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三年宣告上市 拼多多野蛮增长的背后

成立仅三年的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要正式启动 IPO,尽管此前早有一些零星传闻,可如今被证实,仍然让人感到震惊。

 

北京时间6月30日,拼多多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此次IPO由瑞银、高盛和中金联合承销,计划通过IPO募资最多10亿美元。



颇具爆发性的拼多多

 

几乎所有人都相信阿里和京东是中国电商的天穹,已经没有留给电商创业的机会了。可拼多多却凭借其独特的“电商+社交+低价”模式,成功在电商领域杀出一条血路。

 

根据招股书,拼多多 2017 年全年成交金额为 1412亿元人民币(226亿美元),2018年第一季度交易额为 662 亿人民币(106亿美元)。此外拼多多在 2017 年和 2018 年第一季度的订单数分别为 43 亿 单和 17 亿单


截止 2018 年 3 月 31 日,拼多多活跃买家数达到2.95亿,比2017年年底增长5000万;活跃商家超过100万。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拼多多月平均活跃用户达到1.03亿,比2017年年底增长3800万。

 

如果将拼多多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与淘宝和京东做对比,你会发现,拼多多确实颇具爆发性。



拼多多不到3年GMV达1412亿,淘宝在成立5年(2008年底)GMV接近1000亿,到2009年超过2000亿。而京东在成立9年(2013年底)GMV达到1257亿,到2014年超过2600亿。


达到该数值淘宝花了5年、京东花了近10年。

 

百度前总裁陆奇将出任独董

 

这样的数据足以让拼多多成为国内仅次于阿里和京东的第三大电商平台,但拼多多目前仍未实现盈利。

 

招股书显示,2016 年收入为5.05 亿元人民币,2017 年全年收入为 17.44 亿元人民币,2018 年 Q1 收入为 13.85 亿元人民币,近三累计亏损 13.12 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据招股书显示,百度集团前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将受邀担任拼多多独立董事兼薪酬委员会主席。这也是陆奇从百度离职尚不足两个月之后公开披露的最新去向。



2017年1月,陆奇加入百度担任集团总裁兼COO,主要负责百度的产品、技术、销售以及市场运营,兼任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陆奇离职百度后,这位“曾经在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有意思的是,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陆奇从百度离职后,阿里、腾讯、小米、滴滴等互联网巨头展开了一场“陆奇争夺战”。各位大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了陆奇的联系方式。不仅如此,中外的投资人们也加入了“陆奇争夺战”:在投资圈内,已经有“陆奇只要创业就给10亿美元天使”的消息传出。

 

一时间,陆奇“花落谁家”成为了行业内热论的焦点。可是谁有想到,陆奇却“花落”拼多多。

 

拼多多招股说明书披露的陆奇的这两个职位,一个是不参与经营,没有实权的独立董事,一个是影响着该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与体系的设计的薪酬委员会主席,但同样与业务市场运营无关。


拼多多与陆奇此前的履职的公司微软、百度相比,显然不是一个类型。为防止董事、企业高管等利用其特殊地位损害公司利益,各国公司法都规定了董事经理的竞业禁止义务。陆奇从百度离职后,为规避竞业禁止制度,一定时期内将不能继续从事人工智能或智能驾驶相关的工作。

 

有消息称,陆奇担任拼多多独董,可能是过渡到腾讯的一个“驿站”。但至于陆奇的真正去向,目前仍未有确切消息。

 

野蛮增长的背后

 

从0到2.95亿月活跃用户、从0到1412亿元人民币年交易额,拼多多发展之快不容置疑。然而,在高速成长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很多“危机”。

 

去年,网上渐渐有自称是拼多多商户的声音指责平台打假“以罚代管”的粗暴方式,对商家的一些处罚定性随意、尺度严厉,引发了商家和平台的“内乱”,然而“内乱”至今尚未平息。

 

2017年3月28日,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也多次接到拼多多商家投诉,商家徐女士投诉,称“拼多多”冻结商家资金并罚款300多万。

 

2018年6月4日,有网友爆料被拼多多平台以销售发错货和假货等借口冻结80万资金。拼多多回复为:商家售假。


2018年6月初,有媒体爆出《拼多多现违法涉黄涉暴力商品》的新闻,引来扫黄打非办的核查。拼多多于6月6日发文紧急回应,称高度重视,紧急排查,并启动全面、系统清理,关闭涉事店铺,下架违规商品。情节严重的店铺已被列入平台“黑名单”。


2018年6月8日上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官方微博表示:已对“拼多多”平台涉嫌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了深入核查,相关线索已移交有关地方进行查处。


2018年6月中旬,数十位商家来到拼多多上海总部维权,其中不少商家被“商品描述不符”为由,要求缴纳营业额300%的罚款,同时被冻结货款,有的商家被关掉关联店铺。事件演变成一场“舆论危机”,也将拼多多野蛮生长所累积的各种问题推到桌前。

 


随后,拼多多于6月18日,紧急召开媒体沟通会。“我承认拼多多现在对整个商品的管控、服务的品质都很初级。”沟通会上,黄峥承认了平台的监管不利。他曾经表露:“我们在短时间内会面临淘宝10年面临的所有问题。”而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平台如何治理假货和“制度化打假”。

 

这让人不由得想起了2014年阿里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后遇到的难题。相较于国内的上市条件,美股对公司盈利要求较为宽松,但美股市场对假货问题的监管更为严苛。

 

2015年1月,阿里巴巴在美遭到集体诉讼,起因是此前中国工商总局在发布的“白皮书”提到阿里旗下淘宝销售假货等问题。而美国律所认为,阿里在事件前后存在发布误导性声明并隐瞒受到监管调查的情况。尽管这一集体诉讼事件直到去年12月还处于审理程序中,但当时对于阿里的影响却是4个交易日300多亿美元的市值蒸发。此后阿里在打假工作上投入的资金和精力也是与日俱增。


有投资行业分析师表示称,美国市场对售假极为敏感,即使拼多多提交的资料公开、透明和真实,售假纠纷仍可能对拼多多上市后的股价产生影响。

 

股价最终如何,我们暂且不提,但可以预见赴美上市后,对整个商品的管控将成为拼多多面临的最大挑战。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立三年宣告上市 拼多多野蛮增长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