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神入”带入生活

这几天在看一本书,书名叫《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批注摘抄之外,有时思维会停下来跳到书本之外,搜寻以往发生的具体事件,带入书中文字去尝试理解概念,去对比书中事例,去咀嚼书中陌生含意。

以前学习“倾听”、“三重对话”、“被动的能动性”、“元认知”、“对话”等概念,无一能离开生活的具体场景(情境)。

今天学习书本第四章理解的六个侧面,“神入”这个概念再次揭开记忆的面纱,对应事件像掉落水中的木块,一下子浮出了水面。

书中指出,“神入指感受到别人的情感和世界观的能力。即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摆脱个人反应转而去获取别人反应的能力。”

哪一木块浮出水面呢?

那天是星期五,受台风影响,大雨像被谁倒灌下来似的,一把大伞遮一个人都嫌小,雨水和无向的风胶在一起泼湿鞋袜、裤管,叫你宁愿饿着肚子也先不要去饭堂吃饭。

可孩子哪能忍受饿,三三两两合撑一把伞欢呼雀跃到饭堂用餐。生活老师心也细,看到孩子们鞋袜裤管湿透了,让先去宿舍区用吹风筒吹干再吃饭。

饭罢,孩子们返回教室,再次遭遇“上浇下泡”,润湿的裤管鞋袜更沉重了。有些男生行进过程中没有排好队,回到教室走廊便笔直地浆在鞋子上。以上是后来从学生口中得知的。

餐后,我回到办公室路过教室斜对面的走廊,转向教室方向看了一眼,怎么回事?又调皮了吧?以往孩子们也有类似待遇,一开始我没有多想,回到办公室用我的小吹风筒吹干裤脚。

不对!我后面去饭堂,雨势稍微小点儿都湿成这样,那孩子们呢?我放下风筒走到教室走廊,眼神依次聚焦在站队的每个孩子小腿以下。一条条裤腿的颜色都比膝盖往上的裤子深,明显湿了水呀!怎么能这样呢!我心里五味杂陈。

遥望在另一个教室走廊的生活老师,他在那边教育另一支站队。或许他有他的原则,或许孩子们真的违反了纪律,如果真是违纪受承受一点儿惩戒倒也说得过去。如果我干涉生活老师的管理,恐怕他以后的管理工作会加大难度。或许等会儿他过来孩子们就解散了。我告诉自己再观察一下就返回教室问了一声其他孩子衣服裤子有没有湿,大部分都说没湿。管理女生的生活老师在教室,我返回办公室忙别的去了。

在办公室其实也坐不安稳,我不断从办公室门口向外张望,好几次想起身又坐下,坐下又想起身,真是“如坐针毡”!心里只有一个声音:腿脚湿了很不舒服的,孩子们着凉感冒怎么办?我着急起来,赶紧发信息告诉生活部组长,组长回复我已转达F老师。

当看到F老师从另个班走向我班,我立即奔向教室……“F老师你好,孩子们鞋袜裤腿都是湿的,要站也让他们吹干了再站吧?要是湿得太久他们容易感冒的呀。”F老师回我:“他们在宿舍区吹过了呀。”“但我看到的,好几个裤腿湿的,鞋袜湿的也好几个。”接着我让站着的孩子感觉到鞋袜湿的自己举手,十个有七八个举起手。F老师一声令下,他们到教室排队等风筒去了。我跟进去呼唤他们将湿的鞋袜先脱下来,可以换上鞋柜里的其他鞋子。……终于心宽了一些。

不是非护着自己班孩子,而是由己及人将心比心。我曾送学生放学遇到大雨而半身湿透……雨水淋湿的滋味本来就不舒服,还要被湿哒哒裹着站“军姿”(虽然不标准),只要淋过雨湿过衣你就可以想象得到孩子的感受。当我们有平静洞察孩子的习惯,有意识和意愿尝试感孩子之所感,看孩子之所看,而非固着于孩子没按规则行动,才能说我们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才能说我们理解孩子,做到“神入”。

规则是人制定的,规则里的人也是应该受到保护和尊重的。法国有句谚语——理解就是宽恕。神入是理解的一个侧面,突然觉得这个词特温暖,它能引领人们尊重与自己不同的人,使思想开明,使心胸开阔。

你可能感兴趣的:(将“神入”带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