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教育》有感——每个孩子都棒棒的

读本书,感悟多多,浅谈几点如下:

一.学校只是孩子人格发展情况的“检验地点”。很多原本在家没有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性格在孩子的校园生活中显现出来,是因为孩子的人格是一个复杂的整体,面临不同的情境表现出不同的方面,而学校作为一个与家庭不同的环境,有很多与家中不同的情境,检验了孩子的心理和人格发展状况。启示我们,当我们觉得一个孩子屡教不改的时候,责怪孩子或者反省自己之余,应该思索一下,深层里的根源应该往哪里找。

二.每个孩子都追求优越感。有的在学习上追求,有的在游戏中竞技,甚至有的放纵自己,也是一种追求优越感的形式。这些形式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它们有的让孩子们的生活更丰富,更健康,更富有意义,有的却将孩子们领上了一条日渐贫乏、日渐浮华的道路。一个孩子的生活,就像是一个园子,往里面倒垃圾,这里就成了垃圾场,在里面种鲜花,这里就成了花园。而一旦装满垃圾,鲜花就渐渐难以生存,一旦种满了鲜花,垃圾往往也会销声匿迹。所以,孩子们对优越感的追求需要被引向富有成就和有益的方向,这对他们人格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然而孩子们都很小,他们还不完全具备像成人那样的自我教育能力。因而父母和教师的角色在孩子的人格发展途中不可或缺。并且父母和教师要注意用“引导”的方式,而非斥责或说教,方才有效。

三.教育者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每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并使那些已经丧失了勇气的学生通过教育重新获得信心。因为一个人格健康发展的孩子,才可以有足够的勇气和心理准备去应对以后漫长的人生途中各种或大或小的困难。相较于其它,一个完善的人格,是任何一个人一生最可靠的依仗。也是作为家长或教师的我们,可以赠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就像作者在前文中所说的,学校处于家庭和社会之间,如果教育得当,它有可能矫正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不良影响,让孩子用更加充分的勇气和心理准备去融入社会。或者说,去成为社会。因为我们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我们即将到来的社会就是什么样。所以,我在想,理想地说来,学校其实是不是就是一个孩子人格的检验地和矫正地。学校的学习是打磨孩子人格的一个情境,让他们在里面哭,在里面笑,在里面俯首,在里面骄傲。所以对他们的严格不可少,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少。但更重要的是,要将他们引导向有光的方向,成为更加有勇气的孩子,更加有信心的孩子。因为正如作者所说,只有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勇气,教育才可能成功。当我们站在教室里的讲台上时,我们自己看到的是四十几个孩子。但从他们每个人的眼里,看到的却是一个只属于他们自己的、与任何其他人都不相同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他们各自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的理解,决定了他们的人格成长。而家长和教师的悉心引导,决定了他们怎样去看待和判断这个世界。

四.我们要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他的处境,以他的错误判断来理解他们。我们不要期望儿童行为不会出错,不要期望他们会按照成人健康的理智而行动,而是要认识到,儿童在理解自身的处境时会犯错误。的确,我们应该记住,如果儿童不犯错误,儿童教育不仅不可能,也不必要。

如果儿童不犯错误,儿童教育不仅不可能,也不必要。同理,如果学生从来不犯错误,学校教育不仅不可能,也不必要。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接受“学生会犯错”这个事实,并且与此同时要坚信,“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总能找到挽救儿童的办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的人格教育》有感——每个孩子都棒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