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澔【431】君子儒与小人儒。学问也分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2021-09-23

君子之学,是为了自己掌握学问,有多少,就和大家分享多少。小人之学是为了“影响力”,为了别人敬佩我有学问,有学问,要讲,没有,挖空心思找话题,找角度,也要讲。

原文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华杉详解

这话,又棒喝了。“女”,是“汝”,你。孔子说子夏,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孔子为什么说子夏?什么是君子儒?什么是小人儒?什么是儒?儒不都是追求做君子吗?还有小人儒?朱熹注说,儒,是学者之称。这里儒,就是学者。“儒者,学而优则仕,仕而不得则学,或仕宦之余治学。”

金榜题名,中举做官,是学而优则仕。科举考不上,回乡下开私塾做教书先生,这是仕不得则学。像朱熹、王阳明,一边做官任事,一边做学问带徒弟,这是任宦之余治学。这是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士大夫的追求。自己有成就有学问,就要去教化他人。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儒家者,在家是孝悌和耕田两件事;在外是做官和治学两件事。子夏在孔子弟子中学问很高,开学授徒,他的弟子们也显赫了得,李克、吴起、田子方,李悝(kuī)、段干木、公羊高等名流都是他的学生,魏文侯也尊他为师。孔子知道他的人生道路是教书育人,所以告诫他,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那什么是君子儒,什么是小人儒呢?这里的君子小人,无关正邪,不是指好人坏人,是指治学的态度。程颐说:“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君子儒是为自己做学问,小人儒是为别人做学问。为别人怎么还成了小人呢?

张居正讲得比较透彻。他说,君子儒做学问,是专心在自己身心上下功夫,不求让别人知道。理有未明,就着实去讲求;德有未修,就着实去体验。学习不是为了求官求名求影响力,而是关注自己切实进步,这是君子儒。

小人儒呢,他也努力做学问,但他做学问是一心要别人知道自己的学问,所以不肯务实。知道一点道理,就赶紧要让别人晓得;有一点本事,就赶紧要让别人夸誉!一心只是在面子上矫饰,而不是在里子里下功夫。

张居正说,人君若用了君子儒呢,他能守正奉公,实心为国,社稷苍生都因他而得福。若用了小人儒呢,难免就是成天找话题炒作自己的影响力的,哪有潮流话题,都能看到他的冲浪板。房价涨跌,他知道;互联网+,他是专家;工业4.0,还得听他的;中共中央开会,他解读;中西文化、历史哲学,他也要给大家开书单。前者是日积月累,不及而速,终成大儒。后者话说多了,就越来越不知道他是干啥的了。

儒家讲究名气和实力的关系,原则是不要让自己的名气超过了自己的实力。名气超过了实力,就是虚名,容易招辱。名气低于实力,就比较踏实。

但是这不容易啊,就涉及到第一篇第三句说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知道我,看低我,我也不生气,真的不生气。

要知道,所有有实力的人,都是长期被看低的,因为他自己不往前蹿啊,自然被往前蹿的人挡在身后。民间智慧有俗话:“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这就是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这君子儒,他其实有一种相当傲娇的本性,学问只为自己,一切自足,脑子里装着上下五千年、身后五百年,那才不会对别人知不知道自己、社会把自己放在哪个“档次”而动心。如王阳明第一次科举落榜,他说:“我不以不及第为耻,我以不及第而动心为耻。”社会承认与否,都不动心,王阳明就是君子儒了。

刘澔觉

学习确实是为了自己的成长,而真正的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相结合的学习也只有自己能体会到,这点是别人无法知晓的。每人得出来的本身就不同。

至于觉得自己会了想要别人,想要社会把你放在这个某个位置上,觉得这样就能获得了什么。那说明你自己还是没学会,没到那个深度,只是知道了点皮毛一些知识点罢了。根本不是按照,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去学习的。

摘录一段王志纲说的话:“历史的进程一次次表明,无论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即没有脱离认识论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实践论的认知论。战略“三体”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推动战略螺旋式上升,循环往复,直至无穷。需要说明的是,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这“三论”之间不是互相割裂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认识论是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方法论是实践论的技术指导,实践论反过来又修正和完善了认识论与方法论。”

我们在事物的探索上已经是很科学的了,只是还有很多人没有认知和体会。宇宙是运动的、地球是运动的、自然也是运动的,而这运动就是按照固定的速度,固定的方向,持续的运动。不会加快,也不会减慢。这就是自然所孕育的事物的规律,人是自然孕育的,人也是运动的。无论是人还是企业还是自然都是在做一件事“做正确的事以及正确地做事”。持续改善、持续创新也是一样。

所以我觉得真正学习的人根本就没有“小人儒”的状态,因为自己就没有装满的时候。更不要说盲目相信传奇。

如果你与我一样是共同探索之人,强烈推荐《王志纲论战略》一书,我觉得是你的必读书目。这里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句都能让我产生共鸣,并对自己这一路走来的所有进行归纳总结。

我是学艺术出身的,而我却又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凡事都想知道为什么,凡事都想问个原因。大家都觉得艺术是感性的,我理解的艺术是理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非常片面的表达自己的情绪,随意毫无章法的,学画的时候就很明白,都有方法的指导。设计就更不要说了,设计是为那个目的服务的,不是为设计师积累作品功成名就服务的。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思考,设计公司堆设计案例本身就是一种相对错误的方式,你的案例应该是我们和某个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把设计作用于落地的具体实际数据。目前也能看到有部分的已经在这样做。至于策略,我觉得也是“设计”,也是为了那个目的服务的,与设计不同的形式,我不能说策略指导设计,我只能说大部分做策略的人要比做设计人更具有战略思维的方式。这也是成长路径不一样的原因,像我这样的应该是个奇葩了。

那些情绪,自己内心的那点小九九,以及被现在时代所困住的思想行为,非常浪费自己的时间,处在这个时代有那么多的智慧等着自己发掘,又有着无限的未来等着自己去探索。自己卷自己何必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澔【431】君子儒与小人儒。学问也分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202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