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观读书有感

  近日拜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为其对教育的执着和坚守而感动。二十七年教学生涯,二十七年辛勤探索,二十七年感悟总结,终留下这宝贵的教育巨著。

    他的和谐教育观是基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提出来的。全面和谐发展强调德智体美劳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尊重了学生作为人的完整性。个性发展使每位学生在教育普遍要求的前提下,发展为独一无二的个体。

    学生如花朵,知识是其中的一片花瓣,这朵花上,应该还有兴趣,善良,思考,创新,劳动,健康,欣赏等等。然而我们往往只看到了知识这片花瓣,忽略了其他花瓣的存在。每个孩子的出生,都伴随着独一无二的天赋,有的孩子可能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上有天赋,而有的孩子的天赋可能在非知识领域,因此我们不能拿唯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不能也没有权力去判断任何一个孩子一辈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如果说好学生的标准只是知识,那还会有一大部分学生,在寻求知识的路上看不到希望。渴望成功是每个孩子心中的种子,自信是它赖以生长的养分,如果说一个学生不能在知识上取得成就,那我们应该将他引入其他的精神领域,并帮他取的成功,这种做法并不能直接让孩子的学习有所进步,但却可以增强孩子求知的喜悦感和信心,总有一天,他会将目光停留在知识这片花瓣上。这样的教育,才可以称得上是和谐教育。

  昨晚姑姑来说起她的女儿,我正上高三的表妹。表妹上学特别努力,从上小学起,每天晚上都坚持学习到十一点。小学的学习很顺利成绩也是极好的,初中时开始感到吃力,但凭着努力还是考进了市一高。然而好景不长,上了高中后成绩开始大幅度下滑,任凭她怎么努力,成绩还是上不去。按她的话说文科要花好长好长时间才能背会,但是知识点太多,她根本背不过来。理科概念都会背了,但还是考不好。学习这件事对她来说,变得越来越痛苦了。

  这个现象是普通存在的,用知识的状态便能解释这个问题。知识可以以一堆货物的状态堆积在脑海中,也可以成为获取更多知识的工具。知识的状态取决于知识是以哪种方式获得的:死记硬背得到的知识便是货物,靠理解和思考得来的知识,就可以成为工具。而妹妹恰恰就用了第一种方式,因此学的越多就越累。

    那如何才让孩子不用死记硬背就能获取知识,如何才能让孩子获取的知识成为一种工具。我想可以用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观去解决。

    第一、建立多元平价标准。让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思维力观察力记忆力尤为重要。

    第二、在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时给予帮助,让孩子在其他精神领域取得成就,建立学习的信心。

  第三、帮孩子找到与教学目标有接触点的书籍,多阅读。尤其是对待“学困生”,不能一味靠降低要求让孩子克服对学习的恐惧,越是这样的孩子,越是要多读书,无意识的阔大孩子的知识背景,找到与千千万万个教材接触点,当学习教材的时候,他就可以凭着这些接触点,更深刻更主动的理解教材和记忆知识了。

  教育之路才刚刚开始,真心的帮助每个孩子是我的心愿,我将在教育的探索和孩子们的进步中,获取一位老师的全部幸福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观读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