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加一的和)

主语:

《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群公子皆鄙,唯二 姬 之子在 絳 。”
《左传·成公五年》:“我亡,吾二昆其忧哉。”
《左传·成公十五年》:“二 华 , 戴 族也。”
《左传·襄公九年》:“二师令四乡正敬享。”
《左传·昭公十五年》:“其后 襄 之二路,鏚鉞秬鬯,彤弓虎賁, 文公 受之,以有 南阳 之田。”
《国语·晋语一》:“ 蒲 与二 屈 ,君之疆也。”
《孟子·离娄上》:“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
《韩非子·二柄》:“二柄者,刑、德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楚辞·天问》:“ 尧 不 姚 告,二女何亲?”
《礼记·祭义》:“二端既立,报以二礼。”
《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 郑 之 阳翟 ,二 周 之三川,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
《淮南子·原道训》:“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
汉 刘向 《列女传·有虞二妃》:“ 有虞 二妃者, 帝尧 之二女也。"
汉 扬雄 《解嘲》:“昔三仁去而 殷 墟,二老归而 周 炽。”
《汉书·刘向传》:“今二府奏佞讇不当在位。”
《汉书·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於属则子也,於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
汉 焦赣 《易林·夬之复》:“ 姬 姜 既欢,二姓为婚。”
汉 赵岐 《三辅决录》:“ 蒋詡 字 元卿 ,舍中三逕,唯 羊仲 裘仲 从之游。二 仲 皆推廉逃名。”
《后汉书·郭杜苏羊等传赞》:“二 苏 劲烈, 羊 贾 廉能。”
《后汉书·班彪班固传赞》:“二 班 怀文,裁成帝坟,比良 迁董 ,兼丽 卿 云 。”
《后汉书·何敞传》:“二府闻 敞 行,皆遣主者随之。”
《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帝( 安帝 )所生母 左姬 ,字 小娥 ,姊字 大娥 ……二 娥 数岁入掖庭,及长并有才色。”
《后汉书·荀韩钟陈传赞》:“二 方 承则,八 慈 继尘。” >《后汉书·延笃传》:“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非復銖两轻重,必定前后之数也。”
三国 魏 曹植 《惟汉行》:“二皇称至化,盛哉 唐 虞 庭。”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昔二 虢 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
三国 蜀 诸葛亮 《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文选·傅咸〈赠何劭王济〉诗》:“双鸞游兰渚,二离扬清辉。”
《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四族放而 唐 劭,二臣诛而 楚 寧。”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威 施 之艷,粉黛无以加;二至之气,吹嘘不能增。”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二祖逼禪代之期,不暇待三分八百之会也。”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二帝失尊,山陵无所。”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洪飇扇海,二溟扬波。”
《晋书·羊祜传》:“ 戎 衍 并憾之每言论多毁 祜 。时人为之语曰:‘二 王 当国, 羊公 无德。’"
《晋书·荀闿传》:“ 明帝 尝从容问 王廙 曰:‘二 荀 兄弟孰贤?’ 廙 答以 闓 才明过 邃 。”
《晋书·李憙传》:“自 魏明帝 以后,久旷东宫,制度废闕,官司不具……唯置卫率令典兵,二傅并摄众事。”
《晋书·何充传》:“ 郄愔 及弟 曇 ,奉天师道,而 充 与弟 凖 崇信 释氏 , 谢万 讥之云:‘二 郄 諂於道,二 何 佞於佛。’”
《晋书·苻坚载记上》:“陛下神武拨乱,道隆 虞 、 夏 ,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化盛 隆周 ,垂馨千祀, 汉 之二 武 焉足论哉!”
