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的时间我们主要学了阅读,写作和产品三个板块的内容,那我到底学得怎么样呢?这次复盘正好可以检验一下: 阅读方面: 五大阅读方法: 倍速阅读法:主要训练三个方面,去掉声读,减少眼球转动频率,寻找关键词。这是我训练最多的一种阅读法,基本只要拿起书,就有意识训练倍速阅读法。目前声读还不能完全去掉,眼球转动频率减少了,Z字型和8字型有特意训练,8字型还完全没掌握,寻找关键词对小说类的书不是用得不好,也许小说类的不适合寻找关键词阅读,不过对于非虚构类的书,寻找关键词相对容易些。昨天用1个小时左右看了18万字的《优秀到不能被忽视》,就是用的寻找关键词的方法。目前平均的阅读速度在1100字/分钟,比入营前提高了300字/分钟 苹果阅读法: 苹果阅读法的难点还是在于提问,现在遇到提不出问题的书,我基本就会用老师教的“为什么这本书要起这个名字?”不过对于看过一遍的书,提问题就相对容易的多,有时候会蹦出好几个问题,所以我一般是先快速浏览在用苹果阅读法。现在还没有做到一个小时解锁一本书。主要还是倍速阅读法的速度还不够块。 卡片阅读法:卡片在积累素材和对书进行二次创作这两方面的作用真的非常大,以前读过的书,有的甚至按章节写过读书笔记都忘得一干二净了,究其缘由,是自己没有真的消化,完全是跟随作者的思路,没有自己的思考,二是没有及时回顾,记忆很残酷,许久不复习就交给老师了,除非经常用。卡片的我思部分写得还是干巴巴的,虽然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先理解,再举例,再升华,积累不够,写不出让自己满意的卡片。 主题阅读法:这是自己练的比较少的一种方法,昨天做了一个关于成长方面的书单,用了 主题阅读法,回顾我昨天的阅读过程,虽然上面三种方法都用了,读书效率还不错,但是没有提炼三本书的共通之处,总结获得成长的具体路径。主题阅读法是一项组合技能,除了能训练到我们前几种阅读技能外,最主要的是通过主题阅读获得更全面系统的知识。 费曼阅读法:目前这个阅读法主要用在读美文上,反复地读反复地背诵,已背下毛泽东的《心之力》,毛泽东的《心之力》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体现,通过不断地读,对毛泽东的认识和了解更深刻了,但是要完全理解他的想法,还需要全面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知悉中国古文化和佛学基本思想,这些地方都是我卡住的地方。毛泽东他老人家的文学修养无比深厚,难以望其项背啊。所以这是一篇值得终生去读的美文。 写书单:关于成长主题的书单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作者: 卡尔·纽波特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豆瓣评分: 8.0,当当评论8306条! 如果你此刻你正陷在迷茫中,不知道未来路在何方?如果你工作中总是很容易放弃,如果你工作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很低,如果你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如果你有以上的困惑,那么这本书会给你答案。作者站在职场人的角度,探索对工作和人生的思考,总结出做到优秀到不能被忽视的四条规则,让你一步步找到自己的定位,打磨自己技能,积累自己的职场资本,找到人生的使命,提升职场的幸福感。以下是书中的主要内容: 很多人都困惑到底是追随自己的充满激情的事业,还是继续从事目前的工作?作者认为应该把“我的工作是真正的激情所在吗?转向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只有俯下身子,努力让自己真正优秀起来,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你才能积累到你的职场资本,而激情只是你精通后的副产品。 那如何做到优秀到不能被忽视呢?作者认为首先你要用工匠思维打造一份有吸引力的职业,什么是工匠思维呢,就是关注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打造吸引力的职业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大量长时间的刻意练习,并在练习中执着的寻找反馈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怎样提高我们的工作或事业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力呢?答案是自主力,书中给出了如何获得自主力,并怎样识别自主力的陷阱。 要想自己的人生变的有意义,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使命,使命能让你发挥出你最大的影响力,如何找到自己的使命也是每个人关心的问题。作者认为你先到达前沿,而且只有在那才能发现你的使命。仅仅找到使命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将使命变成现实,可以运用“小赌”策略,即运用小而具体的试探,来获得实实在在的反馈,可以让使命的成功实现成为可能。 《奋斗的正确姿势》 作者: 乔恩·阿卡夫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豆瓣评分: 7.1,当当评论1614条 我们每天身在职场中,那你知道你的职场打开方式正确吗?你知道如何正确地奋斗,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吗?本书作者乔恩·阿卡夫通过自己8份工作,26份兼职的经验教给我们正确的职业之道,并给我们建立了一个价值连城的职业储备账户,即(人脉+技能+品格)*勤奋=职业储备账户,教你如何把储备到的每一分钱妥善利用在你的职业变动上,改变你的态度。例如作者会告诉你何为人脉,怎么将人脉分类,怎么最大限度利用好你的人脉,怎么打磨你的技能,品格对你有多大的影响,而所有的一切若没有勤奋的支撑则等于零。那勤奋的正确姿势又是什么呢?书里会给你答案。 