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时,我顿悟到的5个真理》读书笔记

关于作者:

盖伊·斯皮尔,一名妥妥的学霸,他先从牛津大学毕业,后来又在哈佛大学完成了MBA学业,和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是同学。之后,斯皮尔创立了属于自己的蓝宝石基金,并获得了463%的累积涨幅。

学什么:

1、如何做好价值投资?

2、如何提升投资的准确度?

3、如何培养有价值的人际关系?

一、坚持自己的原则

坚持自己的原则,简单说就是知行合一。但坚持原则的前提是要有一条正确的原则,斯皮尔就从巴菲特那里学到了一条正确的投资原则,叫价值投资,这条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低价买入,坚持持有。”

低价买入是说买入价格要比公司价值低,这听上去非常简单,但实际上,很多投资者都会在市场上花高价买入股票,因为资本市场是一个高度情绪化的市场,巴菲特认为,这样的想法不可取。

坚持持有,用巴菲特的话说就是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只股票10年,那你就不要买它。因为只有给好股票一定的时间,才能享受到公司价值提升所带来的好处。

在投资市场上要做到“低价买入,坚持持有”这八个字并不容易,因为这意味着我们要克服自己的恐惧和贪婪情绪。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很多人都承受着巨大的损失,作者斯皮尔管理的基金来说,半年时间累计下跌了46.7%。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基金经理都从市场中撤了出来,就连斯皮尔的投资分析师也把自己的股票全部卖掉了。

但斯皮尔却顶着巨大的压力,不仅没有卖掉自己所持有的股票,还花低价买入了他认为有价值的公司。因为他想象过巴菲特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巴菲特一定还会坚持“低价买入,坚持持有”的投资原则。把这个投资原则奉为真理的斯皮尔,也选择了坚持,最后获得了惊人的回报。

坚持原则不仅可以用在投资策略上,还可以用在公司经营上。一家基金公司要想长久地经营下去,必然要为用户创造价值。这是公司经营的原则。虽然基金创始人都能理解和接受这个原则,但行动上往往就会跑偏。比如说很多基金经理都会向投资者收取管理费,不管有没有赚到钱,投资者都需要支付这笔费用。这个做法显然不符合“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原则,它保障的是基金公司的收益,而不是用户的。

巴菲特就坚决地放弃了这种做法,他采取的策略是收益达到6%以后,公司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如果收益达不到6%,就一分钱的管理费都不收。这种做法才是真正的“为用户创造价值”,才真正践行了自己的原则。作者斯皮尔的基金公司后来也采纳了巴菲特的做法。

所以我们在坚持原则的时候,要做好两点:第一是要有正确的原则,第二是根据原则去判断自己是否行动。符合原则就去行动,不符合原则就不要采取行动。

二、远离疯狂的人群和噪音

绝大多数人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都非常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斯皮尔的父亲就曾经在理财顾问的推荐下,买入了雷曼债券,但没过多久,雷曼公司就破产了,还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而理财顾问之所以给父亲推荐这个项目,并不是因为不知情才做出了错误判断。情况恰恰相反,理财顾问知道雷曼公司快不行了,他亲眼看到很多职业投资者都在加速逃离雷曼公司。但雷曼的债券需要有人来接盘,所以银行的人为了赚钱,才找到斯皮尔父亲这样的客户来接盘。

这说明当别人在传递信息的时候,可能有他私心的考虑,而且他会用一些数据来证明他的观点,这往往会干扰我们的判断,类似的噪音在华尔街比比皆是。牛顿曾经说过:“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因为人不是绝对理性的动物,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所以,要想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就必须有意识地阻隔掉这些信息。

斯皮尔发现巴菲特的办公室空间很小,只有两张椅子,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放不下任何杂物。这意味着巴菲特的办公室无法开大会,只能进行非常有必要的交流,而且还不容易被其他东西分心,在办公室里,巴菲特可以高效地工作。

