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6.21今日夏至//临江仙三首·壬寅岁夏至感怀//夏至·夏景·夏意(一)

      题记:柳浪悠悠,绿意飞扬,荷风袅袅,夏日情长。蝉鸣高树,四野愈静,蛙入方塘,跳跃徜徉。紫气盈盈,忽增沸热,清波澹澹,风送疏凉。挥毫已是,冰饮品尝,摇扇悠然,放眼心旷。

临江仙三首·夏至感怀

其一:临江仙.暑气今来炎夏至

      暑气今来炎夏至,江堤垂柳含烟。南湖蛙唱喜传天。蝶蜂枝萼醉,雀鸟蕊丛欢。

      高阳恰有应时雨,梅黄香沁农田。绿禾根扎赖清泉。露甘秋谷稔,山润水溪潺。

其二:临江仙.夏至风轻心荡漾

      夏至风轻心荡漾,江边杨柳温柔。青葱荷叶掩花羞。韵随波涌动,几许梦中留。

      榴花开遍枝头火,蝶蜂飞舞汀洲。墨香诗韵寄悠游。韶光不可负,趣雅驾轻舟!

其三:临江仙.榴花胜火逢夏至

      榴花胜火逢夏至,朱颜娇媚相宜。因风裁细若绦丝。燕莺舞柳梦,芳草绿村堤。

      如画故园应正好,望江楼上长思。从头记取旧时姿。嬉游水井巷,喜乐在双眉。

夏至的文化内涵———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我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对于我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过后经南返,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

      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因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也是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民间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习俗。此外,夏至后,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

夏至三候———

      物候现象:我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意思是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并且认为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二候蝉始鸣,意思是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三候半夏生,意思是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传统习俗———

      祭神祀祖: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

      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自古以来,中国一些地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节: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国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食俗地域差异———

      在中国不同地区夏至有不同习俗。比如在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夏至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而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在某些地区,夏至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饭的习俗。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话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里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不会疰夏。

            2022.06.21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勇//6.21今日夏至//临江仙三首·壬寅岁夏至感怀//夏至·夏景·夏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