《把时间当做朋友》 作者: 李笑来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豆瓣评分: 8.5,当当评论10万+ 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理时间的书,而是一本关于心智成长的书,李笑来老师通过他过人的睿智一步步帮你解答你成长中的困惑,例如为什么同样是24小时,而别人却比你多干好几倍的活?为何自己经常浮躁?人和人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呢?为何自己看问题总是浮于表面?为何自己说话不讨人喜欢?为何自己总是在低处徘徊……我相信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中一定有很多的为什么。李笑来老师是一个喜欢执着于真理,探求于本源的人,你的每一个困惑他都会给你“原来如此”的答案。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的书,因为书中有很多颠覆我们认知的观点,随着你阅历的丰富,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胜者不一定是跑的最快的,而是那个最能坚持的,如果你想成为那个胜者,我想李孝来老师总结的关于管理、学习、思考、应用、交流和积累等改变你认知的方法值得你去好好学习和实践。 写作方面: 初心: ① 回归写作初心,试图去创造出一点美 。初心是所有结果的起点,是所有环节中的第一个环节。 ②写作没有套路可言,可从文笔鉴赏的角度尝试创造出美。 ③ 如实写自己,我手写我心,就是最有力量的文字。 ④ 输入什么水准的信息,直接决定你能输出什么水准。人的本质是信息 + 模式 ⑤每个人的视角都独一无二,这是你最有竞争力的定位。 ⑥真正好的创作者,都是不停吸收,不停消耗。 (1)去读一流作家、超一流作家的文字。 (2)反复读、天天读,直到内化成你自己的气质。 纳博科夫卡片法: ① 纳博科夫卡片法的具体实操:分两部分 我见: 在书上,其他地方看到特别好的句子,摘录下来,写清出处。 我思: 对摘录的话进行思考 摘录“比较实”(观点、理论),“我思”就写得虚一点,可补充一个例子。摘录“比较虚”(一段故事),“我思”的部分就写得实一点,可写从这个故事里得到的启发,金句。 ②卡片法的本质是什么? 能帮我们把握住能把握的点滴。 ③卡片法的好处是什么? 更容易记忆,更容易养成创作的习惯,因为卡片法本身就是一种微习惯。 创作回路: ⑤创作回路三环节 若想极速前进,就必须高频回顾 1. 能写一张卡片 卡片就是最小的创作单元 2. 知道如何写出 知道你为什么摘录了“我见”,为什么写出了“我思” 3. 别再忘记了 能反复使用最好 文心: 提高文心需要研读经典,经典和名著是一个民族最厉害的那群人的智慧凝结,你不去读它,你可能就丧失了进入最主流最高级的精英群体的机会。这样你可能一辈子都会受影响,无法见到更大的世界。学习 英雄之旅: ① 故事是传播的第一法则 ② 圣经上曾说,“太阳之下无新鲜事”。为什么英雄之旅模式会一次一次出现呢?因为英雄之旅,是一种本质的人类现象。 ③ 英雄之旅可以分为三大阶段,分别是启程、启蒙和归来 ④ 英雄之旅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有三个层面的运用。 第一个层面的运用是自己用到自己的文章里。 第二个层面是运用到自己的人生里。 那第三个层面呢,是运用到自己的产品里,帮助你的用户完成他的英雄之旅。 风格: ① 风格和结构是精华,伟大的思想不过是空洞的废话 ② 古典风格:呈现不偏不倚的事实,清楚,简洁 ③ 常见的写作误区:滥用元话语;大谈自己的专业,而不是直入主题;用模糊词汇;用陈词滥调;使用抽象名词和概念;使用僵尸词汇;不关心读者。 ④ 练习有三个层次,舒适区练习,学习区练习以及恐惧区练习 最后学习了书评,分销文案的精读文章。之所以把这章内容简单回顾,确实是学得不够好,写作篇的学习是从舒适区走入了学习区,光有理论,但这些理论还不属于我,还是费曼那句话,凡是我不能创造的,就不能理解,以下就是我的书评,分校文案和精读文章实践内容: 你的教育方式正确吗?——《窗边的小豆豆》书评 关于怎么教育孩子,我相信一百个人中有一百种答案,有人说教育孩子,先从自我做起;有的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的说遵从孩子的天性,放养;有的说要给孩子讲道理,凡是商量着来…… 到底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呢?其实我相信很多人也没有底,所以现在市面上育儿的书籍和相关产品那么畅销,也是因为大家都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对正确教育有强烈的需求。无意中翻开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发现这本书对我们怎么教育孩子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我们总在想怎么教育孩子,却忘了先要了解孩子这个物种。孩子从一声啼哭来到这个世界,他的小脑袋里到底装着什么我们知道吗?我们是不是经常会以自己的思考去揣摩孩子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呢?《窗边的小豆豆》会告诉你,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真不是我们大人能随便揣摩出来的。 作者是黑柳彻子就是以自己童年经历为原型,把在巴学园上小学的那段奇特经历写成了小说,1981年出版后,不仅在日本,在全球都获得很大反响,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 书中的女主角(小豆豆)是一个刚上小学的小女孩,她本是大家眼中的问题学生,她能把书桌的盖子不停地开关上百次,就是因为没见过那样的桌子,觉得有趣;她会在课堂上突然大声跟燕子对话;上课的时候她会站在窗边跟路过的宣传艺人对话,并邀请他们表演……这样的豆豆无疑是一次次的被退学,可当她来到巴学园这所小学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这所学校教室是电车做的,学生每天可以从自己喜欢的课程开始学起,老师一个个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教学,下午不用上学,而是去散步,去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学习。