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1,成绩好,高自尊,谁是因谁是果?

针对怎么帮助父母更好的管教调皮的孩子,美国一流的教育家、记者、心理学家们提出了自尊理论,从心理学层面出发,以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从而达到培养出优秀孩子的目的。

高自尊的学生成绩好,低自尊的学生成绩差;未婚妈妈、瘾君子、罪犯的自尊低;一些心理治疗师认为焦虑、抑郁、殴打配偶、猥亵儿童等心理问题都是来源于自尊低下。这些研究结果似乎都表明了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的重要性。

因此心理学家、老师、艺术家们向家长见意:想要孩子提高自尊,必须让孩子先学会自爱。

数百万人开始让孩子这么想:“我真的擅长······”在家里家长开始有事没事的表扬孩子,相互赞美成了当时的社会规范。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得十分愉快,自尊研究结果也看似十分美好。

然而,在一项跟踪高中生几年以了解自尊与成绩的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十年级的成绩可以预测十二年级的自尊,十年级的自尊却不能预测十二年级的成绩。这项研究中似乎是成绩好才是因,因为成绩好才有了高自尊。

美国作家马修·麦凯和帕特里克·范宁在《自尊》这本书里提出成绩和自尊谁因谁果就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就像鸡生蛋、蛋生鸡一样,自尊来源于生活环境,而生活环境又会受到自尊的影响。

如果生活环境决定了自尊程度,那就想办法改变生活环境;如果自尊的强弱决定了生活环境,那就想办法提高自尊。

所以有时自尊是因、成绩好是果,有时却是相反的,关键是你的想法,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谁因谁果都可以。

2,如何帮助孩子获得并保持自制力?

受亚洲传统文化的影响,亚裔孩子从小就受到自制力的培养,被要求学会克制自己的本能冲动。

在一些亚洲移民家族,延迟满足孩子的要求是常态。当孩子想要满足某个需求时,必须先做到父母给出的条件。比如孩子想要什么玩具的话,父母可以同意买,但是需要等孩子下次考试达到优秀才可以买。

还有《虎妈战歌》的作者蔡美儿教育孩子也有相似的基本策略:明确想要达到的目标,为了目标必须要做什么,如果没做到就要受惩罚,做的好也会有相应的奖励。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有“慈母多败儿”、“棍棒底下出孝儿”“孩子不打不成器”的说法,但这也并不是意味着可以随便打骂孩子,而是说要花时间留意孩子的行为,给予恰当的奖励或惩罚。

书中认为恰当的奖励或惩罚要及时、需要有统一的标准以达到一致性,其中一致性尤其重要。

比如:孩子在家时无理取闹,你可能会拎起来先揍一顿,如果在外面,你可能会因为有外人看着而怕丢脸不好发火,暂时向孩子妥协,这样你就失去了惩罚的一致性。

保持奖励或惩罚的一致性,更容易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可以,什么行为不可以。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行为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更好的保持他们的意志力。

要保证奖励或惩罚的一致性就需要制定规则和设定标准。想要让孩子把这些规则当成自己的承诺而不是父母的控制,最佳折中方案也许是,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让孩子有更多发言权。自己定的规则,孩子实行起来更容易承诺一致。

3,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

在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没赶上他们的冲动水平之前,父母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尊重孩子选择的同时,要提供严格的外部控制。

有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公共场所放上一些巧克力豆,让大家自行拿取,但是需要自觉投币。但是有很多人就是不自觉,拿了巧克力豆就走了。后来有人就在旁边画了一双眼睛,结果发现投币的人大大增加了。

这就是行为监控,拿豆的人看到这双眼睛,就下意识的觉得有人盯着,也就会主动投币。

在我们的年度社群里,我们会每天发布高能量打卡、做出公开承诺,其他同学的点赞、评论,就会让我们觉得有这么多人看着,我就一定要做到我说的。

生活当中,如果我们对孩子关注密切一些,任何时候都知道孩子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那么孩子接触或使用不良事物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孩子被关注的越多,他受到的监督就越多,就越有机会培养他的自制力,有助于帮助他提高意志力。

最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让孩子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变强,我们可以借鉴游戏设计的基本步骤:发布任务、可以这样完成(指导方式)、还需要做什么(提出意见)、完成后将得到这个奖励(获得成就)。

然后和孩子一起设定这个学期的学习目标,为了目标他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一旦完成目标后将得到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意志力》培养孩子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