除此之外,斯皮尔还发现巴菲特的办公室里居然没有彭博机。彭博机能够提供股票的实时价格和海量的金融资讯信息,基金经理基本上是人手一台。而巴菲特作为投资大师,居然不看这些信息,这让斯皮尔非常震惊,斯皮尔意识到,好的投资者需要远离这些信息,保持理性,独立判断。

这个发现促使斯皮尔马上做出了改变,他调整了彭博机的位置,让自己只能站着使用彭博机,用这种方法迫使自己只在必要时使用彭博机,而不会长时间沉迷于彭博机。慢慢地,斯皮尔发现,自己几周都不打开彭博机了。而这对他的投资决策毫无影响,反而让他变得更理性了。

除了减少彭博机的使用之外,斯皮尔为了远离人群和噪音,还特把家从纽约搬到了苏黎。。苏黎世的生活安静、舒适,甚至还有点无聊,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斯皮尔感觉自己头脑变得更清晰了,更重要的是不会因为灯红酒绿而滋生出贪婪的情绪,贪婪可是投资的大忌。

三、永葆童真和好奇心

很多人投资的目的都很明确,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收益。如果你继续问那些投资者:为什么要赚那么多钱?答案可能也很统一: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但遗憾的是,人们常常忘了后者。

斯皮尔以前也是一个只知道赚钱,却忘记生活的人。他每天都在高压环境下生活,根本没有太多心思和时间去考虑生活的事情。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斯皮尔的半数资金都打了水漂,那段时间他的生活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他突然发现自己除了投资之外,好像没有什么其他的兴趣了。

在经历了一段灰暗的时光之后,斯皮尔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他想在生活中注入更多的快乐。于是,他开始观察巴菲特是如何平衡生活和投资的,又是如何保持快乐的。他发现巴菲特平衡生活、保持快乐的秘诀,就是永葆好奇心和童真。

斯皮尔在和巴菲特吃午餐的时候,巴菲特点了一罐可口可乐,可乐是高糖高热量的饮料,医生也劝巴菲特不要喝。但巴菲特几乎每天都喝,他解释说是因为6岁是人类死亡率最低的年龄,所以他要学习6岁小孩的生活习惯,多吃点糖,这样比较有安全感。

除了模仿6岁小孩的生活习惯之外,巴菲特还会通过一些娱乐活动来让自己保持好奇心,比如说他会经常参与桥牌的游戏,每周至少要玩四次,甚至还用自己的名字创办了桥牌比赛。

斯皮尔在了解了巴菲特保持快乐的方法之后,也尝试着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也会经常参加桥牌活动,还花了10天时间去印度旅行,而且去之前,他没有做任何规划,这放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但在走出去之后,他发现自己找到了更多乐趣,也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表面上看,印度的那场旅行确实没有给斯皮尔带来直接的金钱回报,但因为那场旅行,斯皮尔开始有意识地选择更快乐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让他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更放松,决策也更加高效和准确,基金收益自然也就更好了。

四、培养有价值的人际关系

巴菲特说:“和更优秀的人在一起,你就会不知不觉地进步。”

如何才能找到更优秀的人,培养出有价值的人际关系呢?巴菲特的答案是:“让你自己成为一个让人喜欢的人。”他的这句话后面还跟了一句话:“你付出的爱越多,你才能得到越多的爱。”斯皮尔从中悟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要无限地利他,而且这种利他应该是不求回报的。

斯皮尔曾经也抱着“积累社会资本”的动机去结交朋友,慢慢地他发现这些有价值的关系,给他带来了很多真诚的快乐,让他成为更好的人。

斯皮尔有一个好朋友叫莫尼什,他也是投资界的一位大师,曾经给斯皮尔分享过无数有价值的信息,这顿改变斯皮尔一生的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就是斯皮尔和莫尼什一起拍下的。

除了投资之外,斯皮尔认为这些投资大师待人处事的方式也给了他莫大的教育。斯皮尔刚认识莫尼什时,每次给莫尼什打电话都会询问对方是不是在忙,而莫尼什的回答永远都是:“忙?正相反,我现在闲得无聊。”事实上,莫尼什并不是真的闲,他只是用这种方式让对方放下心理负担,让对方感觉到被重视。

