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可能打工”成网红,如何看待“网络文化癌变”的问题

      最近因一句“打工不可能打工的”而出名的周某出狱了,而他的成名是因为被抓时,说出的这么一句话,成就了他的“网红”荒诞剧。

    周某,我对他并不陌生,因为在我当记者时,也曾采访过他,当时冒出的这句“金句”,我们剪到片子里,估计是片子在网络上也有播出,未曾想就因为这么一句话,周某直至今日依然能成为“网红”。

        互联网放大个人能力的时代,或许每15分钟就能产生一个“网红”,但却不知道一个刑满释放人员,也能成为不少网络直播公司“追捧”的对象,据说这样的公司还不少,至少有30家网红经纪公司、直播平台打算与周某家属接触,签约费用竟高达上百万不等,这着实令人大跌眼镜,这样的“追捧”的狂欢真乃咄咄怪事。

      现已转为高校辅导员的我,也曾遇到过有过当“网红”念头的学生,在谈话中,学生也多次流露出当“网红”来钱快,不用风吹日晒,甚至如果一站成名,说不定变成什么大明星都有可能。说实话,着实为有这样价值观的学生担忧。

      但又不得不思考,是什么造成正值年轻的学生们有这样的价值观?我想离不开这网络文化的扭曲传播有关。

    比如说,当今网红直播主播李佳琦,被一些网络媒体动不动就宣传身价多少,收入多少,却鲜少去宣传他因何而成名,成名背后的努力又是多少,等等,诸如此类的网红代表者,被冠之以高收入,被戴上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能有高回报,这样的网红文化病不得不令人咋舌。

      热度是流量,流量是价值,这是网红世界、网红经济的一层逻辑。就如同因“打工是不可能打工”成名的周某,即便是有“流量潜质”,也不应该被恶意消费。一些网络平台打着“打工是不可能的”的梗,其实就在变相地传播一种“坐享其成”的扭曲的价值观,难道不是对青少年的一种贻害吗?难道不是跟中国所倡导的奋斗精神所背道而驰吗?

      这样的“网红”,我们真心不需要,这样的热度,更不应该再次被“加热”。

        如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来势凶猛,中国经济被停摆了两个多月,直至现在恢复也依然举步维艰,但却有人推出“新型冠状病毒仿妝”,甚至cos肺炎医生,这些低俗化、娱乐化、扭曲化的“网红”,就该警醒、警惕并予以警示,这样的热度不能蹭,这样的流量也不能追。

      网红需要流量,更要有文化。李子柒的火,火在她的不炒作,火在厚重的文化底蕴,火在创新,火在她身正且行直、怀珠且抱玉。

      我们不仅需要有文化力的“网红”,而且呼唤营造有生命力的“网红文化”。

        作为网络时代中的“被动者”,其实我们也能成为抵制网红世界里的“有癌变文化”、缺乏涵养精神作品的“主动者”。或许我们动动手指就能让这样的“作品”一传十、十传百,但我们能做到自觉去抵制,从自身做起,承担起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同时我们更要将真善美、正能量的作品再通过我们的手指去传播、去渲染,相信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会逐渐代替低俗、有癌变的网络文化。

        这不难做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不可能打工”成网红,如何看待“网络文化癌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