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意会,无法言传?你需要的只是一场互动讨论

迄今为止我带领了三场阅读讨论课,有一些想法分享给大家。

第一次完全是试水,摸着石头过河。参加的五个孩子,年龄不同,有的我认识,有的不认识。我尝试让他们开视频和我聊,但是无人响应,他们礼貌地沉默着,逼得我只能表态尊重隐私,允许他们只用音频。后果就是,我在看不到摸不着的情况下对着空气自说自话,有时候试着点名请他们回答问题,谁的反应慢一点我有点无端恐慌,自觉接过话茬。因为对大家阅读理解水平了解不够,提问也偏浅层,唯恐问得太深了最后还是要自问自答。总体我说得太多,孩子们参与较少,非常一言堂了。

这个情况在第二次得到改善。F告诉我音频从静音到开麦有几秒时间,让我点名后耐心等一等,我照做了,秩序果然良好。第二次互动课时,已经收了很多天的阅读任务,从笔头作业上基本了解了每一个孩子的理解和思考水平,讨论课提的问题比第一次更敢往深里挖,好像孩子们也都跟得上。

所以也借此说明一下布置阅读任务的重要性:一是用任务提醒孩子们在阅读当中不错过一些重要的点,二是帮助我了解他们的理解程度和思考方向,并且据此调整我的互动课带领方案。孩子参与互动课之前,一定要完成阅读任务卡。

这个年龄的孩子,就算是平时阅读量很少的,看书还是看得懂的。因为他们的底子是有的,毕竟英文课也有阅读理解,毕竟从小也是在老师的开放性思考引导下长大的。他们的问题在于,看完书产生一些零碎的想法,无法串联无法整理无法提升,明白表面的,总结不了本质。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第二堂讨论课,我试图通过两次霸凌事件来联系到侵华战争,请孩子们讨论战争中的施暴者,受害者,旁观者,守护者。对大人来说,这四个方面似乎非常清楚,起码日方施暴,中方受害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一个孩子提出了日本军队是施暴者,中国军队也会是施暴者,受害方那当然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这个说法其实是开拓了所有人的思路的,如果不把话题局限在侵华战争,而扩大到所有战争范围的话,其实施暴者和受害者的角色在特定情况下可能转换,细分细看的复杂程度,不是在一堂课内能讨论清楚的。我很喜欢这个孩子的视角,话题一下子变得宏大了。当然,后来他发现了居然找不到中国的守护者的时候,他自己重新思考了一下,同意说中国军队大部分时间应该是守护者。这个由他自己思考提出,再思考再提出的过程,只有在互动中经过讨论激发才会发生。

到了这次带领《重逢》,我对他们了解得多了,胆子也大了很多,放手让他们做了很多背景查阅。这本书虽然很短,但是背景大到可比《诸神的黄昏》,讲述世界的颠覆和重生。序言中说,艺术家写的作品,如同在画布上布局,方寸间体现大格局大思想。讨论时只有五个大问题,只其中一个“重逢是如何发生的”,就很难回答。孩子们的答案如下:“汉斯因为需要捐赠纪念碑看到了康拉丁被处决了(的消息)”,“在一封信里,汉斯看到了康拉丁反希特勒被杀时‘重逢’了”,“因为康拉丁的死亡,二人不能在人体(肉体)上见面重逢,但是最终在理想上二人重逢了”,“康拉丁原来支持希特勒现在为刺杀希特勒而死,所以汉斯觉得康拉丁还是原来的朋友”。

可以说,每一个答案都有可进步空间,都可以被追问。我追问的是“非肉体的理想上的重逢是什么”?回答是“之前提到过两人是可以为之去死的朋友”,所以“康拉丁刺杀希特勒是为了朋友”。追问“刺杀还有别的原因吗”?又一个回答“之前康拉丁在信里提到,元首是可以分清好的犹太人和坏的犹太人的,但是康拉丁现在不相信希特勒分得清了”;追问“除了相信他能分清,是不是还相信元首可以重兴德国?现在呢?”,回答“不相信了,德国被战争破坏了”;追问“所以康拉丁到底为了什么参与刺杀希特勒?”回答:“不相信希特勒,为了救德国,也为了自己的朋友”;追问“是不是从小处来说,就算为了朋友,也要刺杀?从大处来说,为了救德国,更要刺杀?” 最后这一个追问就有总结性了,但是这不是我告诉他们的,而是他们一步步被带到了这里。至此,再回头看“理想上的重逢”,就完全可以明白了:汉斯和康拉丁一直就是同类人,爱朋友也爱德意志。

因为讨论课只定了一个小时,有些话题没有触及。比如:欧洲的排犹历史,其实源远流长,并非始于德国,早在一战后沙俄和波兰就有过大规模排犹,这也是书中提到康拉丁母亲作为波兰贵族非常憎恨犹太人的原因。纳粹和希特勒不过是利用了这种“情绪”,并且将它发展为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又比如:书中用了很大篇幅描写家乡士瓦本,自己家,康拉丁家,父母,其实都是回忆,但最后一章汉斯明明说自己不去想德国,回避德国的一切,这里有没有矛盾?体现了什么感情?这种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情感,应该是需要引导孩子们才能体会的。还有:汉斯的父亲对康拉丁表现出的恭敬,让汉斯汗颜,其实是一种新旧时代交替,对贵族的礼仪不同了的体现;父亲比较守旧,表现迂腐了一点,汉斯有着少年人的敏感和自尊,瞧不上他。。。。。。这里如果讨论下孩子们对自己家长“不恰当言行”的看法,会很有意思;我把这个话题留给大家私下讨论。

最后孩子们都表示喜欢这本书,作为选书人我很高兴。延伸阅读的书单和观影清单,是应家长要求提供的,强烈推荐至少读/看一本/部。

带领有进步,也有些缺憾,希望下次做得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可意会,无法言传?你需要的只是一场互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