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兴遇见你~
都说魏晋是个性觉醒、崇尚智慧的时代,那大家知道这个时期的书法是什么样子的吗?
今天我就准备和大家聊聊#魏晋时期的书法#
01
魏晋风度与书法
魏晋时期(220年—420年),是一个充满强烈悲剧色彩的黑暗时代。这个时期,政权频繁更迭、战火连绵、生灵涂炭。
魏晋人的精神承受着巨大的苦痛,心灵没有归宿,死亡常常不期而至。人们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既然生命无常,那我们何尝不在有限的生活中,去追求极致的生命体验呢?
于是,在中国历史上,魏晋人第一次出现了“人的觉醒”,开创了“《世说新语》”时代——他们在思想上,崇尚老庄哲学,行动上,不拘礼法,任情恣性,形成了思想意识及生活态度都极为独特的“魏晋风度”。
他们试着从从不同的角度去探求、追寻个体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开始喜欢饮酒、登山、临水、赋诗等。就连位高权重的曹丕都感叹,年寿与荣乐“至之常期”,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领域的东西才能流传于世。
于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就此诞生,魏晋人的觉醒导致文化的自觉,他们以此为契机,不再受传统的束缚,开始追求个体精神的解放。
书法艺术作为人的内心情感的外延,也在此环境下受到影响,从而使书法艺术上升到散怀抱、恣性情的高度。
他们开始注重个性、自然、韵味及情感的书法艺术表达,形成了“晋尚韵”的艺术形式,诞生了如王羲之、王献之、索靖、王珣、陆机、钟繇等书法大家。
02
魏晋的“个性”书风
在大文化背景里,不同的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魏晋之前秦朝的书风,由于中央集权,实行车同轨、行同伦、书同文,使得小篆大小均一,用笔粗细一致,严谨有余,我们几乎看不到书家个性的情绪在里面。
而魏晋时期剧烈动荡的社会现实,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在现实中已经没有实际意义,动摇了人们心目中长久信奉的儒学传统观念,魏晋人开始努力在老庄哲学所营构的精神领域里完善自己的人格。
开放的学术环境彻底解放了人们的精神,他们的才情被激发出来,性情得以散发,在现实中把个性发挥到了极致。于是,魏晋书家注意到了书法与个性的密切关系,他们开始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建构出符合自己性情的艺术风格。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钟繇的出现,变隶为楷,标志着楷书的诞生,他打破了严谨的书写形式,从此,楷书登上了历史舞台。
与此同时,魏晋行草大盛,原因就在于行草书体极具抒情性。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大家,他们都有了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书法飘逸洒脱,这都是魏晋士人风流不羁的心态,卓然独立性格的体现。
03
魏晋的“自然”书风
魏晋人受道家、玄学等思想的影响,他们开始信仰老庄学说,在山水中怡情悦性已成为魏晋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他们用老庄思想感悟山水所蕴含的无为、无名、道法自然等观念的深层含义。
于是,魏晋人的情感变得自然,语言变得自然,审美也变得自然。这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魏晋之前,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艺作品往往追求错彩镂金之美,而道家思想所崇尚的恰恰与此相反,提倡不经人工修饰的自然美。
山水的宁静、空灵等自然美激发了书家的审美情怀,魏晋士人在这种雅文化的熏陶下,书法作品都意初不在书,随类赋型,天然自成,因此出现了大量的书法尺牍作品,这些作品书风带有浓浓的士气与书卷气,用笔精美,风格妍丽。
直到《兰亭序》的出现,把这种自然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公元353年,天气清朗,惠风和畅,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相聚在浙江会稽山的兰亭水边,大家写诗喝酒,怡然自得,王羲之看着这情景,心有所感,提笔作了《兰亭序》,于是有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天下第一行书”。
04
魏晋的“尚韵”书风
清人梁巘曾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风尚。
可以这么说,魏晋书法算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最高峰,这段辉煌的历程空前也绝后,之所以魏晋书法受人推崇,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魏晋书法的技法表现手段高超、完美,另一方面是因为魏晋书法作品中蕴涵着美学意义——“韵”。
魏晋书家把自己的哲学思想、审美意识、生活感悟化作笔墨语言,书法中荡漾的清新之气完全没有做作的成份。
例如《兰亭序》中的二十一个 “之”字,字字不同,个个有奇态,各逞美态,无法之法,实为至法。后人以“笔笔中锋”去学习行草书中的这种表现技法,却怎么也表现不出魏晋书法的内在的韵味来。
而王献之受其父书风的影响深远,更趋于妍美和高逸,他所创草书连绵体更加拓展了书法的神韵和境界。他风流不羁,这一点,远非其父可比。
以上,谢谢你耐心的看完,期待与你下次相见。
作者:黄佳智,设计专业硕士,94年狂热的书法爱好者,专注于书法领域干货输出,公众号【在练】自媒体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