学生们对电车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很好奇,校长竟然同意他们在学校住一晚就为看看电车是怎么来的。小豆豆因为心爱的钱包掉厕所了,自己趴在有点危险的厕所掏口旁挖了一下午找钱包,校长看了并没有制止而是让她记得最后把东西放回原处。这里的孩子虽然有的身体有残疾,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自卑,老师和同学也没有用异样的眼光去对待,大家友好相处,老师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好奇心,给他们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无私的爱,尽量不去过多地干扰和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们都很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玩耍,用心地感受大自然,感受美。对孩子来说这就是天堂,在学校里呆着都不愿意回家…… 书中没有直接教我们怎么教育孩子,却把孩子童真稚趣的童年生活和老师们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中。 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先生常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 很多孩子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多么天真无邪,多么乖巧可爱啊,可慢慢的长大后有些小孩变得娇纵无理,有的小孩变得乖张暴戾,有的小孩变得胆小怯弱,有的小孩变得呆滞木讷。是什么让小孩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是他的父母,是他周边的人。每个小孩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作为父母的我们在上面图上了什么颜值色,孩子的心中就会留下什么颜色。 所以什么是正确的教育方式?蒙台梭利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就是符合天性的教育。“尊重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多少父母打着爱的名义,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肆意掐灭孩子的想法,干扰孩子的未来。殊不知,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我们要秉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快乐地长大。 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个天使,我们的使命就是找到天使的翅膀,让他长大后可以自由的飞翔。希望《窗边的小豆豆》可以让你对怎么找到天使的翅膀有所启发。 《了不起的我》拆书稿 各位书友,这周我们一起来共读陈海贤老师的《了不起的我》 陈海贤是浙江大学的心理学博士,有13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在得到APP有开设课程“自我发展心理学”和“亲密关系”,收听人次超过500万。《了不起的我》2019年发行后一个月,销量就超过10万。 《了不起的我》是一本关于自我发展心理学的书,作者根据多年来心理咨询的经验,总结出阻碍人们改变和突破的心理机制是什么?我们可以借助哪些工具和方法实现人生的转变,从而成长为了不起的自己呢? 作者说,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的转变,有些是被动的,比如结婚了,毕业了,工作了,失恋了……有些是主动的,例如想减肥,想控制自己的脾气,想换个工作,想开始或结束一段关系……可是有意义的转变却很难,因为我们内心与生俱来带有一些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让我们追求稳定与可控,排斥改变与发展。那如何利用心理学的原理,帮助人们不断实现转变,不断突破自我呢?我们不妨跟随陈海贤老师一起探寻实现积极的转变,达成了不起的我的成长之路吧。 我们分成5个主题点: 1 为什么你“恶习”难改? 2 人生的烦恼主要在于你想太多 3 你只需要对你自己负责 4 开启人生的英雄之旅 5 了不起的我的人生地图 1 为什么你“恶习”难改?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想早起早睡,可早上总是留恋自己的被窝不愿起来,晚上总是把持着手机不愿放手;明明计划3天干完的活,却拖到一个月还没干完;明明想在众人面前勇敢地表达自己,可每次总是沉默,附和别人……为什么改变如此之难?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情感的自我和一个理智的自我,心理学家 乔纳森 海特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描述两个自我的关系,人的情感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就像一个骑象人。骑象人骑在大象背上,看似在指挥大象,其实和大象相比,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一旦和大象发生冲突,那他通常是拗不过大象的。 那难道就任由大象胡闹吗?有没有办法驯服这头大象呢?我们来看看大象的脾气是怎样的: 第一,它力量很大,一旦被激发,理智很难控制 第二,它是受情感驱动,它既容易被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驱动,也容易被爱,怜悯,忠诚等积极情绪驱动 第三,它是受被强化的经验支配的。 