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为什么宁愿养猫养狗也不养娃儿?

如果你喜欢没事刷刷抖音,你会发现现在的人都开始给猫儿、狗儿当爸妈,还乐此不疲,不惜花重金血本。不禁思忖,怎么这么流行给动物当爸妈?

如果你还有空能刷刷朋友圈,你也会有相似的发现,尤其是90后的男生们儿,成了猫奴儿的倾向比以往要严重。

时下还有个词儿非常流行——“猫咪经济学”。“猫咪经济学”指不管经济多么困难,大众对猫及其周边的热情永远高涨,猫咪等于经济,成了一种商业符号。它是日本经济学家在2015年发明的。

“猫站长”Tama—担任贵志站站长

所以,星巴克猫爪杯的风靡并引发黄牛风潮也就变得不难理解。

猫儿之所以在日本如此流行,与大多在城市生活的人感到孤独和寂寞有很大关系,养猫儿成了重要的心理慰藉,而且猫养起来要比狗方便一些。

在日本,不想结婚的人越来越多了。《中国生育报告2019》里提到日本的状况,日本“男主外、女主内”性别分工较为普遍,职场性别歧视严重,在家庭和工作冲突下,越来越多日本女性放弃结婚生育。1990-2015年,50岁以上女性终身未婚率从4.3%激增至14.6%。不到7个人就有1个终身未婚。

资料来源:OECD Family Database,恒大研究院

扯了这么多猫儿、狗儿的,无非是想对比当下中国社会的另一个现象,就是为啥大家宁愿养猫儿养狗儿也不养娃儿。当然,大多数家庭确实是养了,但也就一娃足矣,绝不逾数。

而且这个话题在最近的两会期间还上了热搜,成为了全民探讨的话题。3月10日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高小玫提到,调研表明家庭育儿负担是少生、不生的重要原因,育幼服务不足制约了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尤其是,0~3岁婴幼儿养育支持是当下备受关注的民生短板。

这个幼儿养育支持既需要人力上的,也需要财力上的,而且已经达到了社会的普遍共识,是一种社会存在的普遍焦虑。

当下沉重的育儿照顾重任牵制着女性的职业发展,普遍的隔代养育也是以祖父母的巨大付出为代价的,而且因孩子养育而带来的家庭矛盾、家庭负担等问题都在增多,消减着家庭的美好生活。

相形之下,不愿意生,或者不愿意多生就成了人们的普遍选择,而Killtime和获取心灵慰藉的方式就用小动物来代替了。

生育成了女性的“枷锁”

《2019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对晋升时遇到阻碍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在“处在婚育阶段,被动失去晋升”以及“性别歧视”两个选项上,女性的选择比例数倍于男性。此外,在已婚未孕的女性中,更有三分之一的人受此困扰。 

当代女性虽然在智商、学历和工作能力上与男性差距不大,但由于很多女性都要经历生育过程,这竟然成为了她们找工作甚至职场晋升的绊脚石。

韩剧《未生》里,女员工出现早孕反应,男上司斥责她:“你这么爱生孩子,干嘛不干脆回家?”

“上面又不会因为我们组有怀孕的女员工而降低考核标准,大家都得帮她干活。”

这种说辞虽然很没有人情味,但貌似也不是全无道理。

韩剧《未生》

女性在找工作时经常会被问到婚恋、生育相关的问题,并且已经成为了很重要的考核指标。

“结婚了吗?生孩子了吗?几个孩子?有人带吗?”等等成了HR衡量能否被录用的标准之一。

用人单位不希望女性因生育而中断工作,尤其要生二胎,更不希望女性又多了一次“白付工资”的产假。即使遇到好的公司领导,表现出对这些都不care,可大家也明白,一旦离开岗位,就有会新人来替代,回来后能否有自己位置都很难讲。

所以,对于很多职场女性,在生娃儿这件事儿上都很谨慎。职场对女性的“隐性歧视”不减弱,女性的生育意愿就不会提高。

而且,女性在婚育之后的精力或多或少会被家庭分散,女性因此也会遭遇职场的隐性歧视。职场的高压和日常的辛苦已让女性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意愿来“养娃儿”。