南朝 宋 何承天 《浑天象论》:“南北二极,相去一百一十六度三百四分度之六十五彊。”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二冬并称而殊性,三建异形而同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二 郗 奉道,二 何 奉佛,皆以财贿。”
《宋书·武帝纪上》:“故顺声一唱,二溟卷波,英风振路,宸居清翳。”
《宋书·武帝纪》:“今二麦未晚,甘泽频降,可下东境郡,勤课垦殖。”
《宋书·礼志一》:“大司马屯北旌门,二甄帅屯左右旌门。”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诗:“二 别 阻 汉 坻,双 崤 望 河 澳。”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乐》诗:“二离金玉相,三袞兰蕙芳。”
南朝 齐 褚澄 《褚氏遗书》:“凡人之生,热而汗,产而易,二便顺利,则气之通也。”
《南齐书·高帝纪下》:“二 吴 、 义兴 三郡遭水,减今年田租。”
《南齐书·明帝纪》:“东西二省犹沾微俸,辞事私庭,荣禄兼谢。”
《南齐书·王延之传》:“ 延之 与尚书令 王僧虔 中立无所去就,时人为之曰:‘二 王 持平,不送不迎。’”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动则二景舒明,静则风云息气。”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昔在 西汉 ,三 茅 来宾;爰暨 东晋 ,二 许 怀真。”
南朝 梁 刘协 《文心雕龙·辨骚》:“ 羿浇 二 姚 ,与《左氏》不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二 班 两 刘 ,弈叶继采。旧説以为 固 文优 彪 , 歆 学精 向 。”
南朝 梁 沈约 《四城门》诗:“六龙既惊軫,二鼠復驰光。”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太尉上便宜表》:“盖源起西 秦 ,波被 东汉 ,一 魏 不变,二 晋 未革,所从来者远矣。”
南朝 梁 任昉 《禅位梁王策》:“我 太祖 握《河》受《历》,应符启运。二叶重光,三圣係轨。”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二谛义》:“二諦者,一是真諦,一名俗諦。真諦亦名第一义諦,俗諦亦名世諦。真諦、俗諦以定体立名,第一义諦、世諦以褒贬立目。若以次第言説,应云一真諦、二俗諦。”
南朝 梁 简文帝 《饯临海太守刘孝仪蜀郡太守刘孝胜》诗曰:“两 杜 昔夹河,二龙今出守。”
南朝 梁简文帝 《谢敕赉善胜威胜刀启》:“二胜今造,愚臣总被其恩。”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
北周 庾信 《王祥扣冰鱼跃赞》:“二老同膳,双鱼共浮。”
《周书·颜之仪传》:“ 枚乘 二叶,俱得游 梁 ; 应贞 两世,竝称文学。”
《周书·王褒庾信传论》:“ 孝武 之后,雅尚斯文,扬葩振藻者如林,而二 马 、 王 、 杨 为之杰。”
南朝 陈 沈炯 《陈武帝哀策文》:“二仪协序,五纬同符。”
隋 江总《建初寺琼法师碑》:“ 三空莫辨,二諦何詮!”
《陈书·废帝纪》:“昔昊天成命,降集宝图,二后重光,九区咸乂。”
《南史·柳惔传》:“﹝ 惔 ﹞少与长兄 悦 齐名, 王俭 谓人曰:‘ 柳氏 二龙,可谓一日千里。’”
《南史·文学传·丘仲孚》:“迁 山阴 令,居职甚有声。百姓謡曰:‘二 傅 、 沈 、 刘 ,不如一 丘 。’前世 傅琰 父子、 沈宪 、 刘玄明 相继宰 山阴 并有政绩,言 仲孚 皆过之。”
《隋书·柳机传》:“初, 机 在 周 ,与族人 文城公 昂 俱歷显要。及此, 机 、 昂 并为外职, 杨素 时为纳言,方用事,因上赐宴, 素 戏 机 曰:‘二柳俱摧,孤杨独耸。’”
唐 孔颖达 《礼记正义序》:“去圣逾远,异端渐扇。故大、小二 戴 ,共氏而分门; 王 、 郑 两家,同经而异注。”
唐 卢照邻 《宴梓州南亭得池字》诗:“二条开胜迹,大隐叶冲规。”
唐 陈子昂 《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两 龚 不免於兰焚,二老不免於薇嘆。”
唐 李白 《惧谗》诗:“二桃杀三士,詎假剑如霜?”