我们之所以“恶习”难改,因为大象切实体会过“恶习”带来的好处,这是不断被强化的经验。例如赖在被窝里不愿起床,因为暖暖的被窝确实太舒服了。一旦大象体会过这种舒服,他就会把它保留在经验里,并不断去强化巩固这种行为。 我们如果想要改变,就要创造新的经验,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也就是说我们要有新的行动,并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要让大象切身体验到它。重点在于要切身体验,切身体验的经验,信息浓度是非常高的,这跟听来,看来的道理不一样。如果只有想象中的期待,而没有新行为带来新经验,改变就很难发生。 例如,我们每天赖床不愿起,你可以试着一三五赖床,二四六早起,平时赖床的时间你可以听听音乐,做个早餐,或早起学习,总之做自己喜欢,让自己愉悦的事,让大象切身体会到这种新经验带来的好处,这样新经验就慢慢产生了,之后需要不断获得反馈,不断去强化。 看起来好简单,可是生活中很多人改了一个月,或几个月又被打回原形。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旧经验根深蒂固,很难一下连根拔起。为什么旧经验那么根深蒂固呢?因为旧经验是我们的心里舒适区。大家都在说要走出心里舒适区,可见心里舒适区是很难走出来的,心里舒适区到底有什么好处,让我们义无反顾留在里面呢?它能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控制感。控制感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也是安全感的来源。也就是说当我们感觉到不安全,也就是受到威胁,焦虑时,我们需要有控制感,即需要回到自己熟悉的应对方式上来,从而获得安全感。换句话说,当大象不安时,它又会回到他之前的安乐窝即舒适区里去。 大象为什么会不安呢?它内心真实的爱与怕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能把大象的爱与怕翻译出来,骑象人就知道采取怎样的措施了。如何翻译呢?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发明了一个“心理免疫X光片”可以把我们心底的东西真正照出来。 这个心理免疫的X光片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张四栏表:第一栏: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比如说每天7点起床;第二栏:与目标相反的行为:经常赖床,在床上玩手机;第三栏:潜在的好处:舒服;第四栏:内心重大假设:如果我早起,我就会不舒服。通过这张X光片,我们发现我们不愿早起的内心假设是,如果早起,我们就会不舒服,这个假设明显是不成立的。 当我们知道其实阻碍大象行动的是完全不成立的假设时,我们就可以说服大象顺利迈开步伐,可以用小步子原理让大象先有所行动,专注当下能做哪些事情,比如3天完成一个听书高,先拿起书。也可以培养环境“场”,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找一个房间当书房,书房里只放与学习有关的东西,进这个房间只做学习有关的事情。 当然让大象顺利迈开步伐最重要的动力是情感触动。我们在前面讲到大象的脾气第二条是受情感的驱动,如毛泽东所言“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心为万力之本,修之以正则可造化众生,修之以邪则能涂炭生灵”。我们给大象爱和期待,大象才会心甘情愿,为你上路。 我们寻求改变,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对自己提高要求,而在于高要求的背后,究竟是你对自己的厌恶,还是爱和期待,而后一种感情才是能够触动大象改变的力量。 2. 人生的烦恼主要在于你想太多 你有过烦恼的时候吗?你经常会因为什么而烦恼呢? 让我猜猜,你明明觉得自己还不错,却被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你觉得孩子应该聪明,乖巧听话,可他常常做出让你火冒三丈的事来? 还有当你接二连三的经历失败和挫折的时候,你觉得人生都毫无希望了……让我们烦恼的事情太多了,几乎时刻要陷入绝望。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有句名言:“人不是被事务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也就是说,一件事会怎样影响我们,并不取决于这件事本身是什么样的,而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它。 那我们就来深层次分析下我们烦恼的根源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即我们头脑中惯有的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例如,同样的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的是只剩半杯水,有人看到的是还有半杯水,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心态。心智模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的成长型心智模式,另一类是消极的防御性心智模式。我们之所以烦恼,主要是防御性心智模式导致的结果 防御性心智模式有三种典型的表现:僵固型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僵固型思维的人很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对自我看得很重,一旦这种固守的这种自我被打击,整个人就会像霜打的茄子一样失去生命力,一蹶不振。我有个朋友,从小聪明好学,是大家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可上高中的时候,跟班主任发生了冲突,之后班主任就一直不待见他,甚至把他位置安排最后一排的角落里,从老师眼里的宠儿突然变成了弃儿,这对他的打击特别大,成绩也一落千丈,本来是名校的种子选手,最后却只是勉强考上大学。