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7

雅典时代一部著作中列举了一系列让人感到世界观被重塑的事件。年轻女孩子运动时的装束应清凉还是保守?将父母分尸并吃掉是大逆不道还是传统使然?如其书名:《双重论证》,善恶是否绝对呢?或许这个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道精致的灰。你或许认为一些现象匪夷所思,背后都有孕育此行为的背景。

作为植物兴奋剂沿用千年的鸦片和可卡因为何成了纯粹的邪恶化身,大众眼中麻醉剂与“边缘群体”之间的联系似乎被一股无形力量推动而愈演愈烈。美国主导了这场针对毒品的宣传攻势,但近年来部分人关于毒瘾究竟应该定义为健康问题还是道德污点的思考也引起一阵浪。

道德相对主义下,那些和我们持完全相反观点的人有了归宿。但它不能落于包庇一切的套子,而更应像一种妥协机制,在每个参与者能接受的底线上提高一点,换来对多数人利益的超额保护。

在尚未形成固定观念的问题上,道德真理的灵活性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假如可以选择活体捐赠的受捐者,那么那些不太上镜、缺少精彩叙述技巧的病人会因为“选美决定生死”而吃亏。但是拒绝为他们实施移植手术又会陷入另一种道德困境。“竞争性真相”一词至此横空出世,或许未来有一天人们会权衡着拟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准则,在此之前争论无休矣。

作为群体中的个体,出于自保和其他原因,在拥有和大多数人不同意见的时候,也会选择附和他们来证明自己地位。


大多数时候文字的图像总是先于实物为人们所知的,所以尽管美好来源于其本身属性,也应该有一个讨喜的名头才能吸引人们去窥探。如果玫瑰被称为蓟或臭菘,人们可能先入为主认为其花型不美或气味难闻。这也是竞争性真相大行其道的原因。

一群地质学家对于是否应该将大多数人出生的地质时期命名为人类世。这或许会凸显人类作为地球管家的责任,亦或者鼓励我们深入思考人类行为的持续后果。

永远不要小瞧名字的力量。尤其是那些带有煽动性意味的名字,更加容易被用来游说。美国的性罪犯在后半生都需要带着污点生活,因为在1994年一名叫梅根的小女孩被保释的性罪犯强奸并谋杀。由此掀起的“梅根法”在美国众议院上被予以全票通过,尽管这项法律并没有降低性犯罪率,并且可能使那些罪犯潜入地下变得更加危险,但为了防止被贴上对受害者漠不关心的标签,谁又忍心反对这项以小女孩的名字命名的法律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