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周的上篇向下写,经过一周的时间,课堂上的感受沉淀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如果说周六课程我的学后感的核心词汇是奉献,那么周日课程则是——敬畏之心。
这个词在周日的课堂上隐隐有些影子,随之在一周后课堂外的生活中反复出现,呼之欲出。周日的分享分别是青青和笑言的会计学基础和泓姐的宏观经济学。
会计学基础的部分可以说是大家交流最为热烈的部分,有着前期铺垫的视频学习和作业,大家对于里面的内容相对熟悉,提出了许多问题。
工作中经常要代表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打交道,里面不少词汇我还是挺熟悉的,所以觉得自己基本都明白就没有太细致地阅读内容。
让我非常触动的是在企业利润表实例的部分,有同学现场核算了相关的具体数据,对于营业总收入减去营业总成本不等于营业利润提出了异议。
我当时一惊:“真的吗?”也用电脑开始计算,发现果然如此。后来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很快找到了原因。同时这个插曲让我发觉自己缺少一种对于内容的敬畏之心,并没有细看,没有消化,而是浮于表面的以为自己理解了。
再返回来看青青老师面对大家的诸多问题和观点,基本都能Hold住,课堂之外一定下了很多功夫,难怪彤彤老师说她是橘子园最认真的学生。
在泓姐的部分我也感受到了这种对于知识的敬畏之心。鸿姐上来就清晰地划分了宏观经济学-国家层面,中观经济学-区域、省市、行业,微观经济学-公司、个体。作为一个资深的业内人士,她却非常谦虚,并且告诉我们经济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不到百年。相比工科的确定性,经济学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经济学名词,泓姐精心准备了好几个视频资源,让我们从历史上的社会现象中充分感受了大萧条、通货膨胀究竟是什么。
相比知道一个高大上的名词后就挂在嘴边,什么才是真正的了解呢?这几天重温《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时,里面有一些作者古茹(导师-印度说法)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不要混淆’了解’与’知道’,”他提到,“哪怕每次只选一小节,慢慢地消化吸收,那么神圣的著作对激起内在了悟的欲望就是有益的。连续研读大量章节只能满足虚荣心,并对那些未经充分理解的知识产生出一种不真实的满足感。”
当他们谈到一本经典时,发生了如下的对话。
”你知道《薄伽梵歌》吗?“
”不,先生,我不能说真正地知道。虽然我用眼睛和心智浏览过它好几次。”
看完这段对话以后,我陡然觉得自己对很多书籍的了解应该仅仅停留在用眼睛浏览过1-2次。相当汗颜。
无独有偶,为了备战四月的三峰连穿,我们需要在本周完成3小时内跑21KM的测试。
因为上周日上课前,我在凉水河自己成功跑了12KM后直接上课去了,状态还不错。心里有些盲目乐观,加上之前头马伙伴Ella几次邀请我周三晚上参加跑团活动,也没多想就把测试初定在了周三。
周三一如既往地工作满满,我心里倒是一直惦记着跑步的事,到点就下班了,还要了个发圈绑头发。打车赶到文化园的时候,我一看手机,电量只有39%了。心里立即犯了嘀咕,这电能扛3小时吗?
好不容易找到跑团的集合点,人家都拉伸完毕准备出发了。我赶紧插入女生小分队一起开跑,跑着跑着还没到一公里,就感觉身体沉重,右脚开始疼,和周日早上的状态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我突然警醒过来,21公里相当于半马,对于我来说是几乎是个人跑步史上最长距离。这是一个挑战,一个严肃的测试,我应该以最佳的准备和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来面对,不应该放在上了一天班精疲力尽,又累又饿的时段。我应该选择最轻便的运动装,把手机充好电。于是立即决定跑完一圈作为热身,明日早晨再战。
同时我隐隐觉得应该向Ella和Bob这对头马跑马CP请教一下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于是在晚饭后折回文化园,和他们见了一面。
这一面真是至关重要的一面,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包括出发前半小时可以吃点馒头和白煮蛋,准备运动饮料和士力架中途补充体力,包括前9KM不要喝水,后面大约2-3KM补一次,喝水要小口等细节。Ella甚至主动慷慨地把她的运动手表借给了我,Bob表示Zoe你上次和我们跑过18KM,21KM没问题的。他们的支持和鼓励给了我很多力量。
在周四出发前,我一丝不苟地按照他们的建议蒸馒头煮鸡蛋,充好电带上了补给,想想临出发前找了一个跑前拉伸的视频跟着练了6分钟才出门。
果然这次的状态完全不同,全程基本腿都没有太过酸疼。虽然开头跑得有些慢,我也没有太着急,心率开始一直在160-162左右徘徊,等到15-16KM左右一度下降到140,我心里觉得这次测试应该稳了。后来心率基本就在150左右,一直到20KM也没有出现特别痛苦的情况,于是我就努力冲刺了一下,没想到刷出了6’38的个人历史最快。最后为了考验一下自己的体力,多跑了一公里的余量,顺利结束了这次测试。
思想上加身体上,我全面地接受了教育,感知到了敬畏之心的重要性。
怀着敬畏之心学习,用心消化吸收,才能学有所成。
怀着敬畏之心做事,认真迎接挑战,才能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