隔代养育引发家庭矛盾

年轻父母出于工作,无力带娃,育儿市场又没保证时,孩子的养育基本交给了祖父母。于是,在中国便形成了一种无奈而又不可避免的教养模式——隔代教育。

这样的安排一是牺牲了老年人的自由,二是祖父母的教育理念无法满足80、90后父母对子女的成长要求。由此引发的家庭矛盾成了中国家庭主要矛盾之一。

这种抱怨不仅能从身边的人听到,而且现实也被搬到了荧幕上,你要经常刷抖音就能看到相似影视桥段。

祖父母溺爱孩子、不科学的喂养、不适当的教育手段,这都成了矛盾的焦点。老人漂泊异乡的孤独感、生活习惯的差异化,也正日渐突出。

当下有个普遍问题就是孩子出生后夫妻矛盾骤增,婆婆再因照顾孙子介入家庭生活,就特容易导致夫妻离异。

工作压力、家庭压力让年轻人疲于应对,家庭生活的幸福感降低,离婚率的飙升,这也降低了很多人的生育愿望。

育儿成本无力负担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年轻人连一胎都不想生了?

高赞答主胡大曰说:“在农业社会,孩子相当于一个大牲口,五六岁就能帮家里干活,饲养成本不过桌上多加一双筷子,粥里多加一碗水罢了……

现代社会要想培养一个合格的劳动力,成本可要比古代社会高多了……”

育儿成本很高成了很多家庭的负担,也是很多年轻父母不想生娃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样一个房价高、开支大、压力重重的环境里,生孩子确实是一件奢侈的事。

孩子的养育成本相较以前大幅度攀升。这个成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会成本,二是实打实的砸钱。

机会成本指什么呢?

《中国生育报告2019》是这样说的:生育、看护、培养孩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即为家庭、女性的机会成本。

这个可能就需要男同胞们儿多付出,社会规则来帮忙解决。比如《中国生育报告2019》的建议是:

完善父亲生育休假制度,既鼓励夫妻共同承担家庭事务和育婴责任,也一定程度上缩小男女性在生育问题上受到的影响程度。比如,法国有11天男性陪产假,瑞典、法国和德国父母双方可共享育儿假。

资料来源:OECD Family Database,恒大研究院

另一个就是实际的金钱成本。上海的调查显示,一个家庭养育一个0~3岁孩子的直接费用为32719.5元,4~6岁孩子的养育费平均为31943元,7~12岁的为31226元,35%的父母认为“养孩子是沉重负担”。

有人估算,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连吃带用加上读书、找工作与结婚,要花100多万元。

如此高成本的支出,让很多家庭望而生畏,尤其我国还缺乏相应的补贴政策。生育成本的增高使一个家庭生一个孩子都是重大决策,养育孩子变得越来越重视质量。

很多年轻父母会认为“既然不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生活,何必让他来到人间呢?”

由此,即使符合二胎政策,也只有1/4的家庭愿意再生,这个比例明显是不高的。

而且现在的人也算得很清楚,现在养孩子是以放弃当下消费为代价的,但不见得这笔投资是有收益的。社会社保制度的健全使很多人晚年无忧,毋需依靠孩子养老,也就不需要省吃俭用养几个孩子来防老。

所以,从意愿角度,孩子就被削弱甚至剥离了养老投资品的功能。没有了这个功能,要那么多的孩子干嘛呢?

  资料来源:OECD Family Database,恒大研究院

据《生育报告》(上图),全球总和生育率平均水平在2.45;发达国家在1.67已经感觉到危机,鼓励生娃或引入新移民,而我国的数字是1.5。未来只能是情况更为严峻。

人口,是发展一切的引擎机。没有人口做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会遇到瓶颈。

想想我们即将面临的社会问题:老年人在寓所中孤独死去,失独家庭随处可见,低学历剩男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失业现象成为一种潮流……

现实有些触目惊心。人口老龄化问题很可怕,但这个锅不该育龄女性背。

所以,从国家层面来出台一些政策和机制鼓励生娃,减少家庭应对养孩子的压力和负担,这才是长远之计。

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支持,也没有缓解育儿问题的公共服务体系。高小玫提出的“面对育儿社会焦虑,不仅要补托育服务短板,更应将其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从制度建设去谋划 ”也真是应该倍加重视的。

生育责任应该由“企业、政府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

企业应该给女性更多机会,比如设立弹性的工作制、男性产假等;政府应该提供一些财政补贴,完善生育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建设0~3岁幼儿的育儿机制;社会应该在男女两性的平等上观念更加进步。

比如《实习生》电影中安妮·海瑟薇的丈夫是全职妇男,本有着出色的事业,为了太太的职业理想放弃自己的工作,专职在家带娃儿。这至少代表着一种观念的开放。

电影《实习生》

只有大环境变得宽松了,没那么大的压迫感了,小家庭才能有更多的精神空间和物质空间多容纳几个小生命,你说是不是呢?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她们为什么宁愿养猫养狗也不养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