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姿态是什么?
我们的儿女的青春?
我们自己的青春?
《第六章 理解我们的儿女》是闫校长带领的:一个很好的问题抛出来,开启了脑海中的画面——我们的青春印在我们内心是什么图景?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女士)回溯了自己青春期的印象,有成群结伙在圈内的快乐与在圈外的落寞、 有初尝恋爱滋味的甜蜜与疼痛、有在乎自己装扮形象外表清高内心卑怯的、也有记忆模糊不清的……
以这个问题作为打底,我们进入正文。
十几岁女孩的情感生活
发现十几岁女孩的生活中,确实是感情很强烈的渗透在自我中。女孩的情感要比同时期男孩细腻、活跃很多,她们过度敏感、易受伤害、易飘摇不定。女孩面临的挑战是——平静情感生活,变得更客观,少些冲动接受自己,也就是说超越情感、拔出自我。
女孩们喜欢一起讨论着、计划着、分享着,基本上她们私人生活通常是展示出来的。她们非常在意自己表现出的样子,对于外表的迷恋可能导致肤浅,当然也可以把她们引向审美的生活。
十几岁男孩的情感生活
而十几岁的男孩的情感生活发展的相对要少的多,他们成熟得晚,自我的独立性让他们不像女孩们过多地与感受相连,而是更客观。他们对女孩子们的大惊小怪和把什么事都搞得那么复杂,不可理解。他们更关心做事,在朋友的竞争中证明自己,喜欢有力的事物,享受驾驭身体的自信。
男孩们喜欢直来直去的评判,而不是兜圈子,男孩们不会轻易敞开自己的内心和他人分享,最多和一个亲密的朋友分享,但绝不会像女孩那样公开展示。成人要尊重男孩对隐私的需求。
男孩的恋爱关系相对不那么复杂,女孩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女孩则会创造一整个浪漫感觉的世界。一些男孩把女孩视为被征服的对象,那女孩的意义就不是来改变他们的生活的。而如果一个男孩被一个女孩深深的打动,那就在探索他的情感上,她会对他很有帮助。
当他在差不多16岁,实事求是的风格让位于更强的敏感性,开始倾听内在的感受和问题,这种成熟也让他能够与女孩建立更深更有感觉的关系。
施泰纳说,男孩的情感生活是粗糙的,女孩的情感更加高度的分化和精微的组织。在家里,女孩们倾向于对父亲撒娇,微妙的与母亲竞争,而男孩们则会与父亲竞争,取悦母亲。
老师和青春期的男孩女孩
学校和在家里差不多,女孩们靠的是撒娇调情,而男孩们则靠的是力量和竞争。
女孩们很机敏,会发现老师的软弱矛盾之处,会傲慢粗鲁地对老师做出直接的、反感的评论。——老师迎面对质很少生效,多半不要理会,或者说话中隐晦的涉及到她的行为,有可能这个提醒会被接收到。
男孩们则会通过一条不公平的规则和政策表达愤怒,而不会承认是老师伤到了他的感受。老师发脾气,权威会丧失,更有效的方式是幽默,接着跟进了解真正发生了什么?让他既不觉得太严重但又需要重视。
男孩的感受其实和女孩一样的强烈,但他们不会像女孩一样把感受脱口而出,而是坚忍的自己扛着。男孩们想提一个认真的建议,却又不可避免的带着刺儿说出来。——老师的诀窍是了解并赞赏良好的冲动,忽略带刺的部分。
总之,老师和家长需要发展出直觉。
美、力量和道德
十来岁的青少年们正在发展他们的对生活的态度,特别是对道德的洞见,让他们受到内在的指引,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而行事。对美的沉思、对正义战胜邪恶的力量的沉思,这些图象让年轻人道德发展受益。
相对来讲,女孩更会倾向于被优雅的美感激发,而男孩英雄的胆略会更好地滋养他的道德本能。
那如果迷恋其中一项太过了的话,就会过犹不及,会陷入迷恋外表、权力、自我中心,理想主义中,要注意平衡。——成人的技巧和机敏,在以身作则用智慧引导年轻人上发挥到作用。
青春期男孩和女孩中互补的品质
女孩羡慕男孩的安静的力量、客观性、有安全感。也同时讨厌他缺少理解,太冷漠。
男孩被女孩的直觉性所吸引,羡慕她表达感受的能力、社交礼仪和自信。又很难理解她的飘飘然、戏剧性、走极端。
青少年们对他们的性别特征非常感兴趣,会夸张的形式表现。当他们日渐成熟后,他们的性身份通常会走向平衡。
当然,这些是总结概括,不同孩子会有不同特质,——指导方针是尊重我们儿女的个体性,试着对他们与生活相关联的方式发展出一个直观的理解。
最重要的是我们有机会重新成长自己的青春,方能陪伴我们的儿女更好地穿越青春期。
我们用我们自己和身边的青春故事去验证,我们以我们即将步入青春期或正处在青春期的儿女去印证,我们不断地抽丝剥茧,不断的明白我们的孩子的行为是怎么回事、他(她)需要我们作为父母怎样的理解和支持。尤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懂和爱一样不可或缺。
关于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记得有一句箴言是这样说的:父母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是像房间中的壁纸一样的存在。如果完好无损,孩子会忽略我们的存在;但若有污染破损,孩子马上就可以感受得到。青少年会有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更需要帮助的是他们的父母,因为,他们比看起来更需要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