唐 杜甫 《大雨》诗:“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
唐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 陈仓 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唐 护国 《归山作》诗:“四皓将拂衣,二 疏 能挂冠。”
唐 刘长卿 《哭张员外继》诗:“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
唐 刘复 《游仙》诗:“二老佐 轩辕 ,移戈戮 蚩尤 。”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三:“三才閒布象,二景鬱生光。”
唐 李涉 《鷓鴣词》:“二女虚垂泪, 三閭 枉自沉。”
唐 吕温 《岳阳怀古》诗:“ 二湖 豁南寖,九派驶东流。”
唐 柳宗元《为韦京兆祭杜河中文》:“爰及近代,二柄殊途,授鉞之臣,率由武夫。”
唐 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二妙驰轩陛,三英咏袴襦。”
唐 刘沧 《留别复本修古二上人》诗:“二远相知是昔年,此身长寄礼香烟。”
唐 刘驾 《励志》诗:“白髮岂有情,贵贱同日生。二轮不暂驻,似趁 长安 程。”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诗之一:“书札二 王 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宋 彭乘(985-1049) 《续墨客挥犀·胡蔓》:“二 广 有草生于山谷间,其名胡蔓草,以急水吞之,即立死。”
宋 石延年《小桃绝句》之一:“二 乔 二 赵 俱倾国,女弟娇彊意自先。”
宋 欧阳修《王国风解》:“《周》《召》二《南》,至正之诗也。”
宋 欧阳修 《答杜相公惠诗》:“二寳将收传百世,岂惟荣耀诧当时。”
宋 苏舜钦 《符瑞》:“夫二曜五纬,天地之精气,其本在下,而大人统之。”
宋 张载《正蒙·王禘》:“宗庙岁六享,则二享四祭为六矣。”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餘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
《云笈七籤》卷二三:“两鼻孔下,左有日,右有月。日中有黄精赤气,月中有赤精黄气。精者,二明之质;色气者,日月烟也。”
宋 苏轼《和孔密州五绝·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醉里自书醒自笑,如今二絶更逢君。”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八:“初无往来相,二土同一在。”
宋 黄庭坚《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诗:“二 苏 上连璧,三 孔 立分鼎。”
宋 王巩 《王氏谈录·二苏草隶》:“二 苏 皆工草隶,而 舜钦 先得名。”
宋 王十朋 《寄南安鹿宰》诗:“春秋重復古,二贤还旧祠。”
宋 王十朋 《望黄州》诗:“二豪不復见,大 江 自东流。”
宋 王十朋 《国朝名臣赞·陈了翁》:“二 蔡 啸凶,饰姦为忠。”
宋 王十朋 《会稽风俗赋》:“二 贺 二 虞 ,蜚声籍籍; 吴融 十詔,成於俄刻。”
宋 王十朋 《会稽风俗赋》:“懿矣三女,贤哉二 娥 ,处子之孝,凛然可多。”
宋 陆游《断碑叹》诗:“二 萧 同起南 兰陵 ,正如 文叔 与 伯升 。至今人悲大 萧 死,賫恨不见 梁 家兴。”
宋 杨万里《二含笑俱作秋花》诗:“秋来二笑再芬芳,紫笑何如白笑强。”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三十一年十月》:“二帝蒙尘,莫赎终天之痛。”
《宋史·礼志四》:“ 魏明帝 祀 文帝 於明堂以配上帝,史官谓是时二 汉 之制具存,则 魏 所损益可知。”
《宋史·乐志十三》:“帝图会昌,二兽效祥。双角共觝,示武不伤。"
《宋史·常安民传》:“ 董敦逸 再为御史,欲劾 苏軾 兄弟, 安民 谓二 苏 负天下文章重望,恐不当尔。”
《宋史·文苑传七·汪藻》:“ 徽宗 亲製《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賡进,惟 藻 和篇,众莫能及。时 胡伸 亦以文名,人为之语曰:‘ 江左 二寳, 胡伸 、 汪藻 。’”
元 柳贯 《过闸行》:“二 漳 合下如奔矢,絶出为河容匯水。”
明 李昌祺《剪灯馀话·何思明游酆都录》:“二教之大,鬼神之著,甚至矣乎!”
明 王鏊《震泽长语·象纬》:“二仪运而出没,五纬随而起伏。”
明 何景明《为陇州李举人寿其伯尚书公》诗:“竹林仲子追随地,二 阮 风流尚可攀。”
清 吴伟业 《九峰诗·厍公山》:“三分旧数 江东 望,二俊终非马上才。”
清 吴伟业 《别丁飞涛兄弟》诗:“三 陆 云间 空想像,二 丁 鄴下 自风流。”

谓语:

《素问·五常政大论》:“其藏肾,肾其畏湿,其主二阴。”
汉 刘向 《列女传·有虞二妃》:“ 有虞 二妃者, 帝尧 之二女也。"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自我离羣,二周於今。”
唐 韩愈 《董公行状》:“所奏於上前者,皆二帝三王之道。”

动词宾语:

《周礼·天官·内宰》:“妇职之灋教九御,使各有属,以作二事。”
《左传·僖公十二年》:“王以上卿之礼饗 管仲 , 管仲 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 国 、 高 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楚子 ﹞夜出, 文芈 送于军。取 郑 二 姬 以归。”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 周公 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 周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晋 人御师必於 殽 , 殽 有二陵焉。其南陵, 夏后皋 之墓也;其北陵, 文王 之所辟风雨也。”
《左传·襄公十年》:“ 子产 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左传·襄公十年》:“女成二事而后告余。”
《左传·襄公十四年》:“ 鍼 曰:‘此役也,报 櫟 之败也。役又无功, 晋 之耻也。吾有二位于戎路,敢不耻乎?’”