这就是典型的僵固化思维,太执着于自我,太在意他人的评价。其实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本不重要,你怎么跟世界互动才重要。你的烦恼,别人根本不在乎 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去认识真实的世界,而是让真实世界臣服于我们头脑中已有的规则,并在世界不符合头脑中的规则时,表现出怨恨、愤怒、焦虑或沮丧。记得杨绛说过一句话,你的问题,在于书读不多,而想太多。我们之所以陷入僵固型思维模式,不愿意跟世界接触互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悲伤,焦虑,愤怒,是因为我们的思维系统没有升级,容量太少,看到的东西比较局限,读书是我们升级思维方式的一种最容易最方便的渠道。当然我们还可以以空杯的心态去面对周遭的一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与世界互动。去探索,去体验,去发现新的东西。这样,你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烦恼,不是有句话叫做“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吗? 3 你只需要对你自己负责 很多爸爸妈妈经常会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懒,啥都不会做,不像自己小时候,什么家务活都不在话下。可不知他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 17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经写过:“没有人事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人总是生活在关系中,关系塑造自我,影响着自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行。 抱怨自己孩子懒的爸爸妈妈一定很勤快,因为他们把孩子的事情都做了。所谓照顾到你不能自理,是一段关系对双方的塑造,这种关系明显是不健康的。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不同的关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怎样才能在每种关系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呢? 答案是课题分离,这是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提出的理论,大意是,要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我只负责把我的课题做好,而你只负责把你的课题做好。至于判断一件事是谁的课题,有一个简单的准则:看行动的直接后果由谁来承担。谁承担直接后果,那就该谁负责。 例如小A经常被爸爸妈妈催婚,爸妈想抱孙子,而小A认为自己还没找到心中所爱,不能为了满足爸妈要求草率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可因为这事经常跟父母发生矛盾,事后又自己自责,觉得不该惹父母生气,父母也是一片爱子之心。我们来分析下这个案例如何课题分离。小A的想要源于爱情的婚姻,如果听从爸妈为了早日生孩子草率结婚,那么如果以后婚姻不幸福,后果是由小A自己承担,因此小A的课题是坚持有爱情的婚姻。那父母的课题是什么呢?那看看父母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承担后果吗?父母想抱孙子,如果儿子不结婚抱不了孙子,而结婚是儿子的课题,那父母只能自己承担在没有孙子抱可抱的情况下,焦急忧虑的后果,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情,这是他们的课题。 当然作为家人,我们会发自本心地去关心父母,想要帮助父母缓解他们的焦虑。当我们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慢慢地,父母也会摆正自己的位置。 只需要对自己负责,是因为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把别人的事情留给别人操心,这样那些来自人际关系的烦恼和羁绊,就不会那么让我们困扰。 4 开启人生的英雄之旅 什么是英雄之旅呢?英雄之旅是一种本质的的人类现象。翻开我们古老的东西方神话故事,发现里面都有相同的英雄原型,是典型的英雄之旅模式,即本过着平静生活的英雄,突然有天受到了使命的召唤,极不情愿地踏上征途,历经险阻,遇到导师和朋友,最终打败大魔王,带着宝藏回来。它分为三个阶段:启蒙,启程,归来。 有人说我也不是英雄,我也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其实英雄故事的本质不是战斗,也不是英勇的行为,而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自我转变和自我发现的旅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英雄之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自己的人生故事。 你还记得你最近的一次职业转变过程吗?你还记得你生命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终于实现自己愿望的事吗?你还记得你人生的第一次小成功吗?我相信你肯定记得。麦克亚当斯说:‘’我们在不停地把过去,现在和未来重新编织成一个前后连贯、生动盎然的个人神话”。人随时随地都在编织自己的故事。生活的意义感就源于我们对自己人生故事的理解。 纵然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人走出了英雄之旅,有些人走出了狗熊之旅,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爬起来。