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是一座高峰,入门的门槛就在平地上,就在你脚下。
最基础的平面设计不需要知识,软件,技巧。你只需要会看,或者看得见就行。因为你看见了你就会产生审美,你就可以指点各种作品,评价各种作品。突然有一次你在表达想法时被某个专业人士认同了,你就觉得自己很牛,很厉害,可以成为一名设计师。于是你就开始捣鼓,买电脑,装软件,看教程,收集素材,写写画画等等,就这样也算入门了。这时候你处于山脚下。
入门后你会发现:第一步走出去就是陡峭的山坡,你要迈出去一步都很艰难。但是你不死心,你慢慢往上爬,爬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几个同行,大家坐在一起相互吹捧,其中有人说我们要不去开一个打印店,还是很赚钱的啊!于是有一部分人就处在哪个水平。在也不会继续往上爬。因为太难了。
如果你还是不放弃,继续坚持往上爬,你又会发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又在那里吹牛逼。聊得热火朝天,于是又有人心血来潮,说是去开一家广告公司。这个阶层的人目前来说是【最多的】。于是又有人在那个阶段掉队了。
如果你继续向上,你看到一群头发不多,精神不振的人在那里评论大师作品,说哪个大型机构的logo丑的一逼,居然还敢放出来。你听着好像他们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加入这个阶层,你会发现天天加班,早中晚餐不规律,头发开始稀少了。但是好像自己的作品和山脚下哪个阶段还是有很大差别。自信中的你,继续向上。
高处不胜寒啊。你越往上,你遇到的人越少。一个个都可能是谈电影,论日本的设计风格。话题和山下的完全不是一个频道,你觉得自己超级牛逼。厉害的不行了。你认为山脚下搞DM单,做打印店的那还叫设计吗?你大吃一惊,原来平面设计还有这样的区别。
慢慢往上,人越来越少。很多人都是半路掉下山崖,或者半路转行。一路走,一路看,做设计原来还有如此高深的境界。当你到达瓶颈的时候,你很想再次突破,但是你身边没有大师,你的基础不牢,你对最初的平面设计带有偏见,那你就再也上不去了。
真正的设计,有没有上限呢?可以说没有,即便是金字塔顶端的大师,他看到的不仅仅是山下的风景和垃圾,他还看到高远的天空和心中的理想。
平面设计,入门无需基础,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话题,有不同的见解和思考。
入门者聊得最多的话题是技术,收集最多的字体,素材,插件。
第二梯队的人会稍微知道一点关于纸张、印刷、出血、其他耗材等相关知识。他们逐渐开始关注制作的工艺和价格。此时,有的人会转行,到耗材供应商那里去工作。
第三梯队应该说是有一定的受教育经历的,他们对风格、理念、审美、都有相对完整的构架,能对一副作品从构图、色彩、布局、观感等不同方面说出个一二三四五来,他们聊的话题和第一梯队的有很本质的不同。这个阶段的设计师是中国最多的。他们既有专业知识,也有软件操作能力,同时还知道材料,制作工艺等,大大小小的设计好像都敢接,都敢做。但是作品水平普并不高。他们有各大设计网站的会员,很多素材都是随用随下,所以不是特别重要的素材和字体,他们很少会专门去花大量心思去收集素材。他们做设计过程中最擅长的事情其实叫“拼凑”但在他们眼里那就是创新。算得上一个合格的设计师。
第四梯队,能到这个阶段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知道了整合、基本理解了不是拼凑的那种创新,他们在一定经历累积的基础上知道了整合。整合在他们的思维里包含对过去作品与当前作品的整合,也包含中西文化的整合,还有传统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整合。他们的创新水平比较高。但是他们害是缺少对设计的一种特别重要的理解才能跃升到上一个层级。
第五梯队,第五梯队的人不多,但个个都是精英。这个和年龄(从业时间)稍微有点关系,但关系不大,能成长到整个阶段的设计师,通常会遇到一位领路人,他能够对你的设计生涯提供一些 特别重要的修正。不然你 要走更多的弯路。通常来说,设计师的瓶颈期就在这个阶段体现的最明显。如果这个阶段你没有机会成长,那往后你的思路会非常受限,你所有的作品都是一个调调,你对所有设计的分析和理解将很难提升。第五梯队的人最重要的能力是情感表达能力和对设计理性批判的能力。
如果突破第五梯队,你来到下一阶段,你身边的人几乎都是大神,大咖,大师,大佬。有些设计师会开始膨胀。其实这部利于发展。但设计师这座高峰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位设计师说自己已经登顶,没有。因为越往上的人,越自知,越知道谦虚是一种美德,谦虚能使人进步。
回头一看,越是高层级,越少谈论技术性话题,而是理念等话题。因此,当你脱离了技术工人的级别,不再苦熬苦掖,整天对着电脑改图,修图,或许设计师的上限也快达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