《左传·昭公七年》:“若以二 文 之法取之,盗有所在矣。”
《左传·哀公七年》:“民保於城,城保於德。失二德者危,将焉保?”
《国语·晋语一》:“ 驪姬 赂二 五 ,使言於公。”
《管子·内业》:“节其五欲,去其二凶。”
《楚辞·离骚》:“及 少康 之未家兮,留 有虞 之二 姚 。”
《战国策·东周》:“ 西周 之欲入寳,持二端。”
《战国策·齐策一》:“王不如封 田忌 于 江 南,以示 田忌 之不返 齐 也。 邹忌 以 齐 厚事 楚 。 田忌 亡人也,而得封,必德王。若復於 齐 ,必以 齐 事 楚 。此用二 忌 之道也。”
《礼记·曾子问》:“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礼记·郊特牲》:"礼二王之后。"
《礼记·祭法》:“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
《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示民有君臣之别也。”
《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孔丛子·居卫》:“古之帝王,中分天下,使二公治之。”
《穀梁传·隐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
《文选·班固〈典引〉》:“铺观二代,洪纤之度,其賾可探也。”
《文选·班固〈典引〉》:“然后宣二祖之重光,袭四宗之缉熙。”
汉 班固 《西都赋》:“左据 函谷 、 二崤 之阻,表以 太华 、 终南 之山。”
《汉书·晁错传》:“先为筑室,家有一堂二内,门户之闭,置器物焉。”
《汉书·龚胜传》:“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汉书·王莽传上》:“博采二王后及 周公 、 孔子 世列侯在 长安 者适子女。”
《汉书·王莽传中》:“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百王不易之道也。”
《文选·张衡〈东京赋〉》:“瞻仰二祖,厥庸孔肆。”
《文选·张衡〈东京赋〉》:“踵二皇之遐武,谁谓驾迟而不能属。”
汉 荀悦《申鉴·时事》:“朝有二史:左史记言,右史记动。”
《后汉书·邓禹传论》:“荣悴交而下无二色,进退用而上无猜情。”
《后汉书·鲍永传》:“帝叔父 赵王 良 尊戚贵重, 永 以事劾 良 大不敬,由是朝廷肃然,莫不戒慎。乃辟 扶风 鲍恢 为都官从事, 恢 亦抗直不避彊御。帝常曰:‘贵戚且宜敛手,以避二 鲍 。’其见惮如此。”
《后汉书·陈忠传》:“言事者见 杜根 , 成翊世 等新蒙表録,显列二臺,必承风响应,争为切直。”
《后汉书·杜诗传》:“唯 匈奴 未譬圣德,威侮二垂,陵虐中国,边民虚耗,不能自守。”
《后汉书·许劭传》:“兄 虔 亦知名, 汝南 人称 平舆 渊有二龙焉。”
《后汉书·南匈奴传论》:“於是 匈奴 分破,始有南北二庭焉。”
《文选·李康〈运命论〉》:“虽 仲尼 至圣, 颜冉 大贤,揖让於规矩之内,誾誾於 洙 泗 之上,不能遏其端; 孟軻 、 孙卿 ,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董卓 闻 山 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 周 之险,东向以临天下。”
《三国志·吴志·刘繇传》:“若明使君用 公山 ( 刘岱 )於前,擢 正礼 ( 刘繇 )於后,所谓御二龙於长涂,骋騏驥於千里,不亦可乎?”
《文选·陆机〈答贾长渊〉》:“惟公太宰,光翼二祖。”
晋 左思 《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抗 峨眉 之重阻。”
晋 刘琨《重赠卢谌》诗:“ 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讎?”
