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鸟的育儿笔记:幼儿园的两件小事,绝不容忽视!

在幼小孩子的世界,我见识到了一个生命是怎么被环境影响,怎么被概念输入。

说两件小事。

第一件事:

两孩子相互向老师告状。“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捏我脸。”如果不去了解真实的事实情况,可能还真以为这俩娃在打架,毕竟,他们都说了,一个打,一个捏。但事实情况是什么呢?一个孩子捏捏脸,可能觉得好玩,可能他自己都不知所以然来。另一个孩子呢?他觉得自己被捏脸,感觉非常不舒服,然后本能地还击,以此表达很不爽。

为此,作为老师,我们一再和孩子确认、解释、强调“宝贝,你是不是很喜欢他的小脸蛋?”“宝贝,如果你喜欢,下次你可以跟小朋友说哈。”“宝贝,他不是打你,他是因为喜欢你才用手想要触摸你的。如果你不喜欢,你可以跟他讲,我们讲出来哈。”这件事的处理,一个原则:不能让孩子觉得,那就是“打人”,那是一件损人利己的事情。

第二件事:

两孩子抢玩具。这孩子想要,另外一孩子也想要,谁也不让谁,结果一个哇哇大哭,一个大喊大叫。这种情况,如果是家长,可能处理的方式是:出于面子让自家孩子让一让更小的那个孩子,然后哄一哄,或者用其他文具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作为老师,我很多时候会在俩娃“开抢”之前掐断,告诉俩娃,如果两人都互不相让,那玩具就老师先收起来。然后告诉他们,要彼此分享,不能独占。这样往往也是有用的,但这波玩具争抢过后,下拨还会有。有些鬼灵精怪的孩子,还特别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获得更多的关注。

最近我发现,另外一个法子更有用。当俩娃开始抢玩具的时候,我会问他“是不是特别喜欢这个玩具?”他一定会点头。然后我就提出请求“能不能告诉老师,这个玩具可以怎么玩?”然后他就会开始演示。一旦其中一个孩子开始动手演示,另外一个孩子多半也开始观察。如果再不行,另外的孩子同样的问题再问一遍。两人各自演示一番。然后再告诉他们:我们可以相互学习观看,还可以彼此分享,一起把这个玩具玩出更多的新花样。这个办法的绝妙之处就是:

不知不觉地,化解了一场娃之间的小矛盾,还不知不觉地让娃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怎么玩出新花样上。

孩子的世界,本来就很简单,成人向他灌输什么,强调什么,他就可能真的会相信什么。就好比两幼儿园孩子闹别扭,相互发生了一些肢体上的冲突,可能最开始两人就纯粹是因为喜欢,或者不喜欢,都不知道“打人”和“被打”是什么意思。

所以他们常常会上秒“打架”下秒“和”。但如果我们总是不断地向孩子严肃地询问“你是不是被打啦?”,或者特别生气地去强调“不要怕,下次打回去”,那结果可能就只有一个:孩子下次一定会特别敏感地认为,只要被其他孩子碰到,自己感觉到不开心,他都会认为自己被打了被欺负了,由此直接触发他的自我保护的敏感神经。

不让孩子被欺负,这没毛病,但由此让孩子变得玻璃心,那就得不偿失了。之前看过《父母的语言》一书。

书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一个观点是,孩子语言发展高峰期,父母需要多和孩子互动,用多样化的丰富的语言去表达,以此刺激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

另一个观点是,长年在正向积极语言成长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他的性格也一定会更积极乐观,情绪也会更偏稳定正向。

所以,孩子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作为老师,多输入一些正向积极的语言导向、概念内涵,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中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虫虫鸟的育儿笔记:幼儿园的两件小事,绝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