之后,斯皮尔也学着用这种方式对待身边的朋友。过去,如果有朋友想从斯皮尔的基金中撤资,斯皮尔就会很不高兴。后来,他改变了方法,不再劝朋友来投资自己的资金,而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当他采用这种方式的时候,他跟朋友的相处就变得越来越真诚和轻松了,大家也越来越喜欢跟他做朋友了。

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让人喜欢的人,斯皮尔还会坚持每天给人写信表示感谢,写着写着斯皮尔就发现没有人可以写了,于是他就拼命地创造新朋友,甚至还会给小区的保安、开会时有过短暂交谈的陌生人写信,就这样一直坚持着。虽然大部分信件都石沉大海,但莫尼什却会给他回信,一来二去的两人就成了好友。

五、忠于自己

所谓忠于自己,就是要用内部记分卡来衡量自己,那么什么是内部记分卡呢?

巴菲特认为,人们在行动的时候会受到两张卡片的影响,一张是内部记分卡,另一张是外部记分卡。内部记分卡来自于人的内在,比如你内心的原则和标准,而外部记分卡来自于外部环境和人,比如说别人的赞扬、鼓励、批评等等。

举一个例子,当你跟朋友逛街的时候,你看上了一双鞋,你认为这双鞋子很好看,穿起来也很舒服。但是朋友却告诉你这双鞋子很难看,于是你又把照片发给了另外几个朋友,但无一例外,朋友们都说不好看。

自我感受就是内部记分卡,他人的评价是外部记分卡。如果你是一个喜欢使用外部记分卡的人,那你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很可能因为别人都说鞋不好看,就放弃了自己原本喜欢的那双鞋,甚至怀疑自己的审美。

斯皮尔以前也是一个喜欢使用外部记分卡的人。他从哈佛毕业后,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找到了很不错的工作,于是就进入了一家看上去很光鲜的投行。结果这家投行内部竞争很恶劣,大家互相内斗,而且还很黑心,会把垃圾股包装得光鲜亮丽,然后让散户接盘。六个月之后,苦不堪言的斯皮尔就想离开,但一想到自己什么成绩都没有做出,外人一定会觉得自己很失败。所以斯皮尔就安慰自己说也许真的有散户能从中赚到钱呢,也许是自己没有看到那些股票的价值呢。总而言之,他无法承认自己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并且一事无成,这对于一个哈佛精英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就这样,斯皮尔内心备受煎熬地在投行待了18个月才离开。

如果一个人喜欢使用内部记分卡,那他就能够坚持自己,遵从自己的内心,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我们今天读的《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时,我顿悟到的5个真理》这本书的作者斯皮尔其实后来也幸运地找到了自己的内部记分卡。他一开始一直在有意识地模仿巴菲特,但后来他慢慢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要成为第二个巴菲特,而是要做自己。所以他开始根据自己的内心去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活。比如他因为受家庭的影响,风险偏好比较小,所以他坚持要拥有现金流,而不会把自己所有的钱都用来投资,这给了他足够的安全感,也让他在投资的时候更有底气。

总之,每个人的内在需求是不一样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成为外界标准的俘虏,而在于忠于自己的内心,实现深层的自我。

结语

以上就是《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时,我顿悟到的5个真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改变了作者一生的这五个真理:

第一,坚持自己的原则,先找到正确的原则,然后在每次行动前问问自己这是否符合自己的原则;

第二,远离疯狂的人群与噪音,噪音会影响人的行为,只有远离纷杂的信息,才能让人保持理性;

第三,永葆童真和好奇心,除了关注赚钱之外,人还应该关心生活;

第四,培养有价值的人际关系,坚持利他能够更好地结交朋友;

第五,忠于自己,用内部记分卡来衡量自己,做让自己开心的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时,我顿悟到的5个真理》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