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世同堂》聊到《长津湖》



1.

或许现在的社会生活太过于冰冷,稍微热血温情点的东西,都能让我泪流满面。

刚刚写完9月份的读书报告,写到《西线无战事》、《四世同堂》的时候,我忽然就想起了电影《长津湖》,而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更是让我感受到电影里现在这种难得的精神与信仰。

《四世同堂》共计一百万余字,主要讲述的日本侵略占领北平以后,小羊圈胡同里几家人的故事,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产生不同的命运,有年少热血的抗战志士,在受到日本侵略占领后义无反顾去加入抗战;有因为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而忠义难两全的一家之主;有与世无争与人为善却被差点折磨至死的最后坚决抗日的七旬老人;还有一些精致利己贪图小利而无大义卖国求荣的汉奸······

2.

有人说,现在的汉奸要比以往任何年代的汉奸数量总和加起来还要多,精美人精日人太多太多,原因是什么呢?

消灭一个国家,最重要一步在于,消灭这个国家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与命脉,是我们骨子里精神里信仰的东西。信息化时代,各国文化可以无限制在全球传播,英语成了我们的必修课,语文考试也要考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成为我们不可忽略的存在。在上个世纪末,崇洋媚外的趋势逐渐明显,可是现在已是21世纪了,仍然有人觉得国外的月亮特别圆。所以,始终牢记自己的根。

在《四世同堂》里,即使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知道礼义廉耻,知道保家卫国,这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可是也有一部分读了几本洋书的人,自认为高人一等,不与"一般庶民"为伍,宁可当国外的狗,也不愿当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3.

文化自信,民族复兴。

近年来,为了让一些跪久了的人站起来,国家努力在宣扬传统文化,各类传统文化的节目层出不穷,《汉语桥》、《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日渐丰富。

在国家强大以后,百姓衣食无忧的时候,为了铭记历史,各类抗战片层出不穷。现代生活的美好繁华,那都是先辈的血和泪,我们在日渐强大的同时,始终不该忘了脚底下垫起的铮铮白骨和历史的血泪长河。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我们在爱国热情高涨的时候,对那些有知识有文化却无信仰精神的尤为痛心,尤其是祖国花重金培养的优秀人才,最后出国后再未回归的那些人。

4.

确实,中国仍然存在一些不好的风气,又或许国内的待遇不如国外,趋利是人本性,追求利益无可厚非,但知恩图报却一直是中华传统美德,努力学习,提升能力,却也不是叫人忘却根本。像《觉醒年代》里面,即使里面一众知识分子在日本接受了诸多教育,在国家大事面前,仍然是非分明,保家卫国。

当然,写到这些只是因为《四世同堂》里,那些精神和信仰在如今尽然成为小众,甚至被视为异类。如果有人舍己为人、舍小家为大家,看别人受苦受难宁可当掉家当换钱给人买馒头,这样的人,多会被认为傻吧。就像现在很多不拘小节,对他人不计较无限好的人,也往往吃亏受累,被人看不起。

想想实在是叹息不已。这样的精神,如今再出现,也总是在屏幕上。电影《长津湖》里,那些先辈前赴后继,一往无前,他们那一辈人,吃了几辈人的苦。


5.

电影《长津湖》必然是国庆的热点,刷新票房纪录,斩获各类奖项,三个小时的电影,如今也能让我们坐住耐心的看完。

为狙击敌人,趴在雪地然后被冻成冰雕;为完成任务,肉体凡胎冲进枪林弹雨;为保护队友,只身携带炸弹冲进敌群······一幕一幕,热泪盈眶。我们为战争的残忍流泪,更是为这些在残忍战争中的无私无畏精神流泪。

抗战片我总是看一次哭一次,哪怕只是看着他们义无反顾的走下去,眼眶都会湿润。

6.

为铭记历史,为不忘精神,为重塑信仰,祖国一直在努力。

或许是我还年轻,内心还热血温润,才会被这些精神感染。就像那些抗战的战士,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他们放下家庭的牵挂,只为保家卫国。

有人说,"《长津湖》结束后在电影院等了十几分钟彩蛋,却发现并没有任何彩蛋,走出电影院,看到外面灯火阑珊,高楼林立,热闹非凡,想来这便是最好的彩蛋。"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四世同堂》聊到《长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