晋 郭璞《登百尺楼赋》:“揖 首阳 之二老,招 鬼谷 之隐士。”
晋 葛洪《抱朴子·任命》:“释户庭之独洁,览二鼠而远寤。”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追 羲 农 之絶轨,躡二老之玄踪。”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扰天下如驱羊,举二都如拾遗芥。”
《晋书·职官志》:“及 文王 纂业,初启 晋 臺,始置二卫,有前驱养由之弩;及设三部,有熊渠佽飞之众。”
《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 皇 英 佐 舜 , 涂山 翼 禹 。惟 卫 惟 樊 ,二霸是辅。”
《晋书·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陛下德侔二 嬀 ,淑美《关雎》,临朝摄政,以寧天下。”
《晋书·秦秀传》:“ 周公 弔二季之陵迟,哀大教之不行,於是作謚以纪其终。”
《晋书·陆机传》:“ 太康 末,与弟 云 俱入 洛 ,造太常 张华 。 华 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 吴 之役,利获二俊。’”
《晋书·张亢传》:“﹝ 亢 ﹞才藻不逮二昆,亦有属缀,又解音乐伎术。”
《晋书·王羲之传》:“维 永和 十一年三月癸卯朔,九日辛亥,小子 羲之 敢告二尊之灵。”
《晋书·良吏传·杜轸》:“﹝ 蜀郡 杜軫 ﹞累迁尚书郎……时 涪 人 李驤 亦为尚书郎,与 軫 齐名,每有论议,朝廷莫能踰之,号 蜀 有二郎。”
《晋书·石勒载记上》:“昔 周文 以三分之重,犹服事 殷朝 ; 小白 居一匡之盛,而尊崇 周室 。况国家道隆 殷 周 ,孤德卑二伯哉!”
《晋书·石勒载记下》:“朕当在二 刘 之间耳, 轩辕 岂所拟乎!”
《晋书·姚萇载记》:“吾欲移兵岭北,广收资实,须 秦 弊 燕 迴,然后垂拱取之。兵不血刃,坐定天下,此 卞庄 得二之义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若夫玄神之经,穷明之説,义兼三端,至无二极。”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谢子微 见 许子将 兄弟,曰:‘ 平舆 之渊,有二龙焉。’”
《宋书·前废帝纪》:“﹝ 永光 元年二月﹞铸二銖钱。”
《宋书·礼志一》:“ 光武 绍祚,定二郊 洛阳 南北。”
《宋书·礼志二》:“皇后一月之限虽过,二功之服已释,哀情所极,莫深於尸柩。”
《宋书·礼志二》:“四时既变,人情亦已衰,故有二祥之杀。”
《宋书·袁粲传》:“ 粲 自以身受顾託,不欲事二姓,密有异图。”
《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孰能光辅五君,宣亮二代者哉?”
《南齐书·礼志上》:“今学非惟不宜废而已,乃宜更崇尚其道,望古作规,使郡县有学,乡閭立教。请付尚书及二学详议。”
《南齐书·礼志上》:“ 平帝 元始 五年, 王莽 奏依 匡衡 议,还復 长安 南北二郊。”
《南齐书·王融传》:“偶化两仪,均明二耀。”
《南齐书·顾欢传》:“夫辨是与非,宜据圣典。寻二教之源,故两标经句。”
南朝 梁 沈约《应诏乐游苑饯别吕僧珍诗》:“推轂 二崤 岨,扬旆九河阴。”
南朝 梁元帝 《临秋赋》:“遵二条之广路,背九仞之高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汳水》:“今 梁国 自有二 亳 ,南 亳 在 穀熟 ,北 亳 在 蒙 ,非 偃师 也。”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宣》:“大丈夫若遭二祖,终不令两公独擅美于前矣。”
《魏书·李谐传》:“带二学之高宇,远三市之狭邪。”
北齐 刘昼 《新论·兵术》:“练人谋者,抱五德之美,握二柄之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梁氏 祕阁散逸以来,吾见二 王 真草多矣。”
《北齐书·崔瞻传》:“ 瞻 患气,兼性迟重,虽居二省,竟不堪敷奏。”
《北齐书·魏收传》:“ 收 从叔 季景 ,有才学,歷官著名…… 季景 、 收 初赴 并 , 顿丘 李庶 者,故大司农 谐 之子也,以华辩见称,曾谓 收 曰:‘霸朝便有二 魏 。’”
《北齐书·魏收传》:“后病甚,恐身后嫡媵不平,乃放二姬。”
《陈书·周弘正传》:“ 弘正 启 梁武帝 《周易》疑义五十条,又请释《乾》、《坤》、二《繫》。”
