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几乎没人会当面和你说,你家孩子没礼貌,因为说出来就显得自己也不懂礼貌。
但可以肯定的是,没人喜欢没礼貌的孩子,可能除了自己的父母。
有次同学聚会,一个许久未见的同学带着孩子出席,一见面就先打圆场:我这孩子,就是不爱叫人!然后话锋一转:唉,只要他成绩好,我也懒得管他了!
这位宽容的爸爸不懂,倘若孩子习惯了被周围原谅,知书不能达理,世界也会为他关上一扇门,空有一纸文凭和本领也难以成就大事。
身边有很多父母也是,带着孩子走亲串门,却对孩子的冷漠置之不理,美名其曰“孩子还小,不懂事!”亲戚也呵呵帮忙打圆场,其实心里早就犯嘀咕:这样的孩子,不值得爱啊!
2
这类帮孩子圆场的父母,充其量是教育方法的问题,因为他们自己其实是很有懂礼貌的。
更可怕的是,有些父母本身就是没礼貌的人,这样教出来的孩子才让人担心。
有次在班级群里,有个家长发了条信息并@了老师:明天上不上课?没过一分钟,老师认真地回复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样的对话让人如鲠在喉,我很想@这个家长:叫声老师这么难吗?说声谢谢会要了你的命吗?这么惜字如金干嘛?
虽然我知道群里肯定有和我一样想法的家长,但大家都心知肚明,不会明说,那样也会显得自己没礼貌,毕竟还是一个班的,在群里怂了你,现实中碰到了会有点尴尬。
我不想自讨没趣,只是会默默地对自己说:这样的家长少接触,最好让孩子也少和他家孩子接触。
虽然以一句话否定了他的整个人品有点以偏概全,但每个人的认知时间是有成本的,没人喜欢和不懂礼貌的人相处。
3
名门痞女洪晃曾给女儿写过一封信,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你的尊严不是来自于别人对你有礼貌,而是你对别人要有礼貌,不管别人是什么样的。
这句话解决了孩子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讲礼貌?
在一次读书沙龙活动上,主讲人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她在高铁上听到一段妈妈教育四五岁儿子的对话,特别有趣。
妈妈:刚刚你上洗手间,那个阿姨帮你开门的,你没说谢谢吧?
儿子:没有。
妈妈:你看,别人本来要走了,看你打不开,就帮了你,是不是要说声谢谢?
儿子:不要。
妈妈:你这样,以后都没人愿意帮你开门了。
儿子:不愿意就不愿意。
妈妈:打不开门,你就进去不了。
儿子:不进就不进。
主讲人说,这让她思考,该怎么教育孩子要有礼貌?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进不去门),还是从道德的角度?对一个四五岁孩子来说,怎么说才是合适的?
4
其实在孩子的思维中,多种答案是可以并存的,只是读书越多, 越被告知要选出一个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
在这个问题上,不管是功利的角度,还是道德的角度,都是可取的。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如果孩子坚持认为可以不讲礼貌,那么我们可以在家做实验,选择某一天,大家达成共识,都对他不讲礼貌,请他帮忙不说“谢谢”,撞了他不说“对不起”,假装听不见...这些不被尊重的感觉,必然让孩子难受无比。
渴望被尊重是每个人的天性,孩子也不例外,当他为此感到沮丧时,告诉他,你对别人无礼时,别人也是这个感觉。
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尊重别人,给别人以尊重,这就是你自己的尊严。
有次朋友去台北,说他们即使在深更半夜,行人稀少的情况下,也会等红绿灯过马路,为什么如此自律?随形的台北友人说,那盏灯,就是法律,我们只是尊重那盏灯,如果硬闯,就是丢了自己的尊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骄傲,渴望别人的认可,但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你尊重别人的基础上。
我见过给乞讨者买食物以表达感谢的孩子,也见过骂保姆让她滚蛋的孩子,哪种更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答案显而易见。
时刻记得告诉孩子,野蛮是一口吐向天空的痰,迟早会砸到自己脸上,尊重别人,对身边的人以礼相待,才是获得尊重的唯一途径。
你身边有哪些让你觉得很无礼的事情?平时是怎么教育孩子要懂礼貌的?欢迎来评论区留言分享~
———— / E N D/ ————