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时间》读书笔记第三章第十六节在世内存在者身上呈报出来的周围世界的合世界性

第一,二段

——1/世界定义:世界本身不是一个世内存在者,但它决定世内存在者,只是因为有世界,世内存在者才能与我们相遇,被我们发现和在一起存在上显示自己。

2/怎么就有世界?此在在世界之中存在,必然对其自身存在有所领会,这就具有一种对世界的领会。

3/此在本身具有这样一种存在可能性,即操劳所及的世内存在者的世界性,随着这种存在者一起以某种方式向此在亮相。


没有太多内容,此处不贴三四五段的原文。

——紧跟着第二段的问题,第三四五段主要列举三种在世存在者与此在照面的可能性。

1/第三段是说不合用的用具从上手状态退回在手状态,与此在照面。

2/第四段是不仅不称手,还根本不能用,缺乏状态。所谓窘迫的样式。例如砍柴没有斧子,想象中的斧子就变成在手之物。

3/第五段是不缺乏却不能用,因为不相干而挡着路。例如不想写字时手里拿着的笔就多余了。


第六七八段

——第六段主要说即使上面三种阻碍的情况发生,上手之物变成在手状态,但却未改变用具的应手性。例如我写字的时候,锤子没用,但锤子依然是作为用具的锤子。

——第七段说这三种变式让上手之物变成现成之物的还是同一个世内存在者。这种分析对“世界现象”有什么关系呢?第八段会说。

——第八段,用具的应手性不会因为变式而消失,它还会卷土而来成为上手之物。因为用具与世界有关,也就是合世界性。下面会说为什么。


第九段

——用具的存在结构是由指引来规定的。世界就是由众多相关指引系统组成一个意义结构整体。例如笔的存在结构就是由书写系统操劳决定的。

——因为不合用而在指引发生扰乱之际,指引却更醒目,工具本身也映入眼帘,相关的指引系统也整体性的出来照面。世界也呈现出来。


第十段

——缺失也是同样道理。引起指引网络的中断,寻视一头碰到空无,从而更加明确认识到这个东西曾经多么上手。它对寻视展开了。

——开展和展开状态作为术语。


第十一段

——1/世界不是应手之物组成。因为应手之物遇到变式,世界属性被剥夺,变成现成之物呈现在人面前。

2/应手之物变成现成之物与人照面,如何才能与它的“自在”相遇?这里自在的意思是应手存在,用具存在。海的回答是,为了能在周围世界的操劳中与自在的应手用具相遇,一定不能把种种相关系统主题化(理论化)。


第十二段

——1/上手之物在正常状态下保持其“自在存在”。

2/海德格将“自在”颠覆,给出存在论上的自在阐释。自在是存在的自在,与存在者存在方式有关。决定存在方式的是世界,因此只有在世界现象的基础上,世内存在者的自在存在才能得到把握。


第十三段

——1/当世内存在者在操劳中与此在相遇,世界已经先行向寻视的操劳展开了,否则操劳将是不可能的。

2/此在作为一个存在者早存在于世界中,而且无论此在以各种方式忘情于世内事物,甚至忘记存在,但它总可以回到世界。


第十四十五段

——1/在世存在说的是非主题的(即实践的而不是反思的),寻视地融入上手之物的种种相关系统中,这些相关系统对于用具全体的上手性是根本性的。

2/在世存在是前反思的存在状况,就像呼吸一样,理解各种操劳活动目的相关系统,它们构成我们生存条件,不可或缺。熟悉它们就是熟悉世界,一切操劳活动都在对世界的熟悉基础上进行。以至于我们忘记自己的存在。

3/又提了一堆问题,留给后面章节。海德格尔这样留悬念虽然将其思考过程显现出来但是读者可能并不关心,对于初学者的阅读来说十分不友好。不如康德那样以最直观形式罗列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存在与时间》读书笔记第三章第十六节在世内存在者身上呈报出来的周围世界的合世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