《陈书·周迪传》:“擅歛征赋,罕归九府,拥遏二贾,害及四民。”
《南史·谢举传》:“﹝ 举 ﹞与兄 览 俱预元会。 江淹 一见并相钦挹,曰:‘所谓“驭二龙於长涂”者也。’”
《南史·刘绘传》:“及 豫章王 嶷 镇 江陵 , 绘 为镇西外兵参军,以文义见礼。时 琅邪 王詡 为功曹,以吏能自进。 嶷 谓僚佐曰:‘吾虽不能得应嗣 陈蕃 ,然阁下自有二驥也。’”
《南史·隐逸传上·顾欢》:“ 欢 口不辩,善於著论。又注 王弼 《易》二《繫》。”
《隋书·韦世康传》:“欲追踪二 疎 ,伏奉尊命。”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 邹 鲁 旧邦, 临淄 遗俗,俱穆二 周 之化。”
唐 刘宪 《奉和七夕宴两仪殿应制》诗:“秋吹过双闕,星仙动二灵。”
唐 李邕 《大唐泗州临淮县普光寺碑》:“兴二道之教,发一师之因。”
唐玄宗《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 赤帝 收三杰, 黄轩 举二臣。”
唐 刘怀一 《赠右台监察邓茂迁左台殿中》诗:“入仕光三命,迁荣歷二臺。”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故德净觉禅师碑铭》:“穷其二翼,即入佛乘;趣得一毛,亦成僧宝。”
唐 李白 《梁甫吟》:“力排南山三壮士, 齐 相杀之费二桃。”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志除兇狡,廷劾二 张 。 天后 愕眙,百寮震惶。”
唐 皎然 《答裴集阳伯明二贤》诗:“星文齐七政,天轴明二斗。”
唐 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 周郎 便, 铜雀 春深锁二 乔 。”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刚正》:“ 魏元忠 以摧辱二 张 ,反为所搆。”
唐 李庾 《东都赋》:“若乃用 洛 为池,带 河 为沼,洞八门之会要,控二 梁 之夭矫。”
《新唐书·王彦威传》:“坐祝辞误,夺二季俸,削一阶。”
《新唐书·儒学传下·韦公肃》:“古诸侯一娶九女,故庙无二嫡,自 秦 以来有再娶,前娶后继,皆嫡也,两祔无嫌。”
《新五代史·晋高祖纪》:“十一月丙子,冬至,始用二舞。”
宋 曾巩《刘景升祠》:“ 景升 得二 蒯 ,坐论胜凶残。”
宋 曾巩 《为人后议》:“前世失礼之君,崇本亲以位号者,岂独失为人后奉祀正统、尊无二上之意哉?”
宋 王安石《金陵怀古》诗之一:“ 霸祖 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宋 王安石 《杂著·对难》:“ 成王 之王天下也,尊二伯,诛二 叔 。”
宋 刘攽 《瑞荷》诗:“连二雕成白玉盘,合欢裁作青油扇。”
《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祭,未尝不身亲其礼。”
宋 苏轼 《次韵王忠玉游虎丘絶句》之一:“当年大白此相浮,老守娱宾得二 丘 。”
宋 岳飞 《奏措置曹成事宜状》:“似此显见 曹成 未肯便赴行在,意欲侵犯二 广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陶靖节》:“寧有 晋 未禪 宋 ,輒耻事二姓,所作诗但题甲子,而自取异哉?”
宋 辛弃疾 《念奴娇·余既为傅岩叟两梅赋》词:“我向东邻曾醉里,唤起诗家二老。”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中:“ 祖禹 乃 吕晦叔 壻,从 温公 游,又师二 程 。”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类下·二俊》:“ 陈恕 领春官,以 文正 ( 王曾 )为举首;岁中拔 子仪 ( 刘筠 )於常选。云:‘吾得二俊,名世才也。’”
《宋史·乐志六》:“十二律各自为宫,以生五声二变。”
《宋史·职官志二》:“ 宋 初,循 唐 、 五代 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
《宋史·隐逸传下·徐中行》:“常平使者 朱熹 行部,拜墓下,题诗有‘道学传千古, 东甌 説二 徐 ’之句。”
元 欧阳玄《万竿烟雨图》诗:“森森万木种清和,奈此菲微烟雨何?千古 首阳 宗二 墨 ,清风又佀不须多。”
元 蒲绍简 《登瀛洲赋》:“少 云臺 之十将,多 元 愷 之二朋。”
元 陈樵《节妇赋》:“予敢辱先人之教兮,以一身而事二姓!”
《元史·百官志》:“ 至元 十六年,以侍卫亲军创置前、后二卫,掌宿卫扈从。”
明 何景明 《咏怀》诗之六:“扬舲泝烟沚,遥瞻二妃宫。”
明 徐渭 《送新昌潘公》诗:“北斗声名重二京,东朝保傅谢初荣。”
明 袁宏道《志别种山阁作》诗:“作用笑三家,功德卑二帝。”
明 袁宏道 《别江郎》诗:“何不从我游,扁舟访二 室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士人·周解元淳朴》:“赋性朴茂,幼无二色。”
《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又生个女儿,名曰 小妹 ,其聪明絶世无双,真个闻一知二,问十答十。”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族姓叨三 谢 ,词场继二 应 。”
清 李渔 《巧团圆·梦讯》:“﹝小生﹞自幼丧了二亲,记不起当时的面貌。”
清 顾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举头是青天,不见二曜光。”
清 王晫 《今世说·赏誉》:“ 吴 门之有 永叔 兄弟,犹 建安 之有二 丁 。”
清 袁枚《新齐谐·佟觭角》:“一人劈面来,急走如飞,势甚猛, 傅 不及避,两胸相撞,竟与己身合二为一。”
清 赵翼 《浙二子歌赠张仲雅程春庐两孝廉》诗:“文章有神父有道,晚年乃见此二妙。”
清 姚鼐《王禹卿七十寿序》:“书法则如 米元章 、 董元宰 之嗣统二 王 。”

介词宾语:

《书·尧典》:“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釐降二女于嬀 汭 ,嬪于 虞 。”
《论语·八佾》:“ 周 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
《左传·昭公七年》:“若以二 文 之法取之,盗有所在矣。”
《左传·哀公元年》:“﹝ 少康 ﹞逃奔 有虞 …… 虞思 於是妻之以二 姚 。”
《战国策·西周策》:“ 楚 请道於二 周 之间,以临 韩 魏 , 周君 患之。”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是以业隆於繦緥,而崇冠於二后。”
《汉书·叙传下》:“民具尔瞻,困于二司。”
《文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 华 ,巨灵贔屓,高掌远蹠,以流河曲。”
汉 张衡 《东京赋》:“秦 负阻於二关,卒开 项 而受 沛 。”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锡以二輅,虎賁鈇鉞,秬鬯弓矢。”
《晋书·孙旂传》:“ 旂 洁静,少自修立。察孝廉,累迁黄门侍郎,出为 荆州 刺史,名位与二 解 相亚。”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未深思於五难,先自擅於二端。”
《周书·王褒庾信传论》:“若乃 鲁徵 、 杜广 、 徐光 、 尹弼 之畴,知名於二 赵 ; 宋谚 、 封奕 、 朱彤 、 梁讜 之属,见重於 燕 、 秦 。”
《隋书·律历志中》:“悬象著明,莫大於二曜。”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以清酌之奠,敢昭告于 湘君 湘夫人 二妃之神。”
《云笈七籤》卷五:“﹝ 杨羲 ﹞幼而通灵,与二 许 早结神明之交。”
宋 苏轼 《西岳庙开启祈雨道场青词》:“伏以二 华 之尊,作镇於西极,兆人所急,望岁於秋。”
宋 朱彧 《萍州可谈》卷二:“ 高丽 人泛海而至 明州 ,则由二 浙 溯 汴 至都下,谓之南路。”
宋 高宗 《翰墨志》:“ 希白 於字画得佳处,故於二 王 帖尤邃。”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隋志》倣《汉书》,道家列於九流,而神仙符籙,列於二藏,其名悉不著録。”
明 陈子龙 《赠孙克咸》诗:“轩冕甘为五鼎烹,壮士翻为二桃弃。”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卜居 半塘 ,一时名噪,人皆以二 赵 二 乔 目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一加一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