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病是教养出来的》读书笔记

前段时间在广州时,有一天陪儿媳在她床边逗孙女时又发现她床头堆了十几本书,有很多本还没拆封呢,我翻了翻,光皇帝内径解读就有五本,翻到一本书对书的名字很好奇,因为是《病是教养出来的》,想知道如何把病给教养出来?所以从那天晚上开始翻阅起来了。

这本书共有1、2二册,第一册详细说明了孩子的四种典型气质形成的性格特证,第二册主要写:如何爱孩子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好。

该书的作者叫许姿妙,她是中医出身,先生是西医,家中一双儿女送在台中的华德福幼儿园、小学、中学就读,自己还是那所华德福学校的驻校医生。所以多年对于华德福教育、人智学的学习实践、以及从一双儿女身上看到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和发展,所以才写出了这本书。


书中提及很多有意思的话题:

1-比如孩子的四种气质类型;要如何了解才能更好地与孩子们沟通;

2-人智学认为孩子重要的生长发育三阶段;

3-华德福推崇的动手、实操,对于知识学习的效力;

4-人的教育,重要是意志力、情感和思考力的教育。如果缺失某项,人会发生什么问题……

书的第一页写着:“教育的本质是自醒!”书的前言中就写出了错误教育孩子的方法,还指出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父母为什么会焦虑等问题。

书的第一章介绍了人体生理发展的时间表,用很多案例说明了提前让孩子学习,是在摧毁孩子的神经系统 ,提前让女孩子用脑力,容易迫使小女孩性早熟,学习压力如何伤害幼儿的脑。

书的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孩子的土、水、风、火四种气质特性的由来,及这四种气质孩子的典型性格。

书的第三章写出了常见的教养出的病与解答。

读完了这本书,感觉与我们社会上目前的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我们现在都实行胎教、早教、学前教育等,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处都是培养孩子的教育机构,孩子还没上幼儿园呢就开始到那种早教机构进行学习,而书上的理论是这样的早期教育是在害孩子,使孩子容易得上各种各样的疾病。

书上举了不当教育的许多例子,有的长大后得了肿瘤,有的长大后得了皮肤病,有的长大后得了抑郁症等等。有的孩子的病总是好了以后又反复,总也治不好,追根究底是由于她的家长的不当教育造成的。所以作者说:“应该把家庭、学校与医疗的关系,从一条直线变成铁三角”,也就是说教育必须要根据人的生体发育阶段来实行,而不能揠苗助长。

书中从人的几个阶段详细介绍了人的身体发育需要,比如:人生的第一个七年(0--7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除了玩还是玩,要通过孩子的玩的过程培养孩子的坚定的意志力。因为孩子在这一阶段时正在发展脑部的神经系统,如果这阶段家长让孩子过于动脑,学习一些数学、英语等用脑过多的认知类知识,那么就会影响孩子的脑部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久之就容易使孩子得上各种病症。

书上写七岁前的孩子还很梦幻,尚未发展意识。自我意识没有发展形成的他们只有情绪,想哭就哭,要生气就生气,所以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像动物一样。他们在这一阶段还没有自己的思想,凡事都凭直觉和情感来表达。

父母经常会抱怨这一阶段的孩子“怎么教都教不会”“都讲几百遍了,他怎么还是想不通”,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孩子还太小,根本就尚未开始学习思考,又怎么会想得通呢?

