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

在基层,工作了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老同志,仍然是科员的,大有人在。他们并非不勤奋、不敬业、不听话,他们往往是老黄牛、是好人、口碑不错。

我们同时看到,少数年纪较轻的人,工作了三五年,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发展速度惊人。有人会说,这样的人是因为光环或者背景。

这是一个“谜”,关于人生、职场、社会的“谜”。

你可以说:一切皆因潜规则、不公平、暗箱操作、光环、背景,等等。或许,都有现实例子的支撑。

不过,我们今天谈论的视角与你以往的认知截然不同。为什么有人基层10年仍是科员,有人刚来3年就弯道超越?我们的答案是:刻意练习。

2018年的年初,我制定了一个计划:训练一年、跑马拉松。这一年,我购买了跑步机,以便下雨天能够不间断跑步训练。每周跑三次以上,每次跑一个小时(不含跑前热身、跑后放松)。一年下来,跑步帮助我控制了体重、我很享受跑步大汗淋漓的那种感受、充满了力量。但是,最大的遗憾是我仍然不能跑全程马拉松。

在制定2019年个人计划时候,我仔细思考2018跑步计划未能实现目标的原因,我一度认为自己制定的跑马拉松的目标太高、不现实。直到最近读了一本书,发现“刻意练习”这一视角我才恍然大悟。

我跑步看似努力、坚持得不错。但是,也仅仅是跑跑而已,我曾为自己每次坚持跑10公里以上而感到满意。我没有刻意练习跑步这件事。与“刻意练习”相比,我仅仅是坚持了跑步的习惯,还远远不够。

这是一组残酷的结论:时间不能让你优秀;习惯不能让你脱颖而出,尽管形成良好的习惯是重要的;经验不能帮助你成为杰出分子。

你身边不乏工作10年以上的老黄牛,他们有的在一定领域颇有经验,比如比领导更擅长、更熟知应对群众上访,等等。也许包括你在内有人为之愤愤不平:他干了那么多年那么多活,为什么领导总是想不到他?

他缺乏刻意练习。他处理每一天的工作可谓勤恳,但是都是自动完成模式;他有经验,但是仅停留于完成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胜任工作,但绝不是顶尖专家。他每天向单位贡献大量工作时间包括负责的工作态度。这些均是美德,但他无法贡献系统的组织能力或重大突破能力。因为,他从未刻意练习。

你或许一直认为,在中央媒体、省报省刊发表一篇文章,仅仅是形式主义、花拳绣腿。你错了,至少不完全对。发表文章的人,可能经验少于前述老黄牛,但他在刻意练习,系统的总结、思考、分析,属于刻意练习的范畴。相反,每天重复昨天的事情,是自动完成模式。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那些勤于思考、试图提炼工作经验和规律的人,往往更容易引起领导的注意和重视。

刻意练习不仅仅是有目的的练习。我跑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但是与刻意练习的标准还有差距。刻意练习,必须是挑战自己。

刻意练习,必须走出舒适区、进入痛苦的学习区。

我们甚至可以粗暴的说:凡事做你能力范围之内的事,你都是停留于舒适区,并不难。

进入学习区的人,则要经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吃力、费劲,他们甚至变态的挑战自己。他们订立超出能力的目标,然后通过学习新技能、运用更大的强度训练自己去达到更高的目标。

每天坚持跑步10公里,对于懒人来说,这还算一个不错的习惯了。但是,我本应该迅速把目标调整为12公里,然后15公里,再然后20公里,以此类推。在此过程中,我本还应该借助营养学、运动学专业技能超强度训练自己。我要主动抛弃跑10公里舒适区那种满足感、成就感,置自己于挑战12、15、20公里的痛苦感、挫折感。这才叫进入学习区刻意练习。

一位担任领导秘书年轻人,其貌不扬,在别人看来谈不上有突出、特别的能力。但是,他担任秘书3年,从没有出过任何一次差错,每个通过他联系领导的人,他都能一一记住。比他更厉害的是一位领导,他年近五旬,记住了经常联络的几十人的电话号码。其实,他们和你一样,都是极普通的人,只是在看似平凡的工作中进行了刻意练习,形成了独特的能力和个人名片。

刻意练习是要求你像杰克韦尔奇那样管理企业;像梅西那样踢足球;像二郎那样做寿司厨师。在这个意义上,刻意练习是一种极致精神、工匠情结。

或许,你以往学习、工作的方式都不是刻意练习。

一般意义上的读书看报不是刻意练习。放在刻意练习的标准下,那属于消遣。那些从事文字工作的公务员,有空的时候,你喜欢看看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的文章。你翻翻报纸看看新闻评论,这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习与刻意练习。恕我直言,你所作所为类似于放松,实则很轻松,起码并不难。

大量重复性的工作不是刻意练习。它们看似辛苦,对于职业成长、人生成长来说,却只能算是舒适区。每天惯例性的完成工作不是刻意练习。我们每天工作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但是尚难以属于刻意练习。

因为,你只需付出体力、时间的损耗,就可以自动完成,99%的人都在用这种方式度过每一天。

加班不是刻意练习。大多数人的加班仅仅是一种苦劳、苦役。加班往往是完成突击任务、有的是完成形式主义任务,有的与时间安排不合理、工作方式落后有关。要实事求是的分析5+2、白加黑中有多少是重复性、低效性、形式性、表态性质的成份。

我们要补充指出,刻意练习同样适用机关人际关系领域。

有人深信不疑:黑马与领导的偏向和不透明的因素纠缠在一起。现实中不乏其例。但是,绝非全部。撇开不公平的现象,刻意练习会为你指明新的努力方向。

你是否刻意练习过你的机关情商?还是在愤世嫉俗、一味抱怨?你是否刻意练习过你的洞察机关能力?还是依然沉浸在大学时期的思维体系?你是否刻意练习过机关礼仪、机关规则?还是活在自己狭小的个人内心世界?

也许,同龄人甚至比你更年轻人的,正在刻意练习。

千万不要用你的批判、你的鄙视代替你必须的刻意练习。比如,你本应该在某个领域刻意练习,你先以你的标准否定这个领域的正当合理性,这样你也就不用刻意练习了。

你不进行刻意练习,也就会“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你一年到头忙忙碌碌,花掉大把大把的时间,但收效甚微,职场没有大的起色。

青年公务员有必要在机关人际关系、政策研究、政府文案写作、当众演讲、机关思维、机关规则等领域深入展开刻意练习。

首先,选定刻意练习的领域。越具体、越细分越好。练习长跑,这个目标就优于笼统说锻炼身体。比如,提高机关人际关系这个目标就太笼统,不如更具体到克服脸盲症一年记住100人,你如果真的刻意练习,你可以选择在网上打印100个人的照片进行识别。

其次,制定一个阶梯计划。刻意练习必须不断拔高目标。

然后,你需要一位称职的导师,导师既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物化的书籍、课程等。人们之所以疯狂的择校,都是这个原因。

再次,要有监督机制,切忌知难而退、半途而废。大部分人新年制定计划时很爽,但年底打脸啪啪啪,原因不言而喻。

最后,不断的反馈、复盘、改进调整是非常关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