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见不到圣人,能见到君子也是很满足的

网图侵删

经典的圣贤书内容博大精深,每个人学习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所以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只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其实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静心修炼,提升自己的过程,很美好,会上瘾的!

接下来继续学习《论语》述而篇!

原文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孔子教授学生的内容中包括了“文、行、忠、信”。但是这并不是他教学的全部内容,仅仅只是一部分而已!

孔子会经常带领他的学生们去周游列国,因为孔子特别注重历代的古籍文献资料的学习,但是他知道,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如果不去实践的话,等于空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加深印象,学习起来也会更加有感觉。

而且在周游列国的同时,孔子还会向各国的统治者进行儒家思想的游说,同时,还能够让自己的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知识的积累。

但是对于孔子来说,他认为书本知识加实践活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正观正念,忠实诚信的道德品质。

因此综上所述,孔子教授的主要内容就包括了:书本知识的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累,还有就是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这三个大方面!

这些学习内容我认为也正是我们现实社会中缺失的,有些人走向社会以后,有有才无德,有有德无才的,有书本知识特别精通却无法实际应用的。

总之,各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这其实也是社会教育的一大缺憾,教育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忠、义、礼、智、信,全面发展的,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仅仅只是盯着分数看而忽略其他方面,那么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网图侵删
接下来这一章中原文说到: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啦,只要能看到君子,这也就可以了。”接下来,孔子又说:“圣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之一的人,也就是说,保持良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很难保持良好的品德的。”

因为当时正处于春秋末期,那个时期的状况就是,“礼崩乐坏”的情况,也就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其实孔子对于当时的那种社会现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

所以孔圣人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期可矣。”因为在当时那样一个背景下,他认为想看到真正的圣人、善人,那是不可能的啦。

相反的表里不一,装模作样的人却大有人在,所以若是能见到一位真正的君子,就已经是一件让人心满意足的事情了!

我们返回来想孔子就是在那样一个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礼崩乐坏的情况下,还在坚持着自己的为学之道,仅评这一点,孔圣人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后人来学习的!

今天的《论语》就学到这里,文中的一切说法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各位简友留言点评!

我是至善至柔,如果愿意可以陪伴你一起成长,加入会员,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开心的玩耍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见不到圣人,能见到君子也是很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