书中在后面还举例说明了“大人对孩子说明的态度,会左右他的心跳和呼吸,影响将终其一生”,所以后果非常严重。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发脾气或哭闹时,不要试图跟他讲道理,我们能做的,就是搂着他们,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包容,孩子慢慢就会安静下来。

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的教养主要让孩子多用手和脚来绘画,游戏,摆积木等,在这些过程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和意志力。

什么时候孩子才能正式进入学习认知知识呢?书上写:“换牙开启了大脑的学习阶段”,孩子到六七岁左右,感官会发育完成,也就是说到了这个年龄,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全,开始进入大脑的学习阶段了。当孩子掉第一颗牙的时候,这颗牙的生命力就进入了孩子的脑部,大脑长智力,也开始有了记忆力,这时候正值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候。

所以观察孩子是否适合进行数学和英语、语文等知识的学习从他掉第一颗牙开始,如果孩子掉牙晚,那么强行逼他学习这些内容,他就会学得很吃力,而换牙后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们蓄势待发,对学习充满了强烈的欲望,像海绵一样吸收新知。

以老师讲故事为例,换牙前的孩子听多少遍一个故事都会精精有味,但如果跟换牙后的孩子讲同一个故事,他就会说:“你已经讲过了,不要再听了,你讲新的吧?”,这就是区别。

所以书中观点是:“孩子七岁前不要让其多用脑,而应该让其多用手和脚还有眼,多观察亲近大自然”。

书的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孩子的四种不同气质,要对这四种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具体内容我写在了另一个贴子中:你的孩子属于哪种性格?如何判别?。用事实说明了,不是孩子不受教,而是大人不会教。

书的第三章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教养出来的病症,如:注意力不集中、过动、肢体暴力的孩子的病是如何得来的?不适当使用退烧药的后遗症;缺乏情感教育的后遗症;填鸭式教育的后遗症等等。

书中说了一些错误的教养方式 :比如:大人总跟孩子说“不可以”,这样会影响到孩子与世界的互动。所以大人要做的是,不是追着孩子喊:“不可以”,而是要把孩子周围布置成“可以”的环境 ,只要是孩子能抓得到、咬得到的东西,必须都是安全的。

影响孩子情感的最大的两个因素是:一个是爱,另一个是恐惧。

人是带着恐惧来到世上的,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就连大人都会感到害怕。而对身上一无所有的孩子来说,父母给他们什么,他们就有什么。给他们爱,他们就有爱,父母如果没有给他们爱,他们就只剩下了恐惧,不知道自己又会因为做错了什么而被责罚,所以唯有爱才能使孩子克服与生俱来的恐惧。

害怕的时候,人是手脚冰冷的,恐惧就是一种冰冷的没有温暖的感觉,而人在幸福快乐时,全身是暖烘烘的,大家遇到感动的事也会说:“心里感到一股暖流”。

爱在身体里是温暖的能量,能活络血液循环,让身体健康,而恐惧会造成血管收缩、肌肉僵硬,使人生病,所以千尤不要去喝斥孩子、恐吓孩子。

比如很多老人因为孩子哭闹就会用恐吓的方法来吓孩子:“你再哭,大灰狼来吃你了!”,或者:“你再哭,妈妈不要你了!",这样的后果就会在孩子体内埋下病源。

书中举了一个例:有一个母亲带着孩子来治病,因为担心孩子乱动碰到自己身上的针炙,所以就吓孩子:”你别动我的针,你如果动它,我等一下就叫医生来拿针扎你!“。

类似这样的教育是要不得的,正确的方法是对孩子实话实说,陈述大人的感觉:”妈妈针炙本来是不痛的,但是你如果碰到我身上的针,那我会很痛很痛的哦!“,透过表达你的感觉,启发孩子也去感受自己的感觉,将来孩子就会痛得如何向人表达自己的感受。

比如孩子哭闹,先查出原因,如果是因病引起的孩子难受而哭,就要带孩子就医,但如果孩子身体并没有大的病症,只是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哭,那么正确的方法是先让孩子哭会儿,等孩子哭累了时,家长告诉孩子:”看到你哭妈妈的心里好难过好难过哦“。

这本书读后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在大陆不能照搬他们华德福学校的教育理念,但是有许多理念还是可以借鉴的,读后很受启发,以后再陪伴和教育我孙女时,注意改正我过去的不良教育方法。

建议有孩子的家长都买来读一读,肯定收获会很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病是教养出来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