怎么样才能开启自己的英雄之旅呢? 这就又回到了我们之前讲的心智模式,遇到挫折或遭遇人生的不幸是灾难也是财富,因为每一次挫折是伴随着礼物一起出现的。如果我们用防御型的心智模式停止自我的探索,一直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那么就会被生活给大趴下。 若是以成长型的心智模式去探寻,看看自己能做什么,想要的是什么?目标在哪里?并以空杯的心态去学习,去接受新的事务,新思想,去突破,这样你就会重新找到出路,开启人生的英雄之旅。这个过程可能很艰难也很漫长,可是我们从中收获的东西是原先根本没法预料的。 当我们在与自我的斗争中获得胜利,就会发展出新的自我、新的资源,学习到新的技能、新的思考方式。最终会收获信心和智慧。 5 了不起的我的人生地图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这么几个阶段:青春期、成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每个时期都有需要面对的矛盾和需要完成的人生课题。 青春期的孩子都个性张扬,非常自我,在意他人的评价,感觉自己生活在镁光灯下,一举一动都有人关注。这是青春期要经历的过程。可当他发现世界不总是围绕他转,别人也有自己的需求,人和人之前是有差异的,就算自己有再多的不满,也无法改变事实,自己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的事情,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于是他就慢慢地克服自我为中心,不去过多关注外界的评价,开始参与真实的成人社会,进入成年期。 成年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亲密感是职业认同。成年期的你开始组建家庭,跟爱人建立亲密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组建家庭的人都能跟另一半建立亲密关系,有些夫妻同床异梦,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那怎么才能真的建立起亲密关系呢?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但是最有怎样才算获得发展亲密关系的能力,我却有一个简单的答案。那就是,能够发自内心地做出承诺。 除了建立亲密关系,成年前还有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怎么找一个合适的职业,并从内心真正认同这个职业的使命。心理学家乔治范伦特认为职业认同有四个标志:胜任感、承诺、报酬和满足感。即首先我们要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能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承诺意味着我们是自主投入这份工作,把它视为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报酬意味着我们从职业中获得满意的回报;满足感意味着我们能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嵌进自己整个的人生故事里,让它变成整个人生故事中的一部分。 职业认同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很多人折腾来折腾去到中年还一事无成,是干一行爱一行还是爱一行干一行?很多人都为这事矛盾。没有谁知道自己到底爱什么,你爱的东西如果变成职业不一定就会让你产生激情。学生时代的乔布斯对商业和电子根本不敢兴趣,而是喜欢西方历史和舞蹈,最终创立了伟大的苹果公司并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你对自己的工作足够胜任,有过硬的技能你才会爱上你的工作。 中年期的主要课题是应对中年危机。害怕衰老,就是这个阶段的发展障碍,发展繁衍感是突破自我,走出中年危机的方法。繁衍分为家庭内的繁衍和家庭外的繁衍。家庭内的繁衍很好理解,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成长,通过爱孩子学会怎么爱自己。家庭外的繁衍对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包括创造,传承和回报社会。 老年期的主要课题是如何整合自己的人生,整合有两种含义,一是回顾自己的人生找到意义,而是把自己纳入更大的人类群体中,把自己看作是某种演化进程的一部分。 佛教认为人痛苦的根源是把“自我”看作是一个实在的东西,因此产生了对自我的执着,觉得自己的快乐、痛苦、需要、欲望都是重要的。而这不过是一种幻觉。自我只是因缘际会结合的产物,只是一个过程。 在我们人生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人生课题,如果你没有完成,这个阶段的课题就会在下一个阶段以不同的形式和面目重新出现,提醒我们补课。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不断扩大自我的社交半径,通过建立亲密关系,投入职业,关心下一代,通过把自己交付出去来完成生命的历程。 ……………………………………………………………………………………………………………………………………………………………………………… 拆书稿真的是拆了才知道自己完全没有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没有夹叙夹议,没有太多自己的观点,甚至标题可能都不合格,真的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今天是截止日期了,听书稿来不及写了,以后再慢慢写吧。凡事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只有去创造,才知道自己理解了多少,还有多少地方是不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