茶的那种感觉。

而茶席,无疑就是为了这种“感觉”造势的。

好的茶席,不是名贵的茶叶、茶具的组合,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搭配。茶是主角,配上茶席布、插花、香、音乐、点心作为点缀补充。所以光有钱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才能搭配出“适宜”的茶席。

这种茶席带来的美,无疑是深厚的。


正如作者所言,我们的祖先在感知心灵、创造美方面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们在“美”的方面是很擅长的,比如古代的书法、山水画等等。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积累深厚。这种美也许并不张扬,但一定很深刻。

所以,一个能布置出好的茶席的人,一定是个懂得美的人,也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人。

3)书是讲茶席,也是讲茶道,讲人生哲理

很多人谈到“茶”就望而生畏,因为不懂茶,因为觉得太过繁琐、高深。

而在作者看来,品茶应该是生活化的,是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不应成为高高在上的存在。

所以,他在全国多个城市因地制宜举办了多场“行走的茶席”系列活动,让“茶”走下神坛,真正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中。


有人说,品茶就是品人生。

电视剧《一代宗师》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人这一生,要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如果说泡茶给自己喝,是“观心”,见自己,那么泡茶给别人喝,也算是“见天地、见众生”了吧。

茶事,是我们对茶的温柔试探;茶席,是内心的体现。当我们摆好茶席后,所能做的就是泡好茶,其他的便不在控制范围之内。

喝茶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领悟到什么,可能是我们无法预料的。所以,真的是品茶能品出人生百态吧。


04

李韬先生的《如是茶席》不仅带我们领略了各式各样的茶席,也教给我们很多品茶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学习了“术”,还领会了一些“道法”。如果你对品茶感兴趣,不妨也来感受一下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是茶席》